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賓曉農,呂嘉春
(廣州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化學致癌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182)
文獻案例教學法在流行病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楊磊,賓曉農,呂嘉春
(廣州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化學致癌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182)
目的探討文獻案例教學法在流行病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通過科研文獻進行案例教學,采用自學和小組討論的方式,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在實驗教學結束后,對參加案例的教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就興趣滿意度、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學習效果3個方面進行調研,并收集反饋意見。結果82.2%(60/73)的學生表示流行病學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增加;95.9%(70/73)和93.2%(68/73)的學生分別表示對流行病學的關注度及興趣度提高;97.3%(71/73)的學生對案例教學法表示滿意;95.9%(70/73)、100.0%(73/73)、94.5%(69/73)、94.5%(69/73)和98.6%(72/73)的學生分別認為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加深、知識面獲得拓寬、自學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和協(xié)作互助能力提高;文獻平均檢索次數達到(15.0±3.5)次,平均閱讀數為(7.0±1.5)篇。結論文獻案例教學法可提高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
文獻工作;教學方法;流行病學;教學效果
流行病學是一門方法學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是通過學生應用所習得的流行病學知識解答實際調查數據,以達到學以致用目的的教學過程。目前,大多數學校在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多采用自制的教學手冊,其內容多為單獨的表格數據或簡要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解答這些問題時往往只需從單一的知識點出發(fā),不利于學生了解流行病學的實際應用過程及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作為教學的核心,以學生為真正的學習主體,有助于其學習積極性的提高[1-3]。科學文獻囊括了某個研究問題的背景、方法、結果、結論,知識點全面,具有作為案例的天然優(yōu)勢。為此,現(xiàn)以文獻為材料,應用案例教學法對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進行了改革和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廣州醫(yī)科大學預防醫(yī)學專業(yè)和統(tǒng)計學專業(yè)本科生共73名為教學對象。其中預防醫(yī)學專業(yè)46名,統(tǒng)計學專業(yè)27名,此前基礎課程考試成績表明2個專業(yè)學生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一致;男生31名,女生42名。男女各按學號排序后,按性別比每3~4名學生組成1個學習小組(各組均至少有1名男生),共19組。其中,預防專業(yè)12組(其中兩組為3名),統(tǒng)計學專業(yè)7組(其中一組為3名)。
1.2 方法
1.2.1 文獻案例選擇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主要是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實際應用,大量的科學研究都涉及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因此,在文獻選擇上,應針對實驗教學章節(jié)選取相應的且設計較為完善的科研文獻。科研文獻應能充分反映理論教學的內容。在實踐教學中,作者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分別選取了1~2篇文獻以進行討論分析。
1.2.2 教學實踐過程主要包括案例準備階段、課堂討論及課后學習階段、教學總結3個環(huán)節(jié)。
1.2.2.1 案例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目標,選擇合適的科研文獻并設計課題討論的問題。在討論問題的選擇上,既要體現(xiàn)課程內容與整個課題設計的宏觀聯(lián)系,也要展現(xiàn)其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應用,且主觀問題與客觀問題并存。
1.2.2.2 課堂討論及課后學習階段這一階段是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學生按學號每3~4名學生組成1個學習小組,并選取1名組長主持。學生根據理論課的知識,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盡可能地做出解答,并進行小組討論,由小組長記錄討論內容并報告討論結果。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討論、思考并發(fā)言的積極性,可將學生討論時的表現(xiàn)計入平時成績納入考核。課題討論結束后,要求每名學生參照文獻內容,自行設計類似的研究課題1項,要求提供研究背景、具體實施方案及預期結果。
1.2.2.3 教學總結總評每名學生均需以作業(yè)形式報告問題結果。任課教師首先就案例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解答,并對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
1.2.2.4 教學備案實例首先就流行病學實驗教學主要章節(jié)進行了文獻選擇并確定討論問題,如針對“病例對照研究”,作者選取了文獻《飲茶與肺癌發(fā)病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4];再如“隊列研究”作者選取了文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對嬰幼兒健康較遠期影響的隊列研究》進行了分析討論[5]。在問題設計上,以“病例對照研究”為例,針對文獻內容,作者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解答并討論:(1)本研究采取的病例-對照研究的具體類型,這種設計有何好處。(2)文中優(yōu)勢比(OR)和95%置信區(qū)間(95%CI)值如何得出,寫出計算過程,并指明其意義。(3)本研究可能存在哪些偏倚,作者采取何種方法以控制偏倚,你覺得還能采取哪些措施來控制偏倚。(4)請指出本研究的實際意義。(5)自己選題,設計類似的研究課題,簡要描述該課題的背景、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及意義。其他章節(jié)內容采取同樣設計。
1.2.3 教學效果評估在實驗教學結束后,對參加案例的教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就興趣滿意度、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學習效果3個方面進行調研,并收集反饋意見。“是否提高”指文獻案例教學后相對教學前包括流行病學理論課教學的相關指標是否有所提高。見表1。

表1 調查項目
