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彬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很多地區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城市。城市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都正在成為拉低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的因素。近些年.PM2.5這個詞匯逐漸的走進人們視野中,城市的三污治理迫在眉睫。本文的主旨是重點討論在環保理念下,城市三污治理策略,即如何更好的應對空氣污染、固體廢棄物、土壤污染污染。
關鍵詞:城市三污 環保理念 空氣污染 噪音污染 固體廢棄物污染 治理策略
近些年,嚴重的霧霾天氣引起了人們重視,空氣污染正在影響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工業生產、建筑工地等產生的噪音污染,正在給城市居民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國的固體廢棄物污染較為嚴重,垃圾分處理現狀不夠理想,有些地區垃圾填埋已經達到飽和狀態。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已經成為城市的三大污染,這三大污染正在影響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接下來筆者就如何更好的治理進行闡述。
一、空氣污染的治理策略
近些年,“霧霾”、“pm2.5”、“大霧天氣”等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從2013年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開始頻繁的出現嚴重的霧霾天氣,6億多人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區霧霾污染較為嚴重。霧霾、空氣污染逐漸受到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2014年的北京“APEC藍”給全國人民深刻印象,給大氣治理帶去了極高的信心。面對嚴重的空氣污染政府和居民自身可以從幾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環保宣傳力度
空氣污染直接受害者是城市居民,治理空氣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單獨一方面努力是無法達到效果的,需要黨中央、國家、政府、人民一同的努力。我國的居民環保仍然處于低水平,加強環保意識的宣貫,切實提高居民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共同治理意識。倡導居民綠色出行,使用清潔能源,愛護城市綠化植被。倡導企業做好污染氣體處理,減少排放,加快科技創新進行產業升級轉變。
(二)調整產業,優化升級
黨的十九大中繼續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政府應該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創新,淘汰落后產能。對于重污染重排放的企業提供指導協助他們產業優化升級。加強市場監管,提高環境的準入門檻,對亂排放企業加大處罰力度。
(三)跨區合作,協同治理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大氣污染的特點界定了要想治理好大氣污染需要多個地區協同治理,加強聯合防控,建立跨區域合作治理,多地區協同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否則,如果只靠單方面的努力,是無法看到效果。
二、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策略
固體廢棄物污染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城市工業廢棄物,例如生廢棄物,建筑垃圾等;礦物廢棄物;城市垃圾;農業廢棄物;醫療廢棄物等。以上廢棄物種類繁多,給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固體廢棄物逐漸的成為了城市三大污染之一。
(一)資源化處理,再生利用
將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就是將其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再利用,是一種循環經濟。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一直處于落后水平,一方面是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識薄弱,通常情況下是將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同一次性垃圾回合傾倒,這給垃圾分類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另一方面,對于垃圾處理工廠來說,垃圾分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實現起來同樣困難。因此,我國的垃圾再生利用率一直處于低水平。政府應該大力提倡垃圾分類,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在小區可以設立垃圾分類標語,時刻提醒居民將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分類處理。
(二)政府監管,減少亂傾倒現象
對于城市工業生產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其中很多垃圾會對土壤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有些企業為了降低廢物處理成本,將生產中的垃圾違法傾倒,給土壤和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政府加快推進立法,環保部門應該加強監督,對于出現的違法傾倒現象進行查處,嚴重者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策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對土壤污染進行了界定:本法中所指的土壤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為的因素導致了能夠使得土壤發生化學、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變化的物質進入到了土壤層中。從而影響到了土壤功能和功效,危害到公眾安全,破了生態環境。那么如何對土壤污染進行修復和防治?接下來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加強監督和控制
對于任何涉及到土地使用并且有可能產生土壤污染的項目,必須要經過環境影響測評,通過之后方可開工。對于生產、使用、運輸、儲藏有害物質的企業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有害物質的滲漏,避免土壤受到影響。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政府部門應該詳列出本轄區內重點監督對象,針對有害物質的排放情況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和更新。對于城市周邊的農村地區來說,由于使用農藥化肥較多,因此農村地區的土壤污染現狀比較嚴重,對于農藥、化肥、薄膜的使用量應該進行控制,對農藥化肥的品種進行登記,減少農藥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二)對已經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
土壤修復是指將已經遭受污染的土壤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使其恢復到正常土壤性能的過程。當前的土壤修復手段有植物修復、生物修復、化學修復以及物理修復的等幾個大類。物理修復主要針對土壤中的無機物(例如金屬)污染的修復,這種修復方式就只根據無機物的特點,采用不同方式例如使用過濾、磁吸附、浮選法等方法將無機物從土壤中剝離開來,使土壤恢復正常的功能,這種修復方式比較適合用于小面積的土壤污染。化學修復是使用化學試劑,對土壤中的污染物進行溶解和遷移,化學修復方法主要有原位化學氧化反應、覆蓋技術,將化學修復劑植入土壤中、溶劑浸潤法,將油性的污染物進行溶解。在使用化學修復是,需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化學試劑或者是化學反應產生的物質是否會對土壤造成二次傷害。生物修復就是指利用動植物、微生物等對土壤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或作者轉移,使土壤恢復到正常的功能。
總結
城市的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土壤污染污染對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消極影響,不論是治理何種污染都需要政府、企業、群眾的一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強立法和監管,企業需要進行產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群眾需要參與監督的同時需要提高環保意識,綠色出行。城市三污治理,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長期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趙佳琳.城市噪音污染的成因以及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2]孫亞芳,王祖偉,謝慧君,潘玲,程麗,耿銘爍.邢臺市固體廢棄物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循環經濟,2014 (12):31-33.
[3]胡玲莉.空氣污染治理難的成因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5 -10(中旬):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