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忱 張雪松
摘要:在外語學習過程中語言遷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是決定最終語言學習效果的決定因素它不僅能夠推動學生英語知識知識的學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站在客觀角度對母語遷移作用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科學應用母語,盡可能地保障母語正遷移效應最大化,負遷移效應最小化。本文對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母語的正負遷移作用進行分析,以期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母語 小學英語教學 正負遷移
由于小學英語教學環境特殊性較強,小學生的大腦中已經儲存了母語背景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受到母語影響。同時因為大多數小學生生活環境缺少一定的英語文化氛圍,如若教師想要脫離母語,完全利用英語授課,很難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母語對于小學教學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母語,進而更好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正遷移作用
l、利用母語講解英語語音
正確掌握英語語音是學生提升自身英語水平和學習英語知識的必要因素。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初級階段,所以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其形成良好的發音習慣尤為重要。現階段下,在我國大多數小學英語教學中都是選用“模仿法”來教授語音,此種方法雖見效快,但是無法讓學生掌握各個語音之間存在的細微差距,無法實現準確辨音。
在講解英語語音過程中可以科學應用母語,進而更好地糾正學生發音,培養其形成良好的發音習慣。首先,可以借助母語來對一些發音相似的單詞進行區分,比如“mouth”和“nuce”兩個單詞,如若只是依靠模仿很難分辨其尾音存在差別,這時就可以利用母語,以發音部位為切入點,對兩個單詞進行區分。
其次,小學不僅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初級階段,也是剛剛學習漢語拼音的初級階段。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母語對漢語拼音與英語教學中相似的發音進行辨別。比如在學習英語中的清輔音“k”以及漢語拼音中的“k”時,教師應利用母語告訴學生k是清輔音,因此在發音過程中聲帶不會產生振動。由此可得,在教授語音過程中,適當應用母語可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發音規律,提升教學效果。
2、利用母語理解小學英語中抽象難懂的詞匯
雖然語言應用是當前英語教學的重點內容,但是詞匯的基礎作用也是尤為重要的。對于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必須要明確詞匯基礎構建的重要性。一般情況下,小學英語詞匯講解大都選用詞匯與圖片對照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好地對其進行理解記憶,此種方式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學效果較好。但是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詞匯,無法應用圖片說明,如若只是利用簡單描述不僅會讓學生無法理解當前詞匯含義,還會浪費課堂時間。比如在“favorite”一詞教學過程中,根本找不到與其相對應的實物圖片,單單用語言也無法準確描述。通過此種情況可以利用母語進行適當講解,進而使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當前詞匯含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利用母語分析英漢文化差異
語言是代表各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習英語不僅要保證語法、結構正確,更重要的是將其應用到日常交流中,而語言文化就是決定交流是否順利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英文化差異較大,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中英文化差異難度較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母語對當前英漢文化差異進行分析。首先,小學生對于同一事物在英漢中的多種表現方式很難理解,比如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會有這樣的對話:A:Look at my skirt.B: Nice! A: Thankyou.從這一段對話中就不難看出中英之間存在的差異,對于別人的贊美,西方人會虛心接受并說“謝謝”,而中國人卻常常會說“哪里哪里”。這些差異性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高。
另一方面對于同種事物的不同認知也讓小學生感到理解困難。比如在“一周的開始”認識過程中,在我國大都是將“星期一”作為一周開始的第一天,而在英語學習中發現,星期日是一周開始的第一天。對于此種文化差異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若涉及一些中西文化差異的知識,教師可以適當應用母語對其進行講解,使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有更好的認知,進而更好地節約課堂時間。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負遷移作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如若過度使用母語,會對當前課堂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助長學生依賴心理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母語對本節所學重點知識進行解釋,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內容。但是如若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過度應用母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對母語產生依賴心理,希望教師可以用母語對當前學習內容進行解釋。長此以往,會使學生養成懶惰的學習情緒,進而對其英語語言學習過程造成直接影響。
2、破壞英語課堂氛圍
語言環境是決定當前英語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學生在生活中只能依賴課堂教學來體會英語氛圍,由于生活環境因素,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只有課堂教學是其體驗英語氛圍的主要渠道。但是如若在有限的英語課堂中過度應用母語,會強化學生母語思維,對其英語思維的培養有著極大負面作用。
3、影響學生理解、交際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提升考試效率,在課堂講解、實例分析、考試技巧等多種英語教學中都選用母語講解方式,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遏制了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發揮,再加上小學生英語語感較為薄弱,使得母語干擾作用加劇。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母語對整體教學效果以及學生語感培養都有著諸多影響。作為新時期下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站在客觀角度來看待母語的正負遷移,在課堂中適當應用母語教學,進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梁佩琳.淺析母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正負遷移[J].校園英語,201408):136.
[2]李喬恩,淺談母語對英語語法教學的正負遷移[J].甘肅科技縱橫,201 2,41(06):130-131+146.
[3]張菀心.母語遷移在英語基礎教學各階段中的作用研究[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03):233.
[4]柳欣,漢語拼音在小學英語語音教學中正負遷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