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老年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劉曉宇葉俊石成明逯艷鳳
(青海省中醫院功能科,青海西寧810000)
摘要〔〕目的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老年乳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行乳腺癌化療的老年患者60例,共68個腫塊,在化療前1 w內及化療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查,觀察腫瘤大小、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數變化。結果部分緩解患者經過化療后,腫塊大小明顯小于化療前(P<0.01)。化療后,超聲測量乳腺癌殘余病灶最大直徑為(25.21±9.31)cm,術后病理殘余病灶最大直徑為(26.01±11.09)cm,二者呈顯著正相關系。有效(PR)組患者化療后血流分級與化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1)。化療后兩組RI值比較差異顯著(P<0.05)。其中,PR組化療后血流阻力指數(RI)值減低、腫塊減少。結論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療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測量新輔助化療前后乳腺癌腫塊大小的變化,對判斷乳腺癌化療效果有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乳腺癌;化療;腫塊;病灶
中圖分類號〔〕R73〔
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No.2009ZX1004-208)
第一作者:劉曉宇(1976-),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醫學影像學診斷研究。
原位乳腺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不構成威脅〔1〕。但是由于乳腺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容易脫落,細胞隨著血液或淋巴液轉移,從而引發其他器官感染〔2〕,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臨床一般采用化療和手術治療乳腺癌〔3〕。研究顯示〔4〕,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輔助化療療效評估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癌輔助化療療效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來我院進行乳腺癌化療的老年患者60例,共68個腫塊。均確診為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平均年齡(47.4±1.4)歲。病灶大小(3.21±0.97)cm。全部患者化療行TCE方案(赫賽汀不敏感者)或PTH方案(赫賽汀敏感者)。
1.2檢查方法采用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10 L探頭)和西門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VF-5探頭)對患者進行檢查。取患者仰臥位,暴露胸部及腋窩,將雙手放于頭頂,采用彩色多普超聲診斷儀觀察患者的腫塊位置、形態、大小、邊緣、內部回聲、是否有鈣化及與周圍組織分界情況,并測量腫塊的大小,觀察腫塊內血流信號分布情況,并測量血流阻力指數(RI)、血流峰值流速(PSV),測量時要注意角度校正。
1.3觀察指標根據文獻〔5〕提出的分級方法,將腫塊內血流分為4個等級:0級表示病灶內無血流。Ⅰ級表示病灶內血流量較少,能見1~2處點狀血流或細棒狀血流信號。Ⅱ級表示病灶內血流量中等,能見3~4處點狀血流或有1條長度與腫瘤半徑接近的血管。Ⅲ級表示病灶內血流量豐富,能見5處以上點狀血流及3條以上血管或血管交織成網狀。
1.4療效標準根據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指南對乳癌化療的效果進行評價〔6〕:通過化療,目標病灶消失且無新病灶出現為無全緩解(CR);目標病灶基線最長徑總和減少超過30%為部分緩解(PR);目標病灶基線最長徑總和減少低于30%或病灶基線最長徑總和增大不超過20%為無變化(SD)。目標病灶基線最長徑總和增大超過20%,或出現新病灶為進展(PD)。

2結果
2.1化療效果有8個腫塊CR,42個PR,13個SD,5個PD。有效組(CR+PR)共50例,總有效率達到73.53%,無效組(SD+PD)共18個。由于8個腫塊CR,所以無法測量病灶內血流分級、血流PSV及血流RI情況。
2.2化療PR患者腫塊變化PR患者經過化療后,腫塊大小明顯小于化療前(P<0.01)。化療后,超聲測量乳腺癌殘余病灶最大直徑為(23.21±9.51)cm,術后病理殘余病灶最大直徑為(24.01±10.69)cm,二者呈顯著正相關系。見表1。

表1 PR組化療前后腫塊大小變化情況比較 ± s, n=42)
2.3化療無效患者腫塊變化無效組患者化療后與化療前相比腫塊無明顯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無效組患者化療前后腫塊大小變化 ± s, n=18)
2.4血流分級變化情況有效組患者化療后血流分級與化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1)。見表3。

