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戴麗
我國煤炭無法“割舍”須清潔高效利用
文 // 本刊記者 戴麗

今年6月13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炭作為我國最主要的能源,拋開不用不符合現實需求,因而只有轉為清潔高效利用。
國家安全總局煤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表示,雖然煤炭因為當前的空氣污染而成為眾矢之的。但是不可否認,正是長期以來以煤炭為主的低能源價格支撐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繁榮。我國90%以上的能源資源是煤炭,能源消費中75%以上是煤炭,且煤炭是我國唯一沒有與世界價格接軌的能源,可以說,煤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北京國能中電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白云峰也認為,煤炭是我國的“命根子”,我國的經濟發展從現實來說根本離不開煤炭。因此,實現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才是我們目前為止唯一的出路。
白云峰在天然氣及煤炭清潔利用國際合作論壇上說到,目前我國每年仍需燃燒40億噸煤,這是不爭的事實。40億噸煤是個什么概念?那大概是90個足球場大,珠穆朗瑪峰高,他形象地描述到。這40億噸煤所產生的大量污染氣體是我們目前面對的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和課題。
白云峰指出,雖然目前對霧霾污染的源解析還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議,有的認為是汽車尾氣污染,有的認為是燃燒煤炭,有的認為是粉塵和胺等。但是通過綜合分析,霧霾的構成里其中40%是二氧化硫,30%是氮氧化物,20%是微粒、粉塵方面的污染,另外10%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從這構成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面對的主要還是要治理大量燃燒煤炭所產生的污染,這是不爭的事實。
白云峰認為,我國煤炭集中利用度太低,分散的小煙囪使得大氣污染嚴重。據他介紹,歐美發達國家煤炭集中利用度達到80%以上甚至90%,世界平均水平為62%,而我國則剛剛達到45%左右。煤炭集中利用度越高,那么污染治理難度越低,同時成本也會大大降低。分散利用則導致治理的可操作性和經濟性不強,不具備深度治理的優勢。白云峰舉例說到,比如說水泥排放的污染,其中氮氧化物相對量比較大一點,治理時可以裝上脫硝裝置,相對比較容易操作。但是,水泥污染物還含有比例非常低的二氧化硫,含量及其低,如果要治理,就需投入巨資,而如果不治理則會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治理經濟性低導致治理難度加大。
白云峰強調,面對煤炭,我們必須清潔高效地利用,污染必須盡可能地再嚴苛地治理和控制,同時我們在新的產業布局上一定要注意提高煤炭集中利用度。同時還需通過我們各種各樣的努力,把環保的思維和理念深植在每個企業家心中,通過媒體等傳到每個社會的基因細胞當中。
煤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劉文革表示,在當前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現實煤炭的清潔高效發展和利用。同時,我國的資源稟賦特點也決定我國必須實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資源占到96%,其他油、氣等資源占的比例非常低,極其稀缺。
另外,從增加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也必須依靠煤炭的清潔發展和利用。2013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已經達到了60%,國際油價的浮動對我國經濟和政治的影響都巨大。為確保能源安全我們必須要依靠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這就需要我們把煤炭轉化成油和氣,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增加能源安全。可見,煤炭的清潔發展和利用在我國有著強烈的內在動力和外在需求。
劉文革介紹,清潔利用煤的技術很多,包括選煤技術和清潔發電等。我國在選煤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國計劃在2015年達到65%的入選率,這一目標與發達國家相比也仍然是偏低的。他分析到,我國煤炭入選率低,主要是由于經濟原因導致,洗選過的煤必然要比原煤價格高,這就導致很多用戶有抵觸情緒。
劉文革認為,燃煤發電是可以實現清潔用煤的。我國的煤電消耗我國55%以上的煤炭,
而且通過技術改造實踐證明,燃煤電廠可以實現近零排放,達到和天然氣電廠同樣的排放標準。例如神華集團在河北和浙江建立了兩個電廠,經過技術改造之后實現的排放標準已經完全超過了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實現了近零排放的目標。因此,燃煤發電只要經過技術改造,就完全有可能實現煤炭清潔化利用。
據了解,美國和澳大利亞等主要發達國家90%以上的煤炭都是用于發電,而我國則僅為55.7%。劉文革認為,如果我國90%的煤炭也用于近零排放發電,或許霧霾污染程度會減輕。我國目前煤炭終端消費量是9億噸,占全部用煤的25%左右,這9億噸煤所產生的污染遠遠要高于55%的電力用煤。因此,他認為,如果能夠把終端消費的9億噸煤其中的7億噸用來轉化成電,這將比直接進口天然氣對我們環境治理的貢獻要大。
目前我國的煤炭消費主要用于是電力、鋼鐵、建材、化工這幾個方面。劉文革分析了未來用煤的趨勢,他認為,目前我國的鋼鐵已經嚴重超產能,因此鋼鐵用煤基本達到峰值;建材行業由于房地產市場的逐漸飽和,建材行業未來用煤也不會太大。同過分析可以得出,除了電力用煤以外,未來用煤主要是化工行業,尤其是現代煤化工,這將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劉文革介紹,當前煤化工的發展獲得極大的關注,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甚至可以說是到了“逢煤必化”的程度。據預測,到2020年,現代煤化工將達到6.5億噸的煤炭消耗量,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
劉文革認為,煤化工如此白熱化,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煤炭市場形勢不好,煤炭價格比較低,為了尋求高附加值,因此實行煤化工項目,以實現更好的盈利;二是由于環境污染這一制約因素,使得我們不得不選擇現代煤化工,以實現煤炭的清潔化利用,降低大氣污染。
“十一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的發展途徑主要是以示范工程為重點,在那期間,我國完成了百萬噸級的煤直接液化,以及一些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示范工程的實現。在關鍵氣化技術方面,我國從引進、消化、吸收有自主產權的一些技術發展都有很好的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劉文革指出,我國未來煤化工的發展方向就是進一步擴大規模,產品的成套化應用以及大規模氣化。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不長期內不會改變,我國煤化工的設備匹配性及長周期運行還有一些難點有待攻關,發展新興煤化工時要因地制宜,重點示范,適度發展。同時,加強國際合作,提高煤化工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