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湖南基礎教育信息化2014十大應用案例

2015-12-27 06:52:30鄒淑萍彭介潤通訊員何其鋼
發明與創新 2015年1期
關鍵詞:教學資源微課資源

本刊記者 鄒淑萍 彭介潤 特約記者 張 韙 通訊員 何其鋼

2014年,已成為匆匆那年。回顧昨天,湖南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不斷強化應用驅動、創新機制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廣大基層學校和教師、電教工作者進行了生動的實踐與探索,創造了一批具有實踐價值與推廣意義的應用案例。2014年,實驗縣市區、提升工程、重難點資源、微課、網絡聯校、網絡直播、名校網絡課堂、名師網絡工作室、網絡教研、二維碼應用等已成為了湖南各地各校的熱議詞和積極實踐的關鍵點,開啟了基礎教育信息化由普及應用走向深度融合的美好藍圖。

一、實驗縣市區:推進縣域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的重要抓手

▲實驗縣市區網絡評審

【案例】繼桂東、蘆淞等39個縣市區成功創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之后,2014年,又有望城、寧鄉等10個縣市區申報創建實驗縣市區,現已完成材料評審、網絡問辯、遠程觀課和意見反饋等工作。這些縣市區在整體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涌現了很多創新應用案例:寧鄉、南縣、津市等縣市結合本地實際,堅持以縣為主,探索“政府支持、企業參與、部門配合、學校協作”建設模式,促進縣域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望城區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實施“研訓一體”全員培訓,整合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資源,將教研、培訓和教育信息化相互對接,在“區級”和“校本”兩個層面上探索教師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區域性“大研訓”格局,促進新課程建設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寧鄉縣以“寧鄉教育新干線”為主平臺,充分發揮網絡學習空間的作用,著力打造了“名師課堂”“高效課堂”“同步課堂”“在線課堂”“成長課堂”。龍山縣建成了精品課堂及優質專遞課堂系統,城區優質課堂向全縣73所農村學校的每間教室同步專遞、每間辦公室同步直播,實現了“同一時間上課”“同上一堂課”“同步互動學習”的城鄉互動互通、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目標,解決了農村學校因某些學科缺少專業教師而開不齊課、上不好課的問題。雨湖區開展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試點,探索“1+1+1教育生態圈發展”模式,采取“教師城鄉換崗”“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流動支教”等措施更新教育信息化理念,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現全區教育創新發展。這些縣市區教育信息化的實踐探索,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應用提供了示范和借鑒。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工程研討會現場

【評述】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建設,為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一是探索建立了縣域整體推進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了縣級黨委、政府的積極性,工作統籌力度進一步加大;二是注重了以教育教學應用為核心的工作導向,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找到了工作的著力點,教學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三是明確了整體推進、均衡發展的工作目標,城鄉、校際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教育公平得到有力保障。四是建立了順應教育信息化發展形勢的評審體系。結合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點和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對《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建設標準》和《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縣市區評估細則》進行了多次修改,始終堅持以應用為主導、以應用促建設的基本思路。五是創新了縣域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與應用模式。

二、提升工程:建立具有湖南特色的混合式培訓模式

【案例】2014年,湖南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組織并指導22所省級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學校,以集中現場實踐性培訓形式,分期舉辦培訓班達80多批次,完成“國培計劃”省級骨干管理者和培訓者培訓5832人,完成省培項目高中語文學科骨干教師培訓80人。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合理設計培訓課程,突出專家引領,強化精細管理,培訓組織規范有序,成效明顯,亮點突出。現場培訓采用“觀摩、解讀、研討、實踐、評估”五步流程,得到了參訓學員的普遍好評和培訓專家的充分肯定,也獲得了教育部的充分認可。中央電教館于2014年12月23日在長沙召開了全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現場觀摩會,組織全國各省市代表前來學習“湖南模式”。

