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宜圣
(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安徽 蚌埠 233010)
企業是以通過生產經營獲取利潤為目的的盈利性單位,實現日常業務的正常運轉、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積累利潤發展壯大等是企業經營的目標與方向。然而,由于經營者與所有者的兩權分離使得經營者的價值取向有可能與所有者發生偏離,從而產生損害企業價值的行為發生。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就是為了維護企業的利益,防止損害企業價值的情況發生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程序的總和。
根據美國coso內部控制委員會頒布的內部控制體系的規定,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信息與溝通、控制活動、監督五要素。然而,控制五要素付之于實踐如何具體完善企業的控制體系?我國財政部和審計署等機構聯合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對企業如何完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做出了較為明確具體的規定。本文立足于對該規范的研究,從不相容職務分離、授權審批制度、會計控制、財產保全方法、全面預算控制、績效考評等六個方面如何具體完善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進行闡述。
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相互之間很容易發生舞弊行為的職務崗位,例如,保管現金的出納職務如果肩負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則很容易發生收回的應收賬款被出納侵吞的現象。像這種容易發生舞弊行為而不能由一人同時擔任的職能沖突崗位,稱為“不相容職務”。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對不相容職務做出了明確規定,即企業不相容職務要相互分離,不得由同一人兼任。不相容職務分離的核心精神就是對職責的相互監督、相互牽制,彼此形成一種制約機制。不相容職務分離的核心在于權力分散、相互監督。一般來說,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內部控制手段是通過將授權審批、實際執行、財產保管、業務記錄四個環節相互牽制來實現的,即具備審批權者不能擔任實際執行方,防止自批自做;實際執行者不能負責所形成財產的保管以及業務的記錄,防止隱匿業務的行為;財產保管者不得兼任業務記錄,防止更改賬面資料侵吞企業資產的行為。
此外,一些特殊領域的職責分工也是不相容職務分離這項內部控制程序的體現。例如,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收入賬簿、應收賬款賬簿等任何與貨幣資金往來有關系的記賬工作;業務經辦人員不能兼任復核審查的工作,防止自我評價效應產生對公正性的影響;保管財產物資實物的人員不得同時兼任物資財務賬簿的記錄工作;出納一人不得保管現金收支的全部印章等。
不相容職務分離從崗位分工與職權分離的功能定位上完善了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使得企業違規行為在相互監督和牽制的控制下得到有效降低。
內部控制的授權審批是在業務發生之前對可行性的審批、業務發生之后對程序性的檢查,是從事前審批控制和事后審批情況監督的角度構成重要的控制活動,形成一道“防火線”。
此外,有效的運用企業授權審批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活動的效率。企業內部控制活動是為了維護企業的利益,對企業所發生的經紀業務事項和財務資料的合法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查,數據龐大。有效的授權審批制度會產生較好的企業控制環境,減少了發生舞弊的可能性,進一步影響內部控制活動的執行,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
會計系統審核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起到的是過程監控的作用。由于我國企業情況復雜,員工人手不足,收入不實、開支混亂等管理問題一直是內部控制管理的痼疾。通過會計系統審核控制,可以很好的發現隱藏的收入不實、侵吞資產、管理混亂等問題,以督促單位的整改工作,促進企業的管理水平。收入是企業經營性資金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企業發展的血液,是企業資產積累的主要途徑。由于收入涉及到大量貨幣等敏感性最強的資產,很容易出現隱匿收入、截流貨幣資金、侵吞公款等腐敗現象,侵蝕的企業的資產。通過會計系統審核控制工作,可以真實的反映企業的收入狀況,防止企業收入流失情況的發生,促進企業收入盡快轉換為貨幣資金,維護企業的資產完整性,提高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
管理層決策離不了財務信息的支持,財務報表是管理層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而會計系統審核控制則是保障企業財務報表最重要的控制程序之一。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勢必直接影響管理層的決策。通過對會計系統審核控制工作,可以審核確認收入核算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準確性,確保收入的質量,以及財務報表資料中的會計信息的質量,并通過揭露在收入稽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高管理層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水平。
此外,會計系統的信息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特點。通過會計系統的信息化控制,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并對信息化運轉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經常性的發現因人員信息化水平問題出現的偏差,及時的發現問題、彌補問題,有助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是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內部審計監督有定期審計監督和不定期審計監督之分。不定期審計是針對重點領域實施的專門審計,時間短、任務也相對專一,而定期審計一般是企業年末針對全年的運轉情況實施的全面審計,審計任務量大,審計時間緊張。
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運用可以很好的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收入是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也是企業最容易出現舞弊的領域之一。內部審計是企業反腐防弊的重要內部控制手段,但是由于內部審計工作往往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大量財務信息以及實物資產的審查,抽樣審計的弊端使得審計風險難以避免,而企業內部控制在方法和職能上與企業內審保持了一定一致性,使得很大程度的簡化了內部審計的工作,提高企業內審的效率。首先,內部審計是預防企業出現舞弊和錯誤的保障,和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在目標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具備相互參考使用的可行性;第二,企業內部審計審核過程中會形成很多審核證據,這些證據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可以用以作為企業控制活動考評的依據。
企業全面預算是以市場供需為主導、以企業實際情況為依托、以各部門預算為基礎、以財務預算為核心的綜合性預算體系。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就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科學的對預算年度的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考評進行的綜合性、系統性管理。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是為企業服務的,是以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為目標的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
企業全面預算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事前預算審批、事中預算控制、事后預算控制三個方面。首先,事前嚴格按預算審批,完善內部控制。凡是預算當中沒有的項目,不予撥款,不予審批;凡是超預算的金額,除專項審批外,一律予以核減;凡預算內的項目,一律嚴格執行,杜絕消極執行的情況。其次,事中嚴格執行預算控制。預算執行“兩層皮”的關鍵環節在于事中的執行。由于市場客觀環境的多變以及業務經手人的主觀意愿的控制,使業務執行容易發生背離預算。因此,必須制定完善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嚴格控制業務經手人隨意變更預算執行業務的情況發生,維護預算的權威性。最后,事后預算監督控制。事后財務報銷審核監督是保障嚴格執行預算的關鍵環節。事后財務的報銷審核可以有效的抑制“將在外軍令有可不受”現象的發生,沒有執行預算的無預算項目、超預算項目一律不予報銷結算,扭轉“錢花了再說”的不正風氣。通過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實現全面預算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績效考評制度可以很好的起到落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績效考評制度可以深入剖析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的情況,尤其是重視預算執行出入較大的領域,剖析深層次的原因。針對產生的客觀原因,預測以后年度發生的可能性,提出預備方案;針對產生的主觀原因,應鑒別性質,如存在舞弊動機,應引起相應領導的足夠重視,杜絕引起更大的損失或再次發生。此外,針對該預算年度總結的經驗教訓制定整改措施,并嚴格落實。建立整改落實方案定期回訪制度,促使冶金企業真正整改、深入整改,防止內部控制流于形式,逐步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整體執行水平。
[1]張立勤.淺議企業內部控制工作存在的問題[J].財會通訊,2013,(2):12~14.
[2]孫善欣.淺談企業財務工作及其管理[J].會計之友,2013,(11):152~153.
[3]張恒源.論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J].中國經濟管理,2014(01):77~79.
[4]劉明敏.企業內部控制中的財務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1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