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芳
【摘 要】初中合唱訓練一直以來是所有合唱訓練中難度最大的:學生學業的忙碌、變聲期的困擾、性格的不穩定等諸多因素,如果在訓練中使用一些小竅門,可以將枯燥的訓練變得極為簡單。
【關鍵詞】合唱訓練;自然聲音;小竅門
初中合唱訓練是一項艱辛而又充滿樂趣的工作,在訓練中常常會因為學生學業的忙碌、變聲期的困擾、個性的不穩定等諸多問題而使得訓練的難度加大,尤其各項技巧訓練。若能將各種技巧結合于生活技能并發揮想象力,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合唱即“和唱”,需要聲音統一、協調、融合,才會傳遞給聽者美妙的聲音,得到極致的享受。但是,初中合唱想要取得這樣的效果真是難上加難。
筆者常年擔任初中生合唱訓練的工作,每每訓練發現孩子們的聲音總是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后來,經過學習、領悟、實踐,摸索出了其中的玄妙之處:單純給初中孩子訓練各種技巧,由于理解能力和基礎有限,短時間內完成不了。于是我就將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動作技能和思維運用于合唱訓練,孩子們不僅愉悅、開心,聲音更是達到了輕松、自然、極致的效果。
呼吸練習:常規的專業訓練呼吸時要求歌者打開鼻腔、咽腔、胸腔、腹腔,半打哈欠、或者聞花香吸氣至腰部周圍,收至丹田。吸氣時腰部擴張,呼氣時腰部收縮。這樣的要求對于初中生真的是太抽象了,練了許久也達不到預設的效果。于是,我慢慢改變了訓練理念,將生活中的細節引用到了呼吸訓練中。具體做法很簡單:之一就是平躺,將雙手卡在腰間,自然呼吸,體驗吸氣時腰部擴張、呼氣時腰部收縮的感覺,孩子們一下子便掌握了呼吸的要領,多簡單的方法呀。之二便是拿起水杯喝水,一只手卡在腰間,感受“喝水下咽”時腰部擴張的感覺。如此復雜的呼吸問題原來生存于日常生活之中。有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初中生的合唱訓練中的呼吸問題迎刃而解。
張口練習:這項訓練,我在所有的合唱訓練中都未見涉及到,包括一些知名大師,都不針對這項進行專門的訓練,而我以為:張口練習恰恰是訓練中的重頭戲,合唱隊員在舞臺上往往只注重聲音的表現、而缺乏表情、表現。究其主要原因是不會“張口”。只有將如何張口練好了,演唱時表情才會自然、甜美、給人以愉悅、喜感。尤其初中孩子,多么燦爛的笑容,怎能不盡現在舞臺上呢?當然,訓練張口,我依然結合于生活中的常見動作:張口“啃蘋果”多么自然熟悉的動作,不知不覺就練好了“張口”同時結合呼吸,合唱第一關便已完成。
發聲練習:如何發聲是聲樂界一直在探索的課題,不論獨唱還是合唱,其原理大相徑庭,國內外關于這一課題的專項論文及方法比比皆是,筆者也是常年潛心學習、探索,但是運用于初中生的合唱訓練中,效果總是不盡人意,聲音要么很甜美、但不通透;要么有點通但沒有穿透力、且表情不自然、僵硬。筆者經過多年訓練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拿來分享。
方法一:想要初中生發出美妙的聲音且又不失自然,除了借助于科學的發聲方法外,更要結合于生活中的日常動作:發聲時:呼吸—啃蘋果—發聲(發聲時只想一件事,啃下來的那口蘋果掉下去了,心想掉到了哪里,聲音就會通到那里,同時保持好啃蘋果的狀態,咬字位置就不會掉)。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用生活中的啃蘋果的小竅門,使得聲音通透、輕松、科學,表情又好,何樂而不為?方法二:呼吸—啃蘋果—掉蘋果—用“哎——”喊遠方的朋友或家人,并圍繞身體上下環繞三圈、四圈、五圈……如此一來,聲音會更通透,并具有環繞效果。
自然的是最好的,自然的更是最美的,通過以上的練習,合唱再也不難不枯燥了,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我們善于發現、樂于用心,再難的事也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