表3 各組化療前后血流分級變化情況比較( n)
與化療前比較:1)P<0.01
2.5化療前后PSV、RI變化化療后兩組RI值比較差異顯著(P<0.05),其中,有效組化療后RI值減低、腫塊減小。見表4。

表4 各組患者化療前后PSV、RI變化
3討論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疾病〔7〕,發病主要以女性為主。臨床化療治療乳腺癌的方案較多,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乳腺癌的化療已經從局部化療轉變為全身綜合性治療〔8〕。目前全身綜合性化療已經成為乳腺癌術前的常規化療方案〔9〕,其可以降低臨床分期,方便術中對腫廇的切除及增加保乳手術機會,受到臨床醫生及患者的認可。全身綜合性化療能有效殺滅或減少轉移的癌細胞,防止遠處轉移〔10〕。準確地測量腫瘤大小的改變是評估新輔助化療療效的重要條件,也是指導后續治療的重要指標〔11〕。目前臨床常用的診斷方法有臨床觸診、鉬靶、磁共振成像(MRI)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等〔12〕。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一種新發展起來的診斷儀器,不但能顯示腫瘤的形態學特征,還且可以顯示腫瘤的血流分布、血流動力學等參數〔13〕。尤其隨著彩色多普勒高步超聲的發展,分辨率的增加,對腫塊的細微結構顯示更清晰,對確定腫瘤與周圍組織的分界,腫瘤在的大小能更精確地顯示出來〔14〕。表明彩色多普勒對腫瘤腫塊大小診斷效果較準確。研究結果同時顯示,化療前患者血流分級主要集中在Ⅱ級與Ⅲ級,化療后患者血流分級主要集中在Ⅰ級與Ⅱ級,這主要是因為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的腫瘤在化療后腫瘤細胞壞死或腫瘤內血管萎縮與閉塞不顯著,而對藥物敏感的腫瘤化療后多發生腫瘤細胞壞死及血管萎縮與閉塞。化療后,PR患者血流RI顯著降低,這主要是因為化療藥物能夠破壞腫瘤新生血管,減小血管外壓。而血流PSV無顯著變化,主要是因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臨床檢查中因患者個體情況差異,結果存在誤差,同時與測量角度有關。因此本研究結果說明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老年乳腺癌化療患者檢查中較準確,對準確判斷手術成功率有明顯幫助。
綜上所述,在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療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測量新輔助化療前后乳腺癌腫塊大小的變化,對判斷乳腺癌化療效果有明顯的作用。
4參考文獻
1牟鵬,厲紅元.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9):1011-7.
2Cardoso F, Loibl S, Pagani O,etal.The 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Cancer Specialist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J〕.Eur J Cancer, 2012;48(18):3355-77.
3盛潔,高潔,錢朋飛,等.X線鉬靶與高頻彩超對早期乳腺癌診斷的對比研究〔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2;23(3):206-8.
4曹秋月,黃敏,郭建峰,等.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與其大小及組織病理學類型的相關性〔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28(10):1852-5.
5胡正明,孫德勝,鐘潔愉,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8):548-50.
6張賀龍.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及演變〔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5):839-41.
7Singh G, Kumar P, Parshad R,etal.Role of color Doppler indices in predicting disease -free survival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ur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J〕.Eur J Radiol, 2010;75(2): e158-62.
8馬傳棟,嚴偉國,丁涵之,等.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5-7.
9智玲玲.2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療期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5): 371-2.
10賀曉薇,肖曼,范射梅.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慢性甲狀腺炎診斷中的聲像特點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3):63-4.
11劉曉婷,馬靈芝.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評價上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1;22(12):876-8.
12陳曼,汪登斌,費曉春,等.常規超聲與動態增強MRI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的應用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8):691-3.
13蔣田,周如海,袁瑞,等.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早期乳腺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2):5078-9.
14張彥,陳翠京,劉星,等.超聲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的病理反應性〔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0(7):533-5.
〔2013-11-13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