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東 翁麗娟 邱北海
(常州市檔案館,江蘇常州,213022)
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臨近,抗戰檔案的保護利用也掀起了一股熱潮。以各種珍貴檔案資料及抗戰圖片等為主要內容的展覽在全國各地舉辦,各類學術研討、紀念活動也紛紛展開。江蘇是南京大屠殺的發生地,是日本侵華戰爭災難深重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常州市檔案館通過外搜內挖,新收集、發掘、整理出一批日本侵華檔案,并重點保管、研究了其中的百余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某些方面填補了日本侵華史研究的空白,進一步還原了日本侵華的歷史真相。
從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到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前后,日本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了一場銷毀檔案的國家行動。侵華日軍燒毀了幾乎全部檔案和秘密資料,所以今天人們已不可能查閱到日軍的系統檔案。常州市檔案館克服困難,開拓思路,新發掘的日本侵華檔案是日本投降時沒有來得及銷毀的檔案,是日軍自己留下的侵華鐵證。
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內容豐富、嚴密有序,其中一些是日軍遺留的。溧陽市檔案館精心保存著《別橋鎮》《南京上海地方詳細圖》《上海附近明細圖》《隴海線戰局地圖》《滿蒙聯國境大地圖》等9張日本印刷發行的中國老地圖原件。其中,溧陽《別橋鎮》地圖長57厘米、寬43厘米,黑白印制,主要標注了公路、村莊、河流、要隘等,地名明細清晰,同時還涉及周邊金壇、宜興和長蕩湖等地交通。地圖邊上標明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六月測圖,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七月公路修正,同年十月制版,日本支那派遣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總局昭和二十年(1945年)三月復制,支那派遣軍參謀部印制。
日軍遺留檔案內容全部為日文書寫,具有原始性和真實性的特點。檔案主要有報告、規定、信件、月報、要報、電話記錄、民情調查、動態觀察、調查表等文本記錄,還有一些圖片資料。檔案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交通等方面,檔案從內容到形式、從記事到行文都比較規范、嚴密、有序,內容較為完整翔實。
新發掘日本侵華檔案具有特殊價值。這批檔案是日本在侵華過程中形成的,真實記錄了日本侵華的各種活動。多數檔案屬于第一手史料,相當一部分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經過比對、考證、研究,將這些檔案記載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聯系起來,就能夠還原出一段日本侵華歷史。
200余件檔案主要涉及日軍軍事地圖、支那畫刊,常州、金壇、溧陽等地被日軍轟炸慘狀,社會、企業、民眾損失調查表,常州淪陷后日軍實施經濟侵略調查,戰后抗戰老兵回憶錄,新四軍在江南抗戰老照片、版畫、函件,民眾支持抗戰物資憑證,新四軍減免租息政策等內容。通過研究發現,這些檔案有的對日本侵華所犯罪行提供了原始證據,有的對早已被國內外公認的罪行提供了新的佐證。
坐落在溧陽水西村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自1984年11月舊址修復竣工并對外開放以來,展覽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展出抗戰時期新四軍的地圖、兵器等實物近200件,珍貴的照片、史圖等200多幅,其中多件為國家級珍貴檔案。館長張燕說:“通過弘揚抗戰精神,講好抗戰故事,我們希望紀念館能成為國內外和平教育基地。”
近年來,抗戰檔案征集、保護在整體提速,展示利用也呈現多樣化趨勢。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紀念、展示活動在各個抗戰遺址和檔案部門展開。
常州從1938年11月29日淪陷后,百姓飽受痛苦,國破家亡。八年全面抗戰終于勝利,舉國歡慶,這是民族的勝利。
在常州市檔案館和其他有關單位中,保存有數百件的抗戰檔案,這些檔案大致可分為物品類、宣傳品類和函電類,具體形式多種多樣,有地圖、版畫、標語、槍械、衛生器械等等。做好抗戰檔案的保護利用,可以印證歷史、教育人民、配合大局,意義十分重大。
就國內抗戰檔案保護現狀而言,由于受條件、管理和使用權的限制,多數抗戰檔案尚未發揮出應有的社會功能。就抗戰檔案展示利用而言,也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比如對抗戰檔案資料的搜集、研究、保護,普遍偏弱;資金投入重點往往放在了基建工程上,有的擴建大館舍、大廣場、大牌坊,喧賓奪主的案例屢見不鮮;有的不注重內涵挖掘和展示水平的提升,脫離實際價值,片面追求氣勢,而內容卻顯空洞;有的檔案復原陳列缺少實物支撐,或以復制品為主,多地陳列共用相同的文字資料和照片的現象比較普遍。
此外,據了解,民間私人擁有的抗戰檔案資料占有量較大,調動民間和社會力量保護抗戰檔案應成為保護利用工作的重點。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檔案是真實的歷史記錄。日本侵華期間,日軍用檔案記錄了自己的侵略行徑。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這些彌足珍貴的檔案,不僅能夠還原歷史真相,而且能夠警醒和啟迪世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1.還原歷史,戳穿日本右翼謊言謬論。歷史真相是抹殺不掉的。近年來,日本掀起了一股否認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翻案的妖風,拋出了“侵略定義未定論”“慰安婦必要論”“南京大屠殺虛構論”等謊言謬論。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地顛倒黑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檔案已被蓄意銷毀,查無對證。常州市新發掘、搜集的200余件日本侵華檔案,將歷史事實真相昭彰于天下,以不容置疑的鐵證,戳穿了日本右翼的謊言。深入發掘、充分利用這些檔案,客觀、真實、全面地還原這段歷史,有助于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真相,進一步揭露批判日本的侵華罪行,有力反擊日本右翼言行。

戚機廠邀請武進縣商會函
2.尊重歷史,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只有尊重歷史,才能正確面向未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德、意等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徑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危害和災難,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億的人口被卷入戰爭。以《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為框架,確定了戰后國際秩序,已經為世界帶來了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但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右翼勢力抬頭,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歷史教科書,并利用釣魚島問題渲染“中國威脅”,為其修憲強軍、實現軍事大國目標制造借口。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就是否認日本發動侵略的歷史,挑戰國際法權威,企圖擺脫戰后《和平憲法》的束縛,破壞二戰以來形成的國際秩序。這200余件日本侵華檔案,揭示了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本質,客觀上批判了日本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翻案的倒退行徑。深入發掘、充分利用日本侵華檔案,有助于警示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高度警惕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阻止一切挑戰戰后國際秩序的行為,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把人類社會的發展推向和平美好的明天。
3.銘記歷史,從苦難中汲取自強不息、民族復興的力量。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121年前,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中國人民飽受喪權辱國之痛。84年前,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128萬平方公里國土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鄉親淪為亡國奴,東北進入了日偽統治的黑暗時期。78年前,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由此開始了艱苦卓絕的8年全面抗戰。這200余件日本侵華檔案,既真實記載了中國人民的一段苦難歷史,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抗擊侵略的斗爭歷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深入發掘、充分利用日本侵華檔案,把歷史檔案上升為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財富,有助于警醒世人、教育后人,不斷從歷史的苦難中汲取力量,居安思危,奮起自強,實現民族復興,維護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