參與案例教學的學生共73名,發(fā)放問卷73份,回收問卷73份,均為有效問卷,應答率及合格率均為100.0%。調查結果顯示,82.2%(60/73)的學生表示流行病學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增加了;95.9%(70/73)的學生認為對流行病學的關注度增加,且93.2%(68/73)的學生對流行病學的興趣度有所提高。在滿意度的綜合評價方面,97.3%(71/73)的學生對案例教學表示滿意,其中65.8%(48/73)的學生表示十分滿意。在文獻檢索和閱讀方面,73名學生中有70名學生進行了相關檢索,平均檢索次數為(15.0±3.5)次;71名學生主動閱讀了相關文獻,平均閱讀數為(7.0±1.5)篇。此外,73名學生中分別有65名和66名學生表示文獻檢索能力以及閱讀能力提升。在教學效果方面,95.9%(70/73)的學生認為文獻案例教學加深了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100.0%(73/73)的學生表示知識面獲得拓寬;94.5%(69/73)的學生認為其自學能力提高;94.5%(69/73)的學生表示其口頭表達能力提高;98.6%(72/73)的學生認為其協(xié)作互助能力提高。此外,在對案例教學的意見上,多數學生表示希望教學教師更多參與問題討論,部分學生提議設定幻燈片展示環(huán)節(jié),供小組報告討論結果。
文獻案例教學法是以對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通過設置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自我學習的一種手段,其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地通過教材及其他輔助手段學習。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案例教學不僅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亦能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6-8]。科研文獻作為案例教學的基本素材,有其天然的優(yōu)勢[9]。(1)完整性。科研文獻是一項科研工作的結晶,包括課題的設計、實施、結果以及結論。學生不僅可以根據所學知識重復研究者的結果,也可體會作者在研究設計中選用方法的目的性以及優(yōu)缺點。(2)故事性。一個研究便是一個故事,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作者在“隊列研究”教學時選取的文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對嬰幼兒健康較遠期影響的隊列研究》,學生普遍對該內容感興趣,并就當前一些熱門健康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3)問題性。科研工作是一門復雜的工作,任何研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文獻案例不僅可以探討作者為避免研究錯誤如偏倚所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由學生自我思考,發(fā)散思維,指出文獻自身可能存在的問題。(4)真實性。文獻案例是真實的科研事件,是科研工作這實際工作的結晶。本科學生對科研充滿一定的好奇性,選用文獻能讓其真實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設計、實施,而針對文獻內容,模擬設計科研課題更是有助于培養(yǎng)其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10]。
案例教學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fā)生改變,強調師生互動,看中學生的自我學習及探索能力,重視學生的個人想法,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信息交流達到教學目的[11]。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作者體會到以文獻為材料的案例教學法十分適用于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在教學課程中,學生普遍表示其對流行病學的興趣度和滿意度增加,加深了對流行病學的理論知識在具體實踐應用中的認識,切實地體會到流行病學這門學科的應用價值。而在文獻檢索和閱讀學習上面,多數學生都親身進行過文獻的檢索和閱讀學習,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從文獻資料吸取知識的能力,且可拓展流行病學的知識面,大部分學生也都表示其檢索文獻、閱讀文獻的能力獲得了提高以及知識面獲得了拓展。此外,文獻案例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較好。大部分學生均認為其各項能力獲得提升,包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自我學習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協(xié)作互助能力。
總之,文獻案例教學應用于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可提升實驗教學的層次,提高學生自我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yǎng)了科研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基于文獻的案例教學法可提高流行病學的實驗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
[1]劉建新,盧厚清.案例教學法的起源、特點與應用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1):60-64.
[2]張潤蓮,張向利,葉進.案例教學法及其運用[J].桂林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24(4):103-105.
[3]平衛(wèi)偉,原建慧,張建斌,等.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統(tǒng)計學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3):110-111.
[4]許小琴,蔡琳.飲茶與肺癌發(fā)病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J].衛(wèi)生研究,2013,42(2):211-216.
[5]王佩鑫,李宏田,王琳琳,等.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對嬰幼兒健康較遠期影響的隊列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38):3031-3034.
[6]李雅軒,趙昕,張飛雄,等.案例在遺傳與優(yōu)生教學中的應用[J].遺傳,2012,34(5):647-650.
[7]吳漢奇.案例教學法在環(huán)境衛(wèi)生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3):460-461.
[8]宋建新,阮秋蓉,邢銘友,等.案例綜合教學法在傳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5(1):85-86.
[9]占貞貞,劉星光,張林杰.科研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探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4):247-249.
[10]張建英,梁玲,韓欣欣,等.從教學實踐分析開設設計性實驗的意義[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82-83.
[11]李培.淺談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專業(yè)教學中的優(yōu)勢作用[J].當代醫(yī)學,2014,20(10):160-16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52
:B
:1009-5519(2015)05-0762-03
2014-08-30
2014-10-20)
廣州醫(yī)科大學校基金(L135032)。
楊磊(1986-),男,安徽東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腫瘤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E-mail:leiyang-19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