【評述】湖南積極構建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現場實踐性培訓+網絡研修+校本研修”混合式培訓模式。現場實踐性培訓以中小學校為培訓基地,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開展集中現場培訓;培訓者團隊以一線學科教師為主體,理論技術專家為支撐,開展分學段、分學科、小班制培訓;培訓內容以10個學科教學案例為切入點,采取“觀摩、解讀、研討、實踐、評估”五步流程,探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的途徑與方法。這種以中小學校為培訓基地,堅持教學案例研討為重、兼顧教育理論引領,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對教師進行浸入式的專題培訓,為反思傳統的教師培訓模式、提升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了范例。

三、重難點資源:提升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質量

【案例】2014年,湖南省電化教育館的《基于解決教學重難點的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該成果是從全省2005年以來的數百項基礎教育教學優秀成果和全國130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的。省電教館在廳基礎教育處的指導下,圍繞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開發數字教育資源進行了深入研究和積極的實踐,總結出了適于湖南實際和教學需求的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模式,編制了12個學科的《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資源開發指南》,出版了《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及信息化解決策略》系列叢書,在國家級和省級學術期刊發表相關科研論文20余篇,開發了重難點資源853條。目前,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資源網有各類教學資源230余萬條,資源總容量2729GB,實名注冊教師數59萬余人,累計訪問次數近3.6億次,資源下載量為1.65億次,日均訪問量約100萬人次,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同類網站首位。這些自主研發成體系的教學資源不僅供湖南中小學教師免費使用,還被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選用。其中,重難點資源的點擊率、下載率和關注度是最高的,是教師教育教學得力的助手,也是學生復習鞏固知識點最好的幫手。湖南基于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的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模式得到了省內外相關專家的贊譽與認同,先后有十余個省市同行前來考察交流。

【評述】教學重難點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拿下“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這需要教師在講課時必須做到:突出重點、講清難點,幫助學生理清頭緒,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點。基于此,湖南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遴選課標知識點中的重難點,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通過對教學重難點的研發與應用,開發了一大批優質網絡教學資源。這些優質資源從一線教師中脫穎而出,再通過網絡資源平臺回歸到一線教師日常教學中去,既使普通教師易于接受,同時促其腦洞大開收獲良多,促進了一批一線優秀學科教師迅速成長,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四、微課建設:創新中小學生自主學習形式

【案例】2014年7月,受省教育廳的委托,省電教館舉辦了兩期湖南省中小學微課制作技術培訓班,培訓教師300余人。為提高資源的質量和使用效率,湖南采取了“同盟資源建設”的形式,積極調動研發單位開發資源的積極性,研發了高中化學、初中數學、初中物理、初中化學4個學科共793個知識點的微課資源。湖南利用教育信息化專項建設經費開發了湖南微課網,微課平臺是嚴格按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對微課的定義完全自主研發的,具有PC端和手機APP,不僅具有微課視頻和學習任務單,還有進階練習等自動檢測系統。不僅能滿足學生自主學習、泛在學習的需要,還能滿足學生即時檢測的需要,微課平臺所特有的在線問答系統能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目前,全省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和具備微課研發的團隊、機構,以湖南微課網為平臺,都在參加由省教育廳組織的湖南省首屆微課大賽,已掀起應用優質資源、開發微課資源、改變課堂教育信息化形態的高潮。

【評述】微課短小精悍,屬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較短的時間內,圍繞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教師在視頻中以最好的狀態進行知識點的呈現,學生可以進行移動式、泛在化、碎片式、個性化的學習,教師通過平臺的在線練習、評估、跟蹤等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況。湖南以行政主導成系列開發微課資源,研發微課網并組織開展首屆微課大賽,匯聚優質微課資源,帶動教師制作微課的積極性,分享微課教學成果,促使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不斷積累新型教學資源,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信息化專業素養迅速提升,化繁就簡的精華式學習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五、網絡聯校:構筑城鄉學校共享優質資源的“數字橋梁”

