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群,江 陵,陳詠蓮,巫麗瓊,歐常學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中山博愛醫院產前診斷中心,廣東 中山 528400
性早熟屬于一種內分泌疾病,指的是男孩9歲、女孩8歲以前出現性發育現象,表現為男孩睪丸增大、女孩乳房發育等,同時伴有骨齡增加、生長加速以及具有生殖能力等現象,隨著近年來飲食結構的改變,此類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增加,而且有文獻統計顯示女孩性早熟發生率要高于男孩[1]。隨著體內激素分泌失衡,性早熟患兒會出現一些與年齡不符的心理狀態,出現自我認同和社會間的矛盾現象,表現為抑郁、多動、暴躁、殘忍以及性行為等[2],筆者近年來嘗試采用強化心理護理措施治療此類疾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病例選取為2008年1月~2014年1月之間我院收治的100例性早熟兒童,包括男性31例,女性69例,年齡6~9歲,平均7.8±1.1歲,以上患兒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組制定的性早熟標準[3]。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以上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對比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兩組患兒治療方案相同,均給予曲普瑞林治療,劑量0.08~0.1 mg/kg,每4周注射1次,連續用藥12~24個月。
1.3.1 正確認知 性早熟患兒由于外表、體型以及生理變化上與周圍兒童不同,從而產生苦惱、自卑、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在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很容易作出一些極端行為,表現為抵觸周圍事物,對家長和同伴產生排斥或攻擊性,部分患兒在接受治療時由于害怕打針從而出現抗拒治療的情況[4-5]。對此應當通過健康教育來告知患兒性早熟的一些常規知識,讓患兒正確認識性早熟,能夠客觀的看待自身的生理變化,調整自我心理狀態,在家人和醫院的幫助下學會調節自我和周圍的人際關系,對于出現月經的女孩應當指導患兒注意生理衛生,學會對生殖器和乳房的保護。對于抗拒治療的患兒則要以耐心、認真、關懷的態度去告知,讓他們明白治療的必要性,在平時建立與患兒的良好關系,確保治療正常進行。
1.3.2 影響環境 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父母的行為和心理都會對患兒的個性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6-7],如果性早熟患兒的家長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狀態,必須及時糾正,以免對患兒的個性形成造成不良影響,告知家長該如何正確看待子女的性早熟問題,學會給予患兒心理支持。家長可定期到醫院進行學習,掌握性早熟的基本知識,減輕心理負擔的同時正確看待此類疾病,在家中為患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確保患兒心理健康。同時家長要對患兒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并及時反饋給護理人員。
1.3.3 適當性教育 性早熟患兒過早的面對一些他們尚不了解的東西,如果不能給與孩子們正確的指引,讓他們掌握必要的性知識,在當前信息爆炸的環境中,一些錯誤的信息就會趁機而入。因此必須重視患兒的性教育。有學者曾指出:“性教育的目的在于給予孩子科學的性知識和正確的性觀念”,性教育是一種終生教育,對于性早熟兒童更應當提前進行,在性意識萌動前就接受正常的教育,確保患兒心理健康成長。
采用艾氏兒童行為量表對兩組患兒治療前的外顯行為問題進行評定,采用統一的指導語進行解釋,由患兒家長現場完成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抑郁、社交退縮、多動、攻擊、殘忍、性問題、分裂樣強迫、體訴以及違紀9個因子,各10個問題,分值0~2分,分值越高說明外顯行為問題越嚴重。
采用SPSS 16.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P<0.05視為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曲普瑞林治療后,兩組患兒的各項問題評分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患兒在治療后抑郁、社交退縮、體訴以及違紀4個方面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兒艾氏兒童行為量表治療前后評分統計對比(n=50,均數±標準差)
性早熟明顯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社會心理健康,造成矮身材、身體比例不協調和肥胖癥等,據報道這些患者的性行為早于年齡相匹配的正常兒童[8]。兒童心理問題是影響兒童健康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正確引導甚至可導致兒童出現精神疾病、違法犯罪行為等。性早熟兒童由于第二性征提前出現,加上體內激素水平明顯增高,如果患兒不能正確看待自身變化,在遭到取笑等對待后很容易導致一些過激行為或不良心理狀況,嚴重的影響了患兒的心理健康。本研究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曲普瑞林治療后,兩組患兒的各項問題評分均有所改善,這與鄭斐等關于中樞性性早熟女童曲譜瑞林治療前后心理行為的變化研究結果一致[9],本文進一步研究強化心理護理后的性早熟治療患兒在抑郁、社交退縮、體訴以及違紀4個方面較觀察組患兒有明顯的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闡述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采用強化心理護理措施來調節患兒的心理狀態,給予日常行為指導,從結果來看,觀察組患兒的外顯行為問題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強化心理護理有效的改善了患兒的心理狀況。但個體心理的發展受遺傳和環境的共同影響,家庭環境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也至關重要。目前的研究基于家長的評價,盡管有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及其父母對于其表現常提供相同的信息,但青春期孩子常較父母提供一些更為重要的信息[10]。研究限于量表,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訪談,還需要對治療前后的兩組兒童進一步長期隨訪,明確治療過程本身對其行為問題的影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應當根據患兒的性格、心理差異進行針對性調整,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應該重視青春期女童性早熟的心理變化,為患兒及其家庭提供專業的心理護理。如果患兒不能很好適應自己體內激素變化而導致的身體上的變化,受到取笑及嘲弄,或不能接受自己的變化可產生行為問題。除了父母應給孩子以安慰和解釋,我們專業的醫務人員更應在心理護理方面給予重視和專業的引導,避免發生心理行為的偏離。
[1]杜敏聯.青春期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58.
[2]顏 純,王慕逖.小兒內分泌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16.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組.中樞性性早熟診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7,45(6):426-7.
[4]楊黎星.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患兒的護理12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9):31-2.
[5]王 春,趙 岫,張 琴,等.心理護理在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患兒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3):2834-5.
[6]林 峰,鄭昌華,李 樺,等.浙江沿海地區性早熟的調查與研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8):640-2.
[7]葉 裕.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女童的家庭治療與護理指導[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2):4590-1.
[8]Baumann DA,Landolt MA,Wetterwald R,et al.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of young women after medical treatment for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J].Horm Res,2001,56(1/2):45-50.
[9]鄭 斐,朱 紅,蔣優君,等.特發性中樞性性早熟女童GnRHa治療前后心理行為的變化[J].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37(3):289-94.
[10]Xhrouet ED,Lsgrou K,Heinrichs C,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behavioral and affective patterns in girls with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during long cting triptorelin therapy[J].Acta Paediar,1997,86(8):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