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記者 鄭劼
SUV:星火燎原
文 AO記者 鄭劼
歷經十年發展,起于些微的自主品牌SUV已漸成燎原之勢。
SUV是為數不多的自主品牌先發制人的細分市場,從自主品牌率先嘗試推出平民化SUV,到合資企業紛紛跟進,再到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安、華晨、上汽、一汽等爭相進入,似乎SUV市場過去十多年來從未讓人失望過。SUV市場的高歌猛進,讓自主品牌看到了希望,同時也承載著自主車企品牌向上的重任。
回頭看,是冷暖自知的驚險嵯峨和無盡的人前風光;抬頭向前遠眺,則是每家自主品牌SUV都在思考的通向未來的路徑。
SUV在中國市場的興起,要追溯到十多年以前。在汽車私人消費啟動之初,可供選擇的SUV種類并不多,直到本世紀初長城賽弗、中興等多款新車型推出,這一市場才逐漸受到關注。2002年賽弗投產,連續多月稱冠汽車市場銷售排行榜,以它為代表的經濟型SUV開始崛起,屬于SUV的時代由此開始悄然醞釀。
經歷了油價的持續攀升、汽車消費稅調整以及排放要求等多種因素影響,2006年國內SUV市場遭遇了比往年更嚴厲的考驗與滌蕩。消費者對用車經濟性的考量比以往更多,動力的強勁與燃油的經濟性成為了SUV下一步研發的重要因素。這期間,有實力的廠家先后推出了具有先進動力的柴油車。在自主品牌當中,長城捷足先登,率先推出首款搭載電控高壓共軌柴油動力的哈弗,上市一個月銷量就達到1800輛,另有訂單2100余輛,在SUV市場創下了奇跡。
當年中國市場SUV車型銷售達到22.9萬輛,長城汽車以4萬輛名列榜首,同比增長41%,占整個SUV市場份額的17.5%。名列第二至五名的是:奇瑞汽車、北京現代、東風本田、長豐獵豹,分別占市場分額12.3%、12.3%、11.1%、8.7%。SUV單品牌累計銷量五強為哈弗CUV、瑞虎、途勝、CR-V、獵豹。長城汽車以不容爭議的事實,奪下了2006年SUV總銷量和單品牌銷量冠軍。
2011年年底至2012年,中國汽車銷量結束了為期兩年的井噴式發展,逐漸放慢了增長的腳步。2012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48.50萬輛,同比增長6.10%,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8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38個百分點。然而在自主轎車節節敗退的背景下,SUV車型仍搶奪市場紅利,2012年同比增長25.5%,高于乘用車增速18.4%。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哈弗H6銷量為14.31萬輛,同比攀升61.1%,穩居自主品牌SUV榜首。作為哈弗家族切入中高端市場的戰略車型,哈弗H6自上市以來就保持著持續旺銷的態勢,帶動哈弗SUV銷量連連奪冠。哈弗的成功帶動了更多自主品牌SUV的入市,如榮威W5、華泰寶利格、力帆X60、傳祺GS5、吉利全球鷹GX7、比亞迪S6等,多達十幾款。
由于自主品牌SUV的產品布局大多集中在10-15萬元的區間,使得這個級別的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通過降低價格的方式來打動消費者——風行汽車推出的首款景逸SUV以8.09萬元起的超值售價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從數十萬到十數萬,SUV的價格區間開始不斷下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考慮選擇外觀時尚、價位不高、實用性更強的SUV作為首購車型。
今年1-10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75.71萬輛,同比增長12.6%,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0%,比上年同期提高3.2%;其中自主品牌SUV銷售250.17萬輛,同比增長82.0%,占SUV銷售總量的53.2%,比上年同期提高9.8%。
在10月份國內乘用車細分市場的銷量排名中,轎車類別銷量前十品牌中均為合資品牌車型,自主轎車無一入圍。而在SUV類別下,自主品牌則表現出了大有一統江山的潛力。以哈弗H6、寶駿560、傳祺GS4等領銜的7款自主SUV均進入十強行列。
自主品牌對SUV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J.D.Power的統計報告預測,至2018年,合資及自主品牌SUV在華同比增速仍將達30%。如此高速的增長,令諸多自主品牌躍躍欲試,向這片“藍海”進軍。今年年初下線投入市場的上汽MG GS、東風風度、北汽紳寶X65等緊湊型SUV均為各自品牌下首款SUV。
為什么SUV增長如此迅猛?有業內專家認為,全國路況普遍不夠理想,在客觀上為SUV的增長提供了環境。對車輛安全性能的關注,以及換車普遍提高購車層次的消費習慣,也令SUV備受熱捧。
在享受了多年的SUV盛宴后,難免讓人心生疑問:自主品牌到底還能借助SUV火多久?
業內專家表示:“自主品牌SUV之所以能夠在合資企業大舉投放新車型時依然保持很高的銷量,根本原因是沒有在價格區間上大面積重合。隨著競爭加劇,順應市場大潮,合資企業將會有更多同價位SUV加入,屆時,像曾經的轎車市場一樣,自主品牌又將與合資品牌短兵相接。”的確,現在的自主SUV市場表現像極了十幾年前的自主轎車市場。在車市井噴的2009年,自主車企剛剛大舉發力轎車市場,自主轎車曾出現高于40%的轎車市場占有率,但近幾年來,合資品牌不斷通過價格、產品下探,自主品牌轎車在保證成本的前提下,越來越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加之合資車企產品線不斷豐富,在車型數量上,雙方也早已不分伯仲,競爭偏向技術與品質,自主品牌轎車依然避免不了逐漸跌落的窘境。
如何避免重蹈轎車市場的覆轍,成為了一道新的思考題。“近年來,自主品牌已逐步開始將關注點放在技術積累與品質監控,自主品牌SUV增長率走高也并非完全來源于低價和數量,同時自主品牌在品牌力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提升。”專家表示,競爭可以讓“強者更強”,以技術和品質取勝的自主品牌SUV將會脫穎而出。
新一輪的“大浪淘沙”正在醞釀,孰去孰留,自主品牌SUV未來的發展態勢還需時間來判決。
SUV是為數不多的自主品牌先發制人的細分市場,過去十多年來從未讓人失望過。回頭看,是冷暖自知的驚險嵯峨和無盡的人前風光;抬頭向前遠眺,則是每家自主品牌SUV都在思考的通向未來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