【案例】龍山、湘潭、茶陵、隆回、汝城、桃江、衡東、鳳凰等縣市為緩解邊遠地區農村學校上不齊課、上不好課的問題,探索網絡聯校機制,通過一校聯多校、名校聯弱校、中心校聯村小等形式開展網絡聯校建設,覆蓋452所鄉鎮初中、村小和教學點,采用“同步直播課堂”“異步錄播課堂”和“資源包推送應用”三種模式,使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課堂同步,實現城鄉學校優秀師資資源共享。湘潭縣結合本地實際,探索支援型“農村教學點網絡聯校”和互助型“農村初中網絡聯校”模式。龍山縣根據村小和教學點不同的網絡條件,采取同步專遞和異步推送兩種方式,2014年下學期,全縣以小學三年級英語、小學二年級音樂、小學四年級美術和小學五年級語文作為試點學科,對缺乏英語、音樂、美術專任教師的正南片小、語文學科相對薄弱的他砂中心小學等35所學校250多個班級進行課堂同步專遞。58個教學點的174個班級采用異步專遞,使近萬名學生享受到了城鎮優質資源。

【評述】運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提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是破解區域、城鄉、校際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公平不能有效保障,素質教育難以深入推進等現實問題的有效途徑。龍山、湘潭、茶陵、鳳凰等縣市的網絡聯校建設實踐,依托網絡平臺和優質學校的優秀師資,初步探索了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共享優質資源的有效機制,在實踐層面積累了不少經驗,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值得借鑒和推廣。

六、網絡直播:擴大教育教學活動的輻射與影響

【案例】2014年9月,湖南首次采取全程網絡直播的方式,在長沙舉辦了小學數學、初中數學、初中物理、初中生物四個學科的教學資源應用網絡說課大賽決賽。比賽實況以網絡直播的方式推送到全省中小學教師的電腦桌面,全省中小學教師個人不出辦公室就可以通過省基礎教育資源網直播平臺收看賽事實況、進行點評交流。決賽每個學科設現場評委7人,網絡評委136人,網絡評委分布在每個縣市區,評委評分現場公布,比賽結果及時通報、當場頒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科技司及中央電教館的領導和業務負責人觀看了部分賽事直播。廣東、浙江、江西、陜西、黑龍江、新疆等20多個省市區的教師參加觀摩,并通過網絡交流平臺與湖南教師進行即時交流。據統計,賽間累計觀摩人數近30萬人次,觀摩獨立IP用戶日均達5000多個,高峰值達8000多個。賽后各地電教、教研部門紛紛參照此模式舉行網絡賽課。

▲網絡說課大賽直播現場

【評述】傳統的教學競賽如果要擴大活動效果和輻射價值,主要是通過集中觀摩、專家點評、現場互動的方式來實現,但是成本較高、受眾有限。湖南省中小學教學資源應用網絡說課大賽決賽,嘗試以網絡直播方式把賽事實況送到各市州、縣市區分會場,推送至全省中小學教師的電腦桌面,教師個人不出辦公室即可收看選手比賽,聽取專家點評,開展互動交流。這種現場直播、網絡評分、教師交流和專家點評相結合的互聯網賽課新模式,能夠使更大范圍、更多數量的教師深層次參與教學競賽活動,提升了競賽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探索了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形式,也為創新教學資源規模化應用和教師培訓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七、名校網絡課堂:探索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

【案例】2014年,依托省域內豐富的名校資源和網絡教學平臺,湖南啟動實施名校網絡課堂項目,通過長郡衛星遠程學校,將長郡中學等名校優質教學資源推送到73所農村薄弱高中,加上企業自身推廣的75所高中,全省實現至少一縣一校全覆蓋。項目實施以來,各個學校對名校網絡課堂的優質教學資源高度重視,鼓勵教師積極使用各科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采用不同的形式擴大高中名校優質資源的覆蓋面。漣源三中、湘潭縣十一中等學校采取同步直播形式,不僅將直播課教學視頻用于課堂教學,還積極參加長郡中學直播老師教學交流會,與長郡中學部分年級直播老師就本學期教學相關內容進行視頻溝通,交流氣氛熱烈。吉首民中、新晃一中、張家界天門中學等學校采取異步錄播,組織老師先觀摩學習名校課堂教學視頻,然后根據自己課堂教學的需要,對各類資源進行選擇性使用。有些學校利用名校資源培訓教師,下載直播課堂教學視頻組織教師觀摩學習,幫助年輕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評述】“均衡”與“公平”是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關鍵詞。運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基本需求,是基礎教育信息化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名校網絡課堂建設與應用,一方面突破了長期圈禁名校優質資源的圍墻,讓邊遠農村學校的學生能夠借助網絡享受優質教育;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了“政府購買服務、企業平臺支持、學校免費使用”的名校網絡課堂資源應用機制,對促進基礎教育均衡公平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八、名師網絡工作室:推進個性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名師網絡工作室

