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食管癌三維適形放療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臨床危險因素
馬曉潔胡勁譚榜憲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四川南充637000)
關鍵詞〔〕食管癌;急性放射性肺炎
中圖分類號〔〕R730.55〔
通訊作者:譚榜憲(1964-),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腫瘤的綜合治療研究。
第一作者:馬曉潔(1982-),女,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腫瘤的臨床研究。
急性放射性肺炎多出現在胸部接受放療的患者〔1〕。而針對食管癌的放射治療目前多采用三維適形放療(3DCRT)技術,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明顯降低。但對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即使采用3DCRT技術,急性放射性肺炎仍是治療過程影響放療執行與腫瘤治療療效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探討老年食管癌患者3DCRT致放射性肺炎發生的相關因素。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老年食管癌行全程3DCRT技術照射患者42例,卡氏評分(KPS)均≥70分,其中男32例,女10例,中位年齡66.5歲。病理學分類:鱗癌39例、神經內分泌癌1例、腺癌2例。病變部位:食管上段23例,中段14例,下段5例。17例存在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慢性肺阻塞性肺病等基礎肺疾病,22例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內科疾病;共8例已接受食管癌根治術,未手術者34例。
1.2靶區勾畫均在我院放射治療中心采用6 MV直線加速器行術后輔助放療或根治性放療,定位CT從頸部連續掃描至肋膈角,每層厚度5 mm,靶區勾畫在定位CT上進行,勾畫出腫瘤的大體腫瘤區(GTV)、臨床靶區(CTV)、計劃靶區(PTV)及重要臟器(脊髓、心臟、肺)。根據靶區劑量分布及劑量-體積直方圖(DVH)圖設計出優化方案,滿足處方劑量包繞90%的PTV,肺平均劑量≤13 Gy,兩肺 V20≤30%,同步放化療兩肺V20≤28%,脊髓劑量:最大劑量≤45 Gy/6 w,心臟:V40≤50%,術后胸胃:V40≤40%~50%。
1.3放療劑量根治性放療單純放療95%PTV 60~64 Gy/30~32 f,同步放化療95%PTV 60 Gy/30 f;術后預防照射:95%PTV 54~60 Gy/27~30 f。
1.4放射性肺炎的診斷標準依據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作組 (RTOG) 的診斷分級標準分為5級: 0級:無變化;Ⅰ級:輕度干咳或勞累性呼吸困難;Ⅱ級:持續性咳嗽需要麻醉性鎮咳劑,輕微活動即出現呼吸困難,但休息時無呼吸困難;Ⅲ級:嚴重咳嗽麻醉性鎮咳劑無緩解,休息時有呼吸困難,出現急性肺炎的臨床表現或放射影像學改變,需間斷吸氧或激素治療;Ⅳ級:嚴重呼吸困難,需要持續吸氧。分別在放療開始、放療中第4周、放療結束后1、3、6個月,行胸部CT檢查進行影像學判斷。
1.5觀察指標對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部位、病變長度、基礎肺疾病、慢性內科疾病、放療劑量、化療、手術、吸煙、放療前進食水平等因素對放射性肺炎發生的影響進行統計。
1.6統計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分級及發生時間40例順利完成放療,1例因Ⅳ度骨髓抑制,1例因Ⅳ度放射性肺炎,肺功能差未能完成放療。在完成放療的病人中,有6例因治療相關毒副反應(Ⅲ~Ⅳ度骨髓抑制4例,Ⅲ度放射性食管炎1例,Ⅲ度放射性肺炎1例)中斷放療3~7 d,經對癥處理緩解后完成后續放療。其余34例均在內科治療的配合下按計劃完成預定放療。22例出現了放射性肺炎,其中Ⅰ級14例,Ⅱ級6例,Ⅲ級1例,Ⅳ級1例。患者的放射性反應發生率為52.38%,但主要是以輕中度為主,經對癥處理后癥狀能夠得到緩解并順利完成放療。從發生的時間看,以干咳為主的臨床癥狀最早在放療第2周出現;約63.64%的放射性肺炎發生在放療4~6 w,癥狀以持續性咳嗽、胸悶為主;22.73%在放療結束后1~3個月出現放射性肺炎,還有13.63%以干咳為主的癥狀發生在放療第2周。
2.2老年食管癌放療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單因素分析老年食管癌放療病人的放射性肺炎發生與合并基礎肺疾病、腫瘤位置、放療劑量有關(P均<0.05)。而其中腫瘤位于中段(距門齒25~32 cm)的放射性肺炎發生率顯著高于上段(距門齒≤24 cm)(P=0.017);上/下段和中/下段的放射性肺炎發生率均無顯著差異(P=0.353,P=0.569)。見表1。
2.3老年食管癌放療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基礎肺疾病、病變位置和放療劑量3個變量納入,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基礎肺疾病和放療劑量是老年食管癌放療所致放射性肺炎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急性放射性肺炎發生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討論
