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龍華
【摘 要】問題緣起數學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和培養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設計
課堂練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有組織的獨立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中的延伸和補充,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線。作為小學數學練習,在新課程理念下該作出怎樣的創新變革,才能發揮“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又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課堂練習中亦是如此。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練習設計也要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注意啟發誘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自主、獨立地練習。然而,很多教師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經常使用過度學習的理念,設計大量機械、重復的計算、測量或應用的練習以鞏固學生對相關算法、測量法、應用問題的鞏固,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容易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長期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少練精練,在應用到重復練習的時候也通過創設一定的虛擬情境,賦予習題一定的童話色彩,例如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尋寶的虛擬情境,設計具有不同難度的計算練習,解開一道題就能夠前進一步,解開更多的題就能夠離“寶藏”更近,引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為了達到目標克服困難的恒心和毅力。
二、練習設計要有針對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
課堂練習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選擇書上的習題或者自主設計練習時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地設計具有很強針對性的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的練習:
1.專項練習
對于教學中的重點或者在整個數學學習中非常關鍵的問題,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安排專項練習,以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例如在高年級的方程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把握等式的含義,理解等式變換的規律,可以在等式的兩邊進行加、減同一個數的專項練習,讓學生在內容相同而形式變化的練習中把握等式的含義,為方程部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2.驗證練習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算法、原理進行一定的猜測或者對書上的結論進行反證,在驗證性的練習中生成新的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同分母加減法的知識提出大膽猜想,再通過畫一畫、比一比、算一算的方法進行驗證,通過對不同猜測進行驗證,找出正確的算法,避免常見的錯誤。
3.糾錯練習
教學中,對于學生經常犯的錯誤或者理解的誤區可以進行專門的糾錯練習,讓學生認識到正確的練習方法和其中的原理。例如在分數的大小教學中,學生經常在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中認為分母大的分數大,教師可以列出數組異分母分數,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進行大小比較,從而掌握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具有一定趣味性
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大、時間多,為了避免練習的簡單重復,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靈活多樣的課堂練習,采用不同的形式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賦予練習一定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表內乘法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達到看到算式就能直接說出答案的效果,需要進行大量的反復練習,但是如果只是機械地背誦乘法口訣,一方面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現會背口訣但是不會靈活應用的現象,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以“7的乘法口訣”為例,可以用對口訣比賽的形式,一個同學說“三七”,另一個同學馬上對出“二十一”;也可以用“找朋友”的形式,讓學生將印著乘法口訣、得數的卡片進行分組;還可以列出一系列算式,讓學生進行計算并說出所用的口訣。
此外,教師還要從不同角度設計練習,啟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后,教師設計不同角度的問題:①一個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②三角形的任意一條邊長乘以高再除以2,是不是都能得到三角形的面積?③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有什么聯系?這樣針對不同角度設計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并對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一一進行了突破。
四、練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開放性,啟發學生求異思維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育教學應與社會、與時代相接、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與動態性。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習題設計也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在沒有整齊劃一的解題思路、沒有絕對答案的練習中熟練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答一定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求異思維。這里所說的開放性練習是與當前教學中給出既定答案、具有確定結論的封閉性習題而言的。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為了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練習設計中也要適當增加一些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提出一定假設、猜想并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更加靈活。例如一年級數學“元、角、分”的教學中,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元、角、分以及之間的換算關系,教師可以突破過去練習設計中對幾件東西的價格相加或者幾元幾角的直接換算,設計一個富有生活化且具有一定開放性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一個虛擬的超市購物場景,每4個學生一組共有20元的活動經費,為即將進行的郊游購置物品。學生通過商量決定購買商品的種類和數量,照顧到商品的總價和同學的喜好。在這樣的練習中,學生參與性特別強,紛紛出謀劃策,同時在虛擬的購物活動中讓學生牢固地掌握了“元、角、分”教學內容。
五、練習設計要有實踐性,讓學生解決現實的數學問題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答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實踐精神。例如在你學習完厘米、分米、米的認識后,讓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度和寬度;在學習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之后讓學生計算操場的面積,確定草皮的購買數量;在學習完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后,讓學生統計班上同學每個月的零花錢數目和用途,學會理性消費;在學習完三角形的穩定性之后,讓學生將搖動的椅子進行固定……這樣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問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掌握數學知識之外,學習觀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社會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六、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高度認識練習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學生現狀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促使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龍新.有效設計小學數學練習題[J].廣西教育·A版.2013(6).
[2]劉紅.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設計[J].科教導刊.2013(18).
[3]張春燕.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