【案例】經自愿申報、資格審查、自主建設、網絡海選、專家評審、市縣審核、省館確認,2014年湖南建立了57個基礎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名師網絡工作室,覆蓋全省14個市州和中小學各主要學科,信息技術、藝體類學科、綜合類課程等均有名師網絡工作室。工作室首席名師有正高級教師3人,特級教師18人,市州級學科帶頭人或市州級骨干教師36人。工作室既是多個本學科教師個人空間的匯聚,又是在首席名師的引領下開展網絡教研活動的載體,還是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的陣地。工作室以“應用”為核心,將教學資源、個人空間、網絡教研三者打通,促進中青年教師在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等名優教師引領下快速成長。名師工作室的視頻會議、名師示范、在線輔導、最新資源、微課共享等欄目深受教師喜歡。目前,工作室吸納成員近3.7萬人;累計被訪問次數近1.17億次;開發資源總數近47萬條;原創視頻資源近2.5萬條;原創微課資源1600余條;發起在線交流一萬多次,在湖南掀起了專家引領個性化資源建設與應用、開展網絡教研教改的新高潮。中央電教館對湖南推進名師網絡工作室建設給予高度評價。湖南3位名師網絡工作室負責人在2014年全國專題教育社區建設研討會上做典型發言。

【評述】“基礎性資源靠政策,個性化資源靠市場。”當前基礎性資源開發與應用已取得積極進展,個性化資源建設剛剛起步。什么是個性化資源?無論它是什么資源形態,其特性應該是能滿足廣大師生進行個性化教與學的資源,有助于教學方式變革和個性化人才培養的資源,為學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特別是學科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源支持。遵循基本教育規律的散狀式、多元化、多渠道開發應用,具有豐富而真切的教育體驗和資源需求的廣大一線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成為開發應用的主力軍,必將成為個性化資源開發與應用模式探索的重要方向。湖南2014年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名師網絡工作室建設,以應用為核心,將教學資源、個人空間、網絡教研三者打通,匯聚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構建了更加平等、開放、自由、共贏的互動空間,進一步拓展了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新思維、新路徑,逐步推進個性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常態化。

九、網絡教研:打造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常態

【案例】2014年11月11日,株洲天元區教育局陸續把一萬多冊書籍送到農村學校,擺入學校圖書室或閱覽室,讓更多的鄉村孩子有書讀。這是天元區為解決農村孩子的書源問題,以“天元教師讀書會”名義借助“株洲天元教研”微信平臺開展的“為鄉村孩子捐書”活動。捐書倡議發出后,得到了微信用戶的高度關注,除了天元區學校、老師的關注之外,長沙、湘潭等地的學校也紛紛獻出愛心。這次捐書活動只是天元區借助微信平臺成功策劃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個縮影。創建于2013年的“株洲天元教研”公共微信服務平臺,已經成為全區一線教師開展網絡教研的重要平臺。目前,該微信教研平臺吸引了包括天元區教師在內,北京、上海、四川、江西、浙江、廣州、長沙、湘潭等10個省市的教研同行2000多名用戶。微信用戶不僅可以接收到各種教研信息之外,還能通過發送“教研關鍵字”實現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微信公眾平臺還創造性地與微網站進行了無縫鏈接,將教師“備課、上課、教研”等所需資料以微網站形式呈現出來。“株洲天元教研”借助微信網絡實現了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與優化,舉辦了天元區小學語文教師讀書活動、小學數學教師素養大賽、中小學英語教師素養大賽、中學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微課大賽等教研活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活動宣傳、分享大賽資源(“魚骨式”備課教案、微課程、視頻錄像課等)、進行微信聽評課和微信搶答互動等,活動普及面廣,影響力大,深受教師歡迎。

