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鋒真
龍鳳區東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社區健康行為干預對單純性高脂血癥的效果分析
于鋒真
龍鳳區東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目的應用健康行為干預方法使患單純性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恢復正常范圍。方法體檢方法對單純性高脂血癥患者160例觀察血脂結果。結果80例實施有效健康行為干預(以下為遵醫組)高脂血癥病人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未實施有效健康行為干預(下稱不遵醫或遵醫行為不好組)觀察結果不理想。結論單純性高脂血癥實施有效健康行為干預可減少或延緩因血脂代謝異常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對高脂血癥的控制收到明顯效果。
高脂血癥;健康行為干預
高脂血癥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液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相關脂蛋白的升高,同時也包括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不科學、不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越來越多,高脂血癥在我國逐年上升,據調查成人中血總膽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升高者約占10%-20%,甚至兒童中也有近10%者血脂升高,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高脂血癥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脂血癥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鑒于本病的高發病率及對人民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對本病進行有效健康行為干預研究勢在必行。本病屬于可逆性疾病,單純性高脂血癥血脂改變不明顯的患者,對其實施有效健康行為干預是完全可以使血脂恢復正常的,我們期望通過社區醫生對單純性高脂血癥患者實施有效健康行為干預使眾多高脂血癥患者擺脫疾病困擾,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1、診斷標準
1.1、依據1997年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血脂異常防止對策專題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確定了血脂升高的標準,其中血清HDL-C降低也作為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之一。靜脈血液檢查符合以下一項條件的即可診斷:(1)血清LDL-C 3.64mmol/L以上;(2)血清HDL-C 0.91mmol/L以下;(3)血清TG 1.70mmol/L以上;(4)血清TC 5.72mmol/L以上。
1.2、臨床診斷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總膽固醇超過5.72mmol/L,甘油三酯超過1.70mmol/L,可診斷為高脂血癥,而總膽固醇在5.2--5.7mmol/L者稱為邊緣性升高。可有四種結果:
(1)高膽固醇血癥: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癥: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mmol/L,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即:總膽固醇<5.72mmol/L。
2、對遵醫組實施的有效行為干預方法: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1:制定飲食原則:即:高蛋白飲食,每天不低于120克;供給適量熱能;低碳水化合物;供給適量脂肪;補充足夠的維生素;補充食物纖維及礦物質;少吃食鹽(每日5-6克為宜);飲食八分飽;一日三餐要有規律;
(2)戒煙限酒;
(3)合理運動:運動種類:選擇以鍛煉全身體力和耐力的全身性低強度動態運動,即有氧運動,比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打羽毛球、騎自行車等,這類運動對高脂血癥的人降脂減肥、促進肝內脂肪消退的效果較好。運動強度:以運動時脈搏為100-160次/分(以170減去實際年齡),持續二三十分鐘,運動后疲勞感于二十分內消失為宜。運動實施的時間帶和頻率:下午或晚上,最好晚飯后45分鐘,運動實施頻率以每周3-5天較為適宜,每天都進行運動也可以;
(4)每個月進行一次健康教育講座規范健康行為。
1、一般情況調查始于2008年9月至于2009年12月共收集高脂血癥病歷205例,剔除不符合條件病歷45例,參加觀察病歷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齡在40—68歲。入選人群中有不良飲食習慣者108例,不參加體育鍛煉的116例,,吸煙飲酒的82例。
2、在遵醫組和遵醫行為不好或不遵醫組各80例高脂血癥患者中,遵醫組和遵醫行為不好或不遵醫組2組患者性別無明顯差異。不健康生活方式人數也基本一致。(p<0.05)

兩組遵醫行為不同血脂變化比較表2
經過對以上兩組高脂血癥病人社區遵醫行為研究比較發現,遵醫行為好的患者血脂恢復正常率明顯高于遵醫行為不好或不遵醫組。(p<0.05)。
通過對160例單純高脂血癥患者遵醫行為好的和遵醫行為不好(或不遵醫)的研究證明,社區醫生對其實施有效健康行為干預對血脂恢復正常有重要意義,因為單純高脂血癥是可逆的,臨床上單純高脂血癥絕大多數是不必依靠藥物治療和醫療設備治療的,患者嚴格按照社區醫生指導去做,不但可以使血脂恢復正常,還可以減少諸多并發癥,也減少患者家庭醫藥費用支出,可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項研究成果可在社區層面上廣泛推廣。
[1]曾民德,范建高.老年脂肪肝的診斷和飲食治療,實用老年醫學,1999;13(1):13-15
[2]楊曉林,傅蘭英.肥胖女大學生減肥干預效果評價,中國公共衛生,2010;2(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