吳方圓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 102206)
所謂業績評價,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的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的評價標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等經營業績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判。在企業管理中,業績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業績評價既是有關報酬激勵機制的基礎,也是及時評價、總結企業經營管理經驗,采取措施提高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環節。業績評價在企業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業績評價方法有很多,而今年來應用較廣泛的是EVA業績評價指標考核體系。
2009年11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下發《中央企業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方案(征求意見稿)》,明確將從2010年開始在中央企業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2010年1月,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將經濟增加值(EVA)指標列為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的基本指標之一,并規范了對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的計算。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修訂并公布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后的余額。根據國資委的經濟增加值考核細則,經濟增加值考核指標的計算公式[1][2]如下: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1-25%),企業通過變賣主業優質資產等取得的非經常性收益在稅后凈營業利潤中全額扣除。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并且,國資委對上述EVA考核的會計調整項也做出了相應的說明:
(一)利息支出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財務費用”項下的“利息支出”;
(二)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究與開發費”和當期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
(三)無息流動負債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流動負債”;對于“專項應付款”和“特種儲備基金”,可視同無息流動負債扣除。
我國傳統的業績評價方法大都是從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方面著手,利用財務報表數據,計算相應的指標值,從而得出結論。與傳統業績評價方法相比,EVA有其獨特的優勢[3],主要表現如下:
(一)更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企業的資金來源往往不僅僅依賴于債務融資,還包括股東注入的資金,但傳統的業績評價指標計算中考慮的資本成本只包括債務資本成本,并未考慮到股權資本成本,而EVA業績考核中明確指出,企業經營者必須考慮所有資本的回報。全面的考慮企業的資本成本是EVA指標最有特點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只有當企業的收益超過企業的所有資本的成本,才能說明經營者為企業帶來了利潤,為股東創造了財富;反之,則說明企業發生虧損,股東財富受到侵害。EVA考慮了所有資本的機會成本,很好的避免了這一風險,能夠很好的表明一個企業在每個會計年度所創造或損失的股東財富數量,能更加真實的反應企業的經營業績。
(二)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通常,企業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在職時的利益,會不顧企業股東和企業的長遠利益而做出短期行為。比如,為了擴大企業規模,盲目投資于可以提高短期經營業績而會損害企業長期發展的項目。而EVA指標很好的規避了這一點,利用指標計算方式鼓勵企業管理者進行能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的投資決策。EVA計算中稅后凈營業利潤包括有研究開發費用支出,這就是鼓勵管理者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人力資源的培養等等,這樣能很好的避免管理者短期行為的發生,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三)充分考慮企業股東財富最大化
傳統的業績評價指標使得企業往往更加關注報表的賬面利潤,而未真正考慮企業價值增值及其長遠發展。而EVA指標充分考慮企業股東的財富是否最大化以及投資者預期的未來利潤是否能夠超過資本成本。從EVA指標的定義可以看出,企業EVA業績的持續增長意味著公司市場價值的不斷增加和股東財富的持續增長,EVA指標的計算充分考慮的企業股東財富的最大化。
然而,EVA指標考核在我國的應用并不成熟,還存在很多難以避免的局限性[4]:
(一)自身的局限性
EVA是一個絕對量指標,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只能說明經濟效益的大小,不能體現企業經濟效益的相對高低。這種局限性在不同規模的部門或工廠間表現的尤為明顯,通常一個大規模的企業或部門相對于小規模的企業或部門來說會有較大的EVA值,由于規模不同,就很難判斷前者到底是因為實質具有較高的效益水平還是僅僅因為有較大的資本投入才得以獲得較高的EVA值。因此,不同規模的企業或部門之間,運用EVA指標無法比較分析其經營績效的相對高低。
(二)計算的局限性
EVA指標的計算中有很多的調整項,利息支出、財務費用、無息流動負債以及在建工程等,都有調整項的涉及,EVA在我國央企業績考核中推行時間還不長,這些調整項是否有效還值得商榷,因此也很難確定EVA指標計算中的資本成本項,這是在EVA指標的計算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再者,企業如果通過擴大信貸投放來擴大銷售,能增加EVA指標值,但擴大信貸的同時也增加了應收款項,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
(三)實踐的局限性
從國資委2010年在我國央企業績評價中推行EVA考核辦法到現在,不到五年的時間,EVA引入時間較短,應用案例少,缺乏對EVA的全面深刻了解,并且,由于我國市場特有的特點,中國央企市場還不健全,資源配置效率并不高,不能充分發揮其對會計利潤為基礎企業績效考核的優越性,因此,EVA考核的有效性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綜合來看,作為中央企業的管理而言,EVA績效考核具有傳統業績評價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其意義不僅在于消除央企會計信息扭曲,更加真實的反映企業業績;完善企業治理機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也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還可以約束多目標引起的混亂,完善企業業績考核體系。然而,任何事物具有兩面性,EVA指標體系也存在很多局限性,這就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實踐中,根據我國央企多元化企業經營模式以及行業現狀來進行調整,不斷的改進和完善EVA指標考核體系,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1]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2010(1).
[2]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2012(12).
[3]王閃.基于EVA的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11).
[4]湯麗.EVA業績評價對央企過度投資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D].西南交通大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