【評述】天元區針對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難以轉變,老一套的教學方法、手段根深蒂固,面對新課程改革深感“茫然”“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將理論轉變為可操作的方法等實際問題,著力探索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新途徑,以“微課程”推廣為抓手,開發“株洲天元教研”微信公眾平臺,利用網絡空間優勢,立足教師成長,提供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個體研修服務;立足同伴互助,提供針對教師團隊的協作式學習服務;立足專業引領,提供跨學校、跨學科、跨區域的專家交流服務。通過互動、交流、共享的教師協作研修共同體,營造“校本教研”“區域教研”的網絡研修環境,探索網絡集體備課、在線課例研討和同儕互助交流的網絡教研模式,形成了教師個體專業成長、同儕互助、校際交流、區域合作的網絡教研新常態。

十、二維碼應用:開啟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另一扇窗

▲利用二維碼進行課堂教學

【案例】走進天元區銀海小學校門,你就能看到“學校二維碼”,通過掃描能進入到學校官方網站,了解學校動態,獲取相關信息;校園里,隨處可見的樹上掛著“名樹二維碼”,掃描即有樹種信息以及互動答題;課堂上,孩子們高舉“答題二維碼”及時作答,教師拿著智能手機即時采集信息、分析數據、及時反饋;學校利用架空層建立固定的社團活動場地,開設了籃球、足球、涂鴉、扎染、閱讀等100多種社團課程,走進社團掃描“社團二維碼”,就能了解該社團的所有信息。目前,銀海學校把二維碼廣泛應用于學校教育管理、德育建設、教學實踐、家校互動等多個領域,著力打造全新、開放、探索、創新為主導的新型學校文化。另外,天元區嘗試在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課堂中,借用免費資源“一起作業網”進行習題練習環節的二維碼實踐,實行課堂作業練習的“大數據”分析。老師只需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愛提問”APP客戶端,利用學生“答題二維碼”快速收集學生課堂練習客觀題答案,并可在PC端直接查看學生答題結果及答題情況分析,一方面教師可根據數據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一方面答題的數據可以為教學過程性評價提供依據。同時,學生的答題情況可以迅速地反饋到家長的微信手機端,家長可依據孩子課堂知識點掌握情況,了解孩子學習狀態并實施個性化的課后輔導和練習。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來區調研時,對天元區把二維碼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取得的實效給予充分肯定,要求中央電教館積極推廣天元經驗。

【評述】二十多年前出現的二維碼已經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各領域,如今,餐館、商場、車站、電視、報紙等地隨處可見二維碼,大大滿足了人們獲得資訊信息的需求。然而,這個能讓現實與虛擬之間“橋接”的“小方塊”,在教育教學領域卻鮮有應用。當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熟知的核心理念,立足教育實際找準應用突破口,成為了每一位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和迫切愿望。株洲天元區把二維碼引入校園、引入課堂,充分利用二維碼方便、快捷、編碼范圍廣、信息容量大、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特點,積極構建校園泛在學習環境,切實拓展資源獲取路徑,努力變革課堂教學方式,邁出了令人欣喜的一步,開啟了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另一扇窗。湖南省教育廳廳長王柯敏如此評價:“小小的二維碼,就是亮點,就是教育信息化深度應用的體現。”

猜你喜歡
教學資源微課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臨床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欧美精品啪啪|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天天操天天噜|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v天堂中文在线|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67194亚洲无码| 综合亚洲网|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av性天堂网| 国产欧美性爱网| 99久久精彩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a亚洲视频|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日韩视频免费| 婷婷在线网站| 久久国产拍爱|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福利大秀91|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资源站|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成年人国产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AV无码一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夜夜操国产|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尤物视频一区|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永久毛片在线播|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