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慧珍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學而時習之”的精辟論說,學習知識必須及時鞏固消化。如何鞏固消化,教師布置學生做作業即為最好的形式。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可以否定教學過程中作業這一環節所起的作用。但長期以來,作業的形式,難易程度等都是完全相同的,但由于學生之間在年齡、性格、愛好、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完全相同的作業不能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要求,學生把老師布置的作業當成任務完成。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近年來,通過新課程理論的學習和實踐,我在布置作業的形式上作了以下的一些嘗試。
一、作業形式多樣化
除了布置常規作業外本人采取多樣化的嘗試。①閱讀型作業——新教材中提供了較多的“閱讀材料”和選學內容,這些內容既有利于開拓學生知識視野、增長見識,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有的還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例如:人教版九年級教材中“空氣質量日報、預報”、“綠色化學”、“水資源緊缺指標”、“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等等。②口頭作業:以講故事的形式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如“口頭復述上節課重點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某一概念、原理、現象”。學生在準備和口答這種作業時,必須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和語言組織,能很好地培養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③拓展性作業:根據課標,適時開展課外實踐調查活動,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調查訪問、查閱資料、參觀等活動,獲得問題的解決。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會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以調查訪問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④探究性作業: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科學探究,科學探究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而且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化學作業設計要滲透這一科學理念。⑤開放型作業——開放型初中化學作業的布置,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能力等的有效途徑。學生在自主完成任務的同時,需要相互合作,通過自主學習所獲得的成果經共享,共同整理、歸納、分類,得到一種比較完整的答案。
二、作業設計難易程度要體現層次性
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發展具有差異性,全班幾十名學生同做一樣難度的題,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要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要求的作業,體現層次性,努力使作業在學生哪里達到“我能做”的自主性要求。如我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時是這樣做的,將相關題目按難易程度分為a,b,c三組,將學生按學習成績高低分為甲、乙、丙三組,甲組同學必作a組,選作b,c組,乙組同學必做b組,選作c組,丙組同學只做c組。這樣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作業,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化學的信心。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學生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
①對大多數學生來講,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還是第一次。因此,他們興趣頗高,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興趣濃,他們不再將作業看成負擔,因而作業質量較高。②通過學生自己布置作業,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而糾正了過去那種“給老師完成作業”的偏頗,體現了學生“我能行”的自信。③由于學生是根據自己本人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布置的作業,滾瓜熟爛的、刻骨銘心的內容就不再重復。這樣既創新,又減負。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是優生攀得更高,學困生也學得靈活,便于分類提高。④過去由于學生對作業的認識有偏頗,交來的作業一人錯了全班錯,一人對了全班對,疲于奔命而效果甚微。現在的作業強調個性張揚與創新及布置作業的民主性,抄襲現象大為減少。
作業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檢索的過程,為師生的再一次的教與學提供一個反思的平臺。因此,作業布置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實際出發,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使自己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