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軼

摘要 在尋求城市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已取得不錯成績和經驗。伴隨人類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日漸嚴重。為降低污染,實現環境保護,必須發展低碳經濟。低碳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前提的節能、環保型城市,國內外生態環境綜合平衡制約下城市發展的重要模式。但低碳城市規劃建設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本文主要對低碳城市規劃的概況、規劃建設中存在的難點與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低碳經濟;低碳城市規劃建設;難點;關鍵問題;措施;概況
中圖分類號 X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5)10-0023-02
21世紀初期,“低碳經濟”概念首次提出,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利用各種手段,如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等,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高碳能源消耗率,如煤炭、石油等,以此達到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減少的作用,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目的。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生活已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目前己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的發展趨勢,如何將低碳材料、低碳技術合理應用子城市規劃建設是擺在城市建設單位面前的主要問題,為此必須在解決城市問題的同時,探究符合我國國情與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的城市規劃發展道路。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在2008年北京召開,其會議期間發表了《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亞歐生態城網絡”倡議在該宣言中正式提出,該倡議的實行對亞歐成員國生態城發展能力的提升,及生態城觀念在全球范圍內的宣傳、推廣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在低碳城市的理論基礎上,對我國低碳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以此選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達到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的目標。
1 低碳城市規劃的概況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經濟、低碳城市研究已經成為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作為碳排放的重點,城市對低碳發展至關重要。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及管理的根本保障,是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低碳城市建設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如何進行低碳城市規劃定位,是低碳城市規劃研究理論體系構建的重要條件。
城市總體規劃階段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城市形態、土地利用與交通體系等,根據各個地區功能、開發強度、建筑與空間形態等方面的不同,在城市設計與規劃中可提出具體的低碳發展方案,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理論研究的關鍵在于符合我國國情低碳城市規劃框架的構建,在于低碳城市規劃建設、城市生活方式與運行系統間耦合關系的揭示。為此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區域規劃層面,必須對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與電信電纜“流動空間”應用加以重視,以此進行“巨型城市”的構建。同時,要求城市規劃設計中,必須進行多中心、緊湊型城市空間結構的構建,通過新功能性進行勞動分工,并進行功能性城市區域的組建,防止重復性城市空間功能分區的出現。
2)總體規劃層面,必須對城市整體形態構成、土地利用模式、交通體系綜合模式與基礎設施建設與固碳方案等進行綜合考慮。
3)城市設計與詳細規劃層面,遵循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城市形態、土地利用與交通系統等內容的確定。并有針對性地分析、研究城市內功能相對集中的地區,以此進行碳排放有效降低的規劃、對策的提出。
2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難點與問題分析
2.1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難點
低碳城市建設與經濟、社會、資源等內容息息相關。是一項極為繁雜的系統性工程。因城市定位、類型與功能存在極大區別,導致低碳城市規劃建設沒有統一的發展模式。通過典型城市低碳化發展,可對低碳城市規劃建設起到引導作用,但無法為低碳城市規劃建設提供完善的理論支撐體系。
在低碳城市規劃建設中長期發展中,要求必須進行城市低碳化定量評估、低碳評估技術平臺建設。其中碳排放測算技術方法、城市碳排放數據庫建設、低碳城市評估標準等都為低碳城市定量評估涉及的主要問題及實現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難點。現階段,低碳城市評估體系還不完善,并沒有出臺正式的低碳經濟、低碳城市評估標準,這都是制約低碳城市規劃建設與監督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通過核算城市碳排放,可對城市內部各個系統、各個社會經濟單元碳排放有關數據進行全面分析,以此確立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總體目標。
2.2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關鍵問題
為實現低碳城市規劃建設,必須對其規劃設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必須合理構建城市空間結構,必須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作為城市生存、發展的根本條件,城市規劃對城市長遠發展與結構構建具有重要作用。確立城市規劃城市空間結構與物質環境后,其交通形式改變難度較大,為實現低碳城市規劃建設,應重視其社會經濟結構與空間結構,通過低碳化理念對城市經濟結構加以優化,這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城市交通具有較高能源消耗與碳排放量,為更好分析交通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作用,應以交通規劃進行分析,在城市總能耗內交通能耗所占比例己超過20%,其具有比例如圖1所示。其中,交通運輸能耗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為城市公共交通(道路),約為51.6%,17.2%為鐵路運輸比例,17.3%為水路運輸,9.7%為航空運輸。
為加快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機動化水平,要求必須選取低碳城市規劃戰略性策略,實現我國城市建設快速發展。
3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措施
低碳城市建設應對城市規劃、建筑節能與規劃環評等內容加以重視。作為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環節,城市規劃科學建設,在宏觀層面上可促進低碳城市總體規劃發展,為實現低碳城市規劃建設,必須從城市空間布局、產業規劃與交通規劃三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
3.1 城市空間布局
為避免交通擁擠、污染空氣與城市熱島效應的出現,必須進行城市空間結構的建立,并確保該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與有序性。以此對城市運行效率進行有效提升,并達到城市內耗與城市能源消耗水平有效降低的目的。面對現階段我國城市發展具體情況,必須對大城市主城區“攤大餅式”趨勢有效遏制。在城市空間結構優化中,以組團式為大城市空間結構主要形式,有機疏散主城區過高人口密度與城市過分集中功能,利用城鎮空間體系合理規劃措施,對大城市無限膨脹現象加以遏制,達到城市規劃建設合理布局的目的。
3.2 產業規劃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指導思想應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此對國內外產業發展規律、各個地區產業發展自身規律進行深入研究。并以節能減排、建設兩型社會為發展理念,減緩高碳產業發展速度,達到產業發展質量提升的目的。通過調整與升級城市經濟結構,與污染工業、設備與企業退出力度的不斷加大,可實現城區高污染企業全面退出。通過企業能源使用效率、排放標準的提升及高能耗行業規劃準入條件的提高,可進行低碳產業規劃戰略的制定,將產業發展重點轉為可再生資源、高新技術產業,進行現代服務業的大力發展。
3.3 交通規劃
作為現代城市能源消耗比例最高行業,交通與建筑在總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大于70%。為此,必須進行綠色交通規劃的大力推行,并選取合理的交通模式,要求以公共交通為主體,進行城市公共交通優先地位的確立,同時對低能耗、低排放出行方式加以倡導。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小型汽車出行比例下降1%,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減少20萬噸以上。由此可見,在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內,應合理規劃建設,并對公交出行比例進行有效提升,并實現公共交通“零換乘”方式。在城市道路非機動車道、步行道保留與擴大的基礎上,需對綠色出行方式大力倡導。在對外交通規劃中,要求其交通模式主體為城際軌道交通,并輔助高速公路,同時對城際鐵路、地鐵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進行城際高速立體交通網絡的打造。除此之外,還應加大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力度。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低碳經濟己滲入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城市規劃建設作為低碳城市發展的重要內容,如何實現低碳城市規劃建設已經成為城市規劃者必須重視的問題。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低碳城市規劃的基礎上,及時找出與分析低碳城市規劃建設存在的難點與問題,以此采取城市空間布局、產業規劃與交通規劃等相關措施,提高低碳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實現環境保護與城市發展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