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有軍
摘 要:本文根據小學生足球接傳技術訓練時普遍存在的接傳球動作不協調、支撐腳別住擊球腳、接球時不能隨著來球快速調整位置、身體重心偏前或偏后等現象,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足球;傳接技術;銜接步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2-0071-02
接傳技術是指接球、傳球運用一個動作完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一腳傳”技術,屬于足球傳接球技術難度較高的一類。我們在小學生足球接傳技術訓練時,發現普遍存在接傳球動作不協調、支撐腳別住擊球腳、接球時不能隨著來球快速調整位置、身體重心偏前或偏后等現象,嚴重影響接傳球質量。這些現象源于學生在做接傳球動作前動作緊張、判斷有偏差、移動步法不合理。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銜接步法技術能有效提高接傳球技術水平,在足球訓練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所謂“銜接步法”就是指原地及向多個方向移動位置的步法,包括交叉步、側滑步、前進與后退步等,是無球隊員觸球前的,也是調整身體姿勢變為有球隊員的關鍵步法。
一、掌握銜接步法技術必備的素質
1.突出靈敏素質,提高接傳動作的生理水平
銜接步法由多種步法組成,要求練習者具備良好的靈敏素質。8~10歲是靈敏素質發展的黃金階段,本階段如果能有針對性地系統訓練,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靈敏軟梯的多種步法練習是小學生靈敏素質訓練的常用方法,我們不妨借鑒專業的靈敏軟梯訓練指導,如視頻《巴薩小球迷的訓練課》《現代體能訓練——軟梯訓練方法》《軟體組合訓練》書籍等。另外,多個方向的變速、變向跑,短距離的連續快速跳躍等,都能夠促進學生身體靈敏素質的提升(圖1)。
靈敏素質練習在日常訓練的準備階段實施,小學生一般每次練習時間為30分鐘左右,以快速無氧的間隙訓練為主。
2.培養自信心,提高接傳動作的心理水平
學生在訓練、比賽中,果斷快速地完成接傳球動作不僅要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還要具有極強的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能夠促進學生在訓練比賽中大膽判斷,果斷地做出技術動作。如果接傳球前顧慮太多、猶豫不決,往往會導致動作遲鈍、混亂。因此適時對學生進行自信心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并且,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后,做出的技術動作才更具有想象力和創造性。我校足球社團的黃同學,技術比較全面,頭腦也比較靈活,但是在接傳球前總是步法凌亂,身體位置調整不好。經過詢問與觀察,我發現他接傳球前總害怕出錯,想法太多。我鼓勵他:“在接傳球時不要害怕出錯,你的技術很好,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只有你大膽地展示出自己的技術能力,老師才能根據你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你才能把技術練得更全面。”經過針對性訓練與疏導,他接傳球前不再有心理負擔,接傳動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3.增強判斷力,提高接傳動作的意識水平
所有運動員在做動作前都有一個判斷的過程。一般接傳球的過程是首先根據來球的速度、方向去接近球,再根據想要傳的方向,調整接傳時身體位置,做好傳球準備,最后傳出好球。因此良好的判斷力是做好動作的前提。培養練習者的判斷能力,需要運用兩人或多人的傳接球練習,針對不同的方向來球,著重對練習者進行判斷意識的培養,根據判斷進行身體的位置移動,為傳接好球做好鋪墊。
在兩人傳接球練習中,運用傳多種方向的球可以有效增強練習者的判斷能力,提高其足球意識。其訓練方法包括如下三個方面:接傳側面球;接傳正面球;接傳背后球。
二、銜接步法技術在接傳球中的應用
1.上步接傳球
