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山西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利率作為重要的資金價格,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現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通過利率杠桿調節經濟、配置資源,因此為了利率更好地發揮作用,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勢在必行的。從美國等他國的成功經驗看,我們了解到存款利率管制的放開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因此,我們應該積極且理性地借鑒別國利率市場化的成功經驗,根據我國的現實狀況,積極創造與發展條件,逐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作為資金價格應在配置資源過程中充當調節器的角色,達成配置的不斷優化。然而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制約了利率基礎調節作用的發揮,使得資金的供求出現失衡和資源使用效率的低下,最終給經濟可持續增長帶來不利的影響(鄭良芳,2002)。
實施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依賴于一個有效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扭曲的利率機制無法真實反映資金供求狀況,杠桿作用失效,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政策“失靈”,從而影響到資源的有效配置(程根紅,2013)。只有利率市場化了,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效果才能顯現出來,其政策操作能力才能受到檢驗并不斷提高。
為了盡快改變傳統經營發展模式,與國際市場有效對接,進一步融入國際大市場,我們應積極主動推進改革,使我國金融機構在利率市場化環境中獲得經驗以及發展壯大,是迎接國外銀行先進的現代管理水平和雄厚資金技術外資金融機構競爭挑戰的必然選擇。
就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來說,當前還存在以下幾個因素制約利率市場化進程:
宏觀經濟環境穩定是順利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首要條件。但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存在高的通貨膨脹以及價格的不穩定等現象。如果利率完全市場化就會使得實際利率變得難以琢磨,到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現象頻頻出現,將可能導致銀行危機(張維,谷政,2014)。
目前看來,我國還不存在一種利率能夠很好地充當基準利率的角色,因而當前利率體系還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態。從利率調控機制看,存款利率還不是由市場供求確定,調整的靈敏度不夠,利率的杠桿作用發揮不佳,導致不能發出準確的資金價格信號,正確地調節貨幣需求。
市場利率構成的基本前提是擁有一個發育健全、成熟的金融市場。近年來,中國的金融市場雖然發展迅速,已具有一定的規模,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仍不成熟,離成熟的金融市場仍有較大的距離。
雖然我國金融監管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仍然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國的金融監管側重于行政監管,不足以防范各種金融風險;其次,現行監管體制不能確保金融機構之間有序競爭,無法滿足金融監管需求,監管法規也不健全,使金融監管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金融創新的出現,使得金融監管出現嚴重漏洞(周小川,2012)。
目前我國通貨膨脹比較嚴重,并持續了較長時間,應有效管理流動性,抑制物價的過快上漲,堅決避免惡性通貨膨脹發生。因此,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利用央行調控手段來調整貨幣供應。
一是要切實推進經營發展方式轉型。盈利能力不再依靠利差收入,要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財富管理能力。二是提高利率自主定價能力。改變傳統定價方法,選擇科學的利率定價方法(La Porta,2000)。三是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推動金融衍生品等金融產品發展,使得金融資產多樣化,有利于擴大市場化定價體系。
1.建立健全統一完善的貨幣市場。(1)培養和擴展市場主體。我國貨幣市場交易主體和品種均單一,在這種貨幣市場條件下,貨幣政策信號不能順暢傳導,導致效率低下。(2)強化貨幣市場的子市場建設,促進各子市場之間均衡發展。應不斷完善市場基礎建設,消除各子市場之間的障礙,有效傳遞利率信號。
2.創建完善的資本市場,促使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各市場協調發展。加強鼓勵金融工具創新,豐富金融工具品種,強化資本市場的監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1.推進監管制度創新。利率市場化后風險加大,有必要建立起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監管水平與監管效率的提高和監管層次的提升,保證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
2.健全金融監管體系。解除利率管制后,應及時完善相應的監管體系、方式和手段,確保改革的平穩推進。
總之,我們要在吸取他國成功經驗與總結他國失敗教訓的的基礎上,找到最適合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道路,穩扎穩打一步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1]張維,谷政.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主要障礙與政策建議[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4(1).
[2]周小川.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J].中國金融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