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霞
【摘 要】生活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回歸生活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應然選擇。本文圍繞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以及如何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進行初步探索,倡導政治教學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
教育是源于生活,并對生活世界起著指導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課最為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教材內容都是圍繞生活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方面的常識而展開的,新課程標準不僅要求傳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社會和生活問題為出發點,將政治理論與實際問題進行結合,體現出政治來源于生活的教學觀念。政治教學生活化,首先符合了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下,對學生全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其次,生活化教學適應了當代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在信息時代,高中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很多的信息,極大的擴展了高中生的視野。最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問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學會獨立、正確的看待和思考問題,對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學生活化是一個過程,一個貫穿了誠信友愛、平等對話的過程;一個將實際生活與教材理論有機結合的過程;一個讓學生切身感受生活、體會生活的本質意義的過程;一個為學生開創新的美好生活的過程。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一)必要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生活與課程的內在聯系在教學研究領域中凸顯出來,成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關節點。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是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其實質是教學與現實生活融為一體,實現教育過程與生活過程的統一,形成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生活為基礎的教學理念;提倡教學內容應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終服務生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通過生活來理解正確的價值標準。而在傳統政治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對學生生活的切身體驗、學習興趣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都比較淡化,一味地追求“拓展知識”,沒有做到真正的讓課堂教學轉向“回歸生活”。因此,讓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回歸生活,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順應了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使德育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當前,思想政治課是眾多學科中學生最不喜歡的科目之一,也是學生認為實用性最差的科目之一,學生上思想政治課有著“無可奈何”的感覺。本人對200名高一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結果表明:76%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最大的問題在于“遠離學生的生活世界”;73%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是“說教課”、“枯燥”和“抽象”;63%的學生懷疑思想政治課的真理性和真實性。如果不改革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將會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課的地位,弱化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
(二)可能性
高中生已經具有十分豐富的生活經驗 。高中生并不是空著頭腦進入學校的。在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生活經驗,感受了許多政治現象,比如商品交易、消費品市場等。這些生活體驗對他們的學習將會產生無法替代的影響。這些知識與生活經驗為生活化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高中生正處于知識結構和心理形成的關鍵期,對社會事物開始具有自己的觀點和視角,并喜歡獨立進行分析和探討,可以根據學習的要求對事物進行較獨立和穩定的長期觀察和思考,并開始用辯證和批評的觀點進行自我觀點的表達,從而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保證
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新課改所提出的“貼近生活”無疑對我們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為了有效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首先要做的是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教學,即一切為了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來進行教學。只有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才能夠將教學理念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才會真正將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教師還要改變一下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要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和諧的關系,學生才會配合教師所布置的各項教學活動,才能真正地做到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課要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由此可見,生活化教學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堅持生活化教學。
(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礎
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是師生的交往活動,需要雙方同時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共同追求一種健康、安全、積極愉快、有愛心、有創意、有人情味的生活,讓師生的身心在這種積極、有意義的生活中得到滋潤。例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學習是人的主觀精神活動,并非強行灌輸。要獲得知識,就必須積極地使用并協調自己的感官,做出主觀的意志努力。
(三)創設生活情境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關鍵
現今,學生走進教室前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學習不單單是知識由外向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來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經常收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教學資料,在教學時要認真分析教材,創設生活情境,將問題巧妙地設計在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學得有情趣、學有所得。老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生活情境,讓教學貼近生活,以生活情境為基礎,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例如講授《樹立正確消費觀》時,我引入了以下材料:小明的爸爸想買輛小轎車,理由是,有幾位同事都買車了,不買顯得沒面子,再者回老家看望老人有車也方便,還是買了好。小明的媽媽認為,夫妻都是工薪族,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上有四位老人,孩子正上高三,明年就上大學,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夫妻倆上班地點都很近,買車實在沒有多大用處。小明左右為難,一會兒認為爸爸說的有道理,一會兒又覺得媽媽說的正確。①他爸和媽各是一種什么消費心理?②怎樣看待它?此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創設生活情境,將真實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課堂,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學生的情感被真實的生活情境點燃,更易達到感情上的共鳴,實現啟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任重道遠。讓我們一起來推動、實施生活化教學吧,生活化教學將會開出更加美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韓瓊瑤.淺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貼近學生生活
[2]楊俊兵.如何讓思想政治課具有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