在日常訓練、比賽中,學生經常出現“等球”現象,延緩了接傳時間,增加了接傳被截搶的概率。上步迎球是一項技術也是一項必須具備的意識。訓練學生的上步迎球技術要從思想和技能上同步入手。首先,教師要告訴學生上步迎球的重要性、必要性,根據場上的情況決定你上步的速度與身體位置的調整。第二,在技能層面要將靈敏的步法與規范的接傳動作熟練掌握,確保想得到、做得出、做得好。具體來說,在運用上步迎球技術接傳正、側面來球時,我們要求訓練者根據球速及周圍環境決定上步接球的移動速度,突出動作的主動性。該技術的關鍵動作是當支撐腳腳跟過渡到全腳掌時,膝蓋要稍微彎曲,進行支撐緩沖,腳尖對準要傳球的方向,同時擺腿,為接傳球做好充分準備。上步迎球技術的好處主要是縮短傳接球時間,從而保證傳接球的安全,有效實施快節奏的進攻(圖3)。
2.轉身接傳球
轉身接傳球時,球在身體側后或后方,常常需要采用急停、變向、變速的跑動技術調整身體接球位置。如練習者在向前跑動中,球在身體側后方,要接球就必須先運用急停動作,然后變向轉身,加速移動到便于接球的位置。當練習者跨出最后一步時,要注意調整支撐腳姿勢。如果是腳內側接球,那么就必須用支撐腳對準來球方向(或要傳球的方向),膝關節微曲,調整好身體姿勢,為接傳做好充分的準備。
轉身接球在小學足球訓練階段是個難點,關鍵的問題是轉身的步法要合理。我校足球社團的崔同學,在練習轉身接球時總是要跑一個弧圈,比別人多跑幾步才能拿到球,這就是不會運用步法的結果。在糾正練習跑位時,我要求他轉頭看好來球方向與速度,運用三步走:第一步急停,第二步轉身向前(或側)調整接球位置,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為接傳球前的準備姿勢要到位。經過多次練習,他沒有了弧圈跑,轉身、調位能迅速完成,提升了接傳效率(圖4)。
3.原地接傳球
原地接傳球就是面對來球,無須位置移動,只要身體姿態調整,這種接傳多用于足球運動中的“踢墻二過一”戰術。如正面來球,接傳者要將球傳到45°的方向,那么他就必須運用原地的腳步移動調整身體姿態,支撐腳對準45°方向,身體側對來球踢球的側后方,將球傳到理想的方向。
在練習“踢墻二過一”戰術時,我校足球社團的韓某某,總是出現“滑球(腳內側踢球時球越過腳背)”現象。這個問題表面上看是踢球技術錯誤,腳離地面高度不夠,或觸球位置不對,究其根源是身體位置沒有調整好(圖5),支撐腳沒有移動到位,踢球的位置在B點,因為來球方向的力量與自己想要傳球的方向力量雙重作用,造成了“滑球”現象。在糾正動作時,我提示他先判斷來球情況,調整身體位置,做好規范的腳內側傳球準備姿勢——踢球的A點,“滑球”現象得以有效解決。
三、運用銜接步法技術訓練后的效果分析
1.提高了接傳效率
在強調銜接步法技術要求前,有些孩子接傳球技術失誤頻發,不是傳球方向出問題就是力度不夠。主要體現在接球前身體姿勢調整不合理,形成接傳球觸球位置不正確,身體與球的位置擺得不到位,形成發力不順暢等現象。對銜接步法技術熟練運用后,他們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比較合理的跑動,將身體姿勢調整到位,接傳效率明顯提升。在2015年南通市青少年足球夏令營中,江蘇省中學生足球協會副秘書長陸建教練對我校足球社團孩子們的接傳球技術高度贊揚:“海安城南實小的孩子,接傳球判斷準確、自信,身體姿勢調整簡約、規范,效果好!”
2.提升了攻防節奏
攻防節奏除了運球的節奏,更主要的是依靠接傳球的節奏。很多的足球比賽中,運動員接球時附加動作過多,形成接一個球要經過多次調整才能把球接穩。還有些隊員沒有把下一個要做的動作考慮到與接球技術銜接起來,形成技術動作斷層。本來接傳動作做得合理應該是一氣呵成,不合理就是斷斷續續、拖泥帶水。攻防節奏就在這兒被延誤許多,速度總感覺上不來。接傳球技術動作效率高了,學生的攻防節奏明顯加快了。接傳一腳,沒有拖沓,簡潔實效。因此,運用銜接步法的合理移動,能夠保證接傳球效率,有效提升攻防節奏。
3.充實校園足球訓練理論
“銜接步法”屬于無球與有球的銜接技術之一。對照現有的足球技術分類體系,有無球的跑動技術,也有傳接球的預備階段技術,屬于銜接技術。足球技術不是由單個動作技術簡單拼湊而成,而是由一系列組合動作技術構成。銜接步法技術就是單個動作技術變成組合技術的一種黏合劑。我們提出的銜接步法技術能夠提高將多個接傳動作組合起來訓練的效率,在實際應用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訓練效果,進一步豐富了校園足球訓練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