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蓉 馮福祥
摘要:新教育理念已慢慢滲入到初中化學基礎教育的課堂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是實現高效理想課堂的有效手段。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將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東西凸出來,使學生獲取動態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效率。
關鍵詞:提高興趣 突破難點 實驗安全
新教育理念已慢慢滲入到初中化學基礎教育的課堂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是實現高效理想課堂的有效手段。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將內在的、重要的、本質的東西凸出來,如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不易實現的實驗等,進行信息處理和圖象輸出,在屏幕上實施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使學生獲取動態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課堂效率。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有趣的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環節,給課堂知識學習埋下伏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利用信息技術計算機的特點,通過渲染氣氛,將與教學有關的知識運用圖像、動畫、聲音、文字信息等,在課堂上展示出來,以大量的視聽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如:在講述二氧化碳的教學內容時,上課開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重要性,使學生對它們又有了新的認識,渴望知道它們是如何制取的,還有哪些性質,有自己想試一試的沖動,給新授知識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心里氛圍。又如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化學實驗,如高爐煉鐵、石油的冶煉等,能夠再現科學的真實性,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好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更直接地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二、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演示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突破教材難點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由于微觀粒子變化及其結合、運動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數學生列物質微觀結構的相關知識都感到比較抽象、難于理解。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模擬和放大一些化學現象和過程,實現這些內容的直觀化與形象化,使物質問微觀變化成為生動形象的直觀表現。比如氧化汞受熱分解、電解水的微觀過程展現化學反應的實質(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展現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反應中溶液離子間形成難電解物質(水、氣體、沉淀)的過程、溶液導電原因等。通過這種微觀粒子的演示,更直觀認識化學微觀世界,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觀察記憶,培養了學生不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現象,進行深入探究的意識。容易突破教材重難點。
三、運用信息技術演示實驗中錯誤操作造成的后果,增強學生實驗的安全意識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通過實驗即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態度,又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但初中化學中有些實驗的危險性較大,還有的實驗無法實際操作。運用信息技術模擬實驗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實驗的錯誤操作造成危險的后果,分析產生原因,加深對正確操作的認識。例如:給裝有堿式碳酸銅的試管加熱時,試管口向上傾斜,加熱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試管,使試管炸裂;制取氧氣時先熄滅酒精燈,再移出導管會出現水倒流回試管使之炸裂的情況;濃硫酸稀釋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產生的危害;還可以使用一些軟件進行危險實驗的模擬操作。降低實驗危險但同樣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演示模擬實驗,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實驗安全是實驗當中永遠的主題,麻痹大意,不按實驗安全規則操作,是實驗工作中最大的敵人。加深學生對正確操作的印象,提高學生實驗的安全意識。
四、運用信息技術挖掘課外的信息資源優勢,優化化學課堂教學
利用Intemet來搜集信息,可大大擴展信息的來源,且快速方便。我們通過網站上查看有關化學發展動態,可以做到在時事政策上緊跟形勢,在化學學科教學時作出及時調整,通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也可以借助于網絡技術,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虛擬實驗室操作,則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在網絡環境下利用“仿真化學實驗室”虛擬實驗室軟件(在線版網絡軟件),能夠實現網絡與化學學科教學的整合。學生在網絡技術環境中進行多媒體實驗操作,通過網上人機對話,學生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在網上暢游,與其他同學交流,共同獲取新知識。如果學生在網絡虛擬實驗室遇到問題,就可以通過網絡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取相關信息,進行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自主觀察模擬實驗,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學習成果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資源引入化學教學活動中。化學教師必須努力更新教育觀念,在不斷提高本學科專業水平的同時,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探索符合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卓有成效地開展現代化的化學教學。通過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教學的整合,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參與意識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較理想,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術,不能用多媒體代替課堂教學,不能將計算機模擬代替學生的自主實驗,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獲得知識的過程完全用課件來代替,必須能夠科學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和化學的學科特點,才能夠將信息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整合,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崔靜《中學化學實驗的計算機模擬》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7):27
[2]徐萬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與策略》
[3]章劍衛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