臨床上將放射性肺炎分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纖維化,急性放射性肺炎常在放療中到放療后3個月出現,一般表現為干咳、發熱、氣促等,重者可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甚至死亡〔2~5〕。老年食管癌放療患者可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由于基礎肺功能差無法手術轉而行根治性放療。這類患者多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阻塞性肺炎等,因此多在放療早期就可出現咳嗽、咳白色黏液樣痰,若合并感染者會有氣促、咳膿痰等表現,因此需要早期的對癥處理,甚至對這部分患者建議可在放療初始即開始預防性用藥〔6,7〕,目前國內報道氨溴索〔8〕、中成藥(如痰熱清〔9〕、參芪扶正注射液〔10〕、參脈〔11〕等)及一些中藥湯劑(參芪補肺湯、涼血解毒活血湯〔6〕、沙參麥冬湯〔12〕等)對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發生有一定預防作用,可與放療結合使用。第二類是存在除基礎肺疾病而外的一些慢性內科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而不宜手術轉行根治性放療。這類患者身體耐受性差,對放療的耐受性也較差,在放療過程中常因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等導致患者一般情況更差,部分甚至合并感染而加重放射性肺炎。此類患者在放療開始時就要加強支持治療,密切關注患者進食及副反應情況及時調整治療計劃,盡量避免因放療而導致的一系列連鎖性副反應。第三類屬于一般情況較好、年齡相對小的老年患者,他們的肺功能情況良好,也沒有一些嚴重的內科疾病,因此在放療時多聯合有同期化療〔方案以順鉑+氟尿嘧啶聯合(PF)方案為主,也有部分患者采用順鉑+紫杉醇聯合(TP)方案〕。大部分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治療,但是有少部分患者因無法耐受出現了嚴重的副反應。對這類患者在治療計劃的安排上應遵循“順勢而為,不強求”的原則。
臨床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應全面分析患者的整體情況,遵循個體化療原則,尤其是對那些可能影響到放射性肺炎發生的因素,如基礎肺功能情況在治療前就進行細致的風險評估,以便在設計照射計劃時盡量避免加重這些因素,同時對高危患者可在放療開始時即應用預防性治療,并在放療過程中及時觀察處理臨床癥狀。總之,應從各個環節著手來降低或避免放射性肺炎的發生。
4參考文獻
1Giroux Leprieur E,Fernandez D,Chatellier G,et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isk factors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J〕.Cancer Radiother,2012;16(4):257-62.

3余榮,孫宇,蔡慶,等.α1胸腺減輕放射性肺損傷〔J〕.中國肺癌雜志,2011;14(3):187-93.
4Chopra RR,Bogart JA.Radiation therapy-related toxicity (including pneumonitis and fibrosis)〔J〕.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2010;24(3):625-42.
5Kumar G,Rawat S,Puri A,etal.Analysis of dose-volume parameters predicting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with 3D-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or IMRT〔J〕.Jpn J Radiol,2012;30(1):18-24.
6肖春,丁慧娟,馮林春,等.涼血解毒活血湯預防放射性肺炎的隨機對照試驗〔J〕.中西醫結合學報,2010;8(8):624-8.
7Kharofa J,Cohen EP,Tomic R,etal. Decreased risk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with incidental concurrent use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4(1):238-43.
8馮艷薛,良軍.食管癌放療中氨溴索預防放射性肺炎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2):1908-9.
9于洪,趙玉霞,溫風云,等.痰熱清注射液對放射性肺炎的預防作用〔J〕.現代腫瘤學,2009;17(8):1450-1.
10王云俠,鄭淑梅,范惠民,等.參芪扶正注射液聯合放療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 .重慶醫學,2009;38(4):460-1.
11李兆元,余海英,寧四清.參麥注射液聯合氨溴索治療急性放射性肺炎48例臨床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141-2.
12周燕萍,胡作為,楊航,等.沙參麥冬湯對放射性肺炎大鼠肺組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影響〔J〕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4):9-11.
〔2013-08-13修回〕
(編輯安冉冉/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