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滿香
【摘 要】自閉癥學生普遍表現為溝通障礙、行為刻板、興趣狹窄、學習困難、沉迷自我,為了使自閉癥學生也能像其他學生一樣正常的學習和發展。在自閉癥學生課堂中開展手工制作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手工制作不僅是美術課程的一部分,就自閉癥學生的特點而言,手工制作能起到調節手腦的協調性、增強運動能力、改善不良情緒、陶冶情操、還能給制作者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本人根據多年的手工教學經驗,如何有效的在自閉癥兒童中開展手工制作活動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自閉癥;手工;制作能力
在課堂上多重障礙的自閉癥學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和人交流,不開口說話,有明顯的學習障礙,接觸新鮮事物的欲望和能力弱等。部分嚴重患者還會有自殘或暴力的傾向。理解事物的能力遠遠強于理解他人的能力,但由于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圖的能力,因此自閉癥患者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魚一樣,如果把他們放進適合的環境,會非常自如。盡管自閉癥學生有多重的障礙,但凡事都有兩面性,老師們要善于發現他們的潛在才能,有一部分自閉癥患者對數字、圖片、音樂、繪畫手工等有先天的敏感,在這些方面他們有可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要更細心的發現、耐心的發掘。
一、課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手工活動才能順利的開展
自閉癥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和正常學生不一樣,正常學生的手工制作工具材料基本是由學生自己準備,而自閉癥學生所有的材料工具都是由老師準備的。自閉癥學生手工制作課的課前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從材料工具準備、范品制作、課件制作、給每位學生分配材料工具,這些準備工作缺一不可。如果課堂學習中缺這少那的,使學生學得不太順利,就會引起部分學生不良情緒,如發脾氣、自殘等。因此,要想上好自閉癥學生的手工制作課,課堂準備充分尤其重要。
二、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使自閉癥學生手工制作能力得到正常發揮
多年來本人在自閉癥手工活動中始終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
自閉癥學生由于多重缺陷,對事物的認識是被動的,基本上都是由教師和家長所掌握,他們不會判斷,教師怎么教就怎么學。因此,教師在手工活動內容的選擇上必須是健康的、富有美感的、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在手工活動中,教師講解和示范操作,都必須是科學的。
2.直觀性原則
自閉癥學生手工活動是塑造客觀事物具體形象的造型活動,他們只有首先獲得關于客觀事物現象的全面、清晰的印象,才可能在制作活動中把它們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前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范作或圖像,并通過語言對所學對象的形象進行仔細描述,使自閉癥學生形成對將學習制作的手工內容有具體而清晰的表象,同時還靈活的運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使自閉癥學生接受直接的、形象的教育,自閉癥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接受教師的教學。在教自閉癥學生制作手工時,首先是做好一個完整的手工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欣賞,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具體的形象,為動手實踐操作做好準備。
3.循序漸進原則
自閉癥學生普遍存在刻板行為,教師在開展手工活動時一定要遵循漸進的原則,教學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連貫性,即前面學習的內容要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只要學會了前面的基本制作方法,就可以順利的制作出新的手工成品,避免學生由于刻板行為反復的進行同樣的制作。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逐步安排學習的內容,有目的、有系統、循序漸進地不斷增加新的內容,提出新的要求,加大制作活動的難度,從而使自閉癥的手工水平逐漸由臨作到獨立制作。以手工串珠為例,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只是進行一顆一顆的平串手鏈練習,接著是學習交叉變化串,再學習珠與珠的各個方向的連接方法,經過反復的漸進的練習,學生基本上都能由最初簡單的串手鏈到能串復雜的動物造型。
4.因材施教的原則
由于每個自閉癥學生的殘疾程度不同,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對事物的認識、動手能力興趣愛好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指導自閉癥學生進行手工活動時,首先要有個統一的具體的要求,同時還要著重考慮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采取最有效教學手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
5.鞏固性原則
手工制作經驗不斷積累的同時,還得將這些制作的方法技巧長久地保留在記憶中,在需要再用到的時候馬上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于所學知識技能的靈活運用。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教會自閉癥學生學會制作各種手工作品,而且還要在手工教學過程中善于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制作方法,當學會某種手工制作方法時,一定要反復練習加以鞏固,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才能長久的保存在記憶中。
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1.根據自閉癥學生的特點,采取直觀形式且容易獲得直接經驗的參觀法和演示法
通常在學習某一類手工之前,我都會讓學生參觀這類手工做品,會把其他班的優秀作品掛在作品展示架上,各式各樣的,琳瑯滿目,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欲望。同時還運用圖片和視頻的形式觀看作品展,使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的知識、擴大視野,使手工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然后要根據制作的內容,備好各方面的工具和材料,出示范作,并對照范作向學生介紹每樣工具材料在制作中起到什么作用,一邊講解一邊做示范,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制作環節,很直觀的了解整個制作過程。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充分的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我會事先把示范的整個過程錄下來,而且還把教學的重難點制作成微課,在需要的時候隨時運用。
2.根據學生能力差異采取分層次教學,學習過程以學生實際操作練習為主
由于自閉癥學生存在不同的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以按統一的要求去完成學習任務,只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分成三個層次,備好難易適中的內容進行教學,選擇一對一的方法進行輔導,協助輔導的人可以是輔班教師,也可以是家輔人員。比如在教學生制作筆筒的課堂上,首先是按統一的標準進行講課,這一教學內容基本上由單顆平串、交叉串、組合三大部分組成,教師按順序把這些制作步驟講完,并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演示,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并讓學生一邊聽一邊看一邊做,教師要放慢講解演示的步驟,做完一個步驟時都要巡視學生的跟進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便下一步的分層次教學。教師講授與操作完成后,根據本班自閉癥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分層練習,要求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整個筆筒的制作,其次是完成交叉串練習,再次是要求完成單顆平串練習,這樣做目的是通過強化練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并且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3.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自閉癥學生學習手工制作的興趣為重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自閉癥學生學習雖然很被動、很刻板,但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很專注,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激發自閉癥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他們學會了某種手工制作的方法,并成功的制作出完整的手工作品,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便會不厭其煩的反復學習反復制作。針對自閉癥學生這一共同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活動或是能提高他們注意力的情境創設導入課堂。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四、結論
自閉癥學生手工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同的學生之間又存在著個體差別。教師不僅要熟悉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活動中個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打開自閉癥學生的封閉之門,讓自閉癥學生潛在的才能上也能跟普通學生一樣得到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