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營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
漢字是一種形體優美的文字,書寫時講究結構、筆勢和神韻。實踐證明,寫字是一項十分精細的活動,它要求寫字者神情專注,注意力集中。只有細心觀察,注重思考,才能有所收獲。首先,應強化學生讀帖時觀察能力的培養。讀帖,用心去感受去分析所臨的碑帖,了解原作者當時的歷史文化,以及每個字的間架結體、用筆的特點,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只有觀察、分析仔細透徹,才能有助于對字體的理解和記憶。其次,在練字時要求學生能體會到運筆過程中的提、按、頓、挫以及徐疾的變化。字寫好后,還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將所寫的字與范字進行對照,找出差距和原因,再進行第二次臨帖,力求第二遍比第一遍寫得好。如此反復,直至多遍。對照臨帖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再進行背臨的練習,即合上字帖仍能寫出來。要背臨,平時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除有意讓學生在讀帖、臨帖、分析對照中進行記憶外,還可通過用手指書空、用鋼筆臨摹、睡前回憶等辦法強化記憶??傊?,在教學中要將觀察、分析、記憶等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練字過程中。做到練中思,思后練,不斷總結,才能不斷進步。
二、突出規律教學,注重舉一反三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總結和運用規律。在結構教學時,要注重揭示漢字的結構法則,還要滲透一些美學思想和美學知識,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漢字有很多。教學時一定要抓住基本筆畫和具有典型特征的字精講,做到以點帶面,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如學生掌握了橫的基本筆畫寫法后,也要能掌握長橫、短橫、左尖橫、右尖橫的寫法。又如在教學《左中右結構》一課時,以“樹”為例字設計如下教學過程:先將“樹”字拆成三個單字,老師拿出“木”、“又”、“寸”三個剪好的字形,讓學生像玩積木那樣拼,結果總拼不和諧,“分家而立”,問學生怎么解決?很快地學生判斷出將“木”、“又”兩單字的捺腳去掉,改捺為點。同時讓學生嘗試著剪掉長捺,再將三個單字一拼,一個和諧一體的“樹”字呈現于眼前。然后,老師因勢利導,講解書法結構的“避就關系”,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了這個抽象的構字規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最后,老師還可以教給學生兩句歌謠:左避右,上就下,美觀大方不離家;你讓我,我幫他,團結互助力量大。融寫字、審美、育人于一體,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在有效的講評中鞏固興趣
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蔽以趯懽纸虒W活動中,以親和、信任和期待的態度對待學生,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尋找學生在習字過程中的閃光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激發練習書法的興趣。因此,常常在講評學生作品環節,這個時候我會選出班中寫得最認真的習作上黑板展示,而對于有進步的學生更是注重前后練習作業的比較,在班級中樹立起一大批榜樣,使多數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也使少數的落后者比挨了批評還難受,教學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在講評中,也結合在欣賞名家名作時講授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為今后的練習指明方向。
班里有一個叫曾帥的男生,上課時總也坐不到凳子上,還沒開始練習,手上甚至桌上就會墨跡斑斑了,寫字水平可想而知。但是每次上課我還是會經常注意對他個別輔導,一段時間后,他的認真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在作業講評的時候,我拿出了他一直以來的所有練習展示給大家,前后作業的直觀比較使同學們都看到他的進步,都情不自禁地為他鼓掌,他也深受鼓舞,以后上課時表現竟判若兩人。一個學期下來,他的練習在班里已達到了中上水平。我不斷地利用班內的優秀學生的作品作為促進劑,好勝心也促使學生認真地學習和練習,全班學習普遍有所提高。
書法學習要形成一定的氛圍,取得更好的效果,不是一兩個學期就能見效的,還需要教師的持久作戰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創新,使學生始終保持對書法的濃厚興趣,直至養成良好的習慣。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