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相關性腦小血管病1例NOTCH3基因變異分析
王倩吳杰李君南善姬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吉林長春130042)
關鍵詞〔〕年齡相關性腦小血管病
中圖分類號〔〕R74〔
通訊作者:南善姬(1975-),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變性病、神經系統遺傳病研究。
年齡相關性腦小血管病包括腦白質病變和腔隙性腦梗死,其中腦白質病變與認知損害、癡呆、步態不穩、跌倒相關,是致殘的預測指標。病因方面,除了年齡和高血壓,其他致病因素尚不清楚。伴有皮質下梗死和白質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CADASIL)在影像和組織病理學方面與年齡相關性腦小血管病非常相似,是由位于第19號染色體上的NOTCH3基因突變所致。NOTCH3基因可能在年齡相關性腦小血管病的發病機制中發揮作用。在臨床工作中收集到的1例年齡相關性腦小血管病病例,檢測了NOTCH3基因熱點突變區,發現1個罕見同義突變和1個與腦白質病變發生和進展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現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患者,男,68歲,因間斷頭痛2個月,視物模糊3 d于2012年5月28日入院。表現為無明顯誘因頭痛,為后枕部及右側顳部脹痛為主,癥狀每次持續1~2 h,每天發作頻率不定,發作時不伴惡心、嘔吐、畏光、結膜充血,口服去痛片或可自行緩解。病程中發現血壓高,最高血壓140/110 mmHg。飲酒史25年,平均3~5兩/d,否認吸煙史。入院查體:血壓140/90 mmHg。神經系統查體未見陽性體征。頭部CT(2012.3.12)檢查示左側基底節、雙側放射冠、半卵圓中心區多發斑片狀低密度影。頭部磁共振成像(MRI)(2012.3.20):雙側額葉、顳葉、枕葉、基底節、放射冠、半卵圓中心區均斑片狀等T1長T2信號影,雙側側腦室旁對稱性長T1長T2信號影;Flair像上述病灶呈稍高信號。頭部MR增強:病灶未見明顯強化。頭部SWI示顱內多發散在點狀低信號影。入院后復查頭部MRI:SWI皮層及皮層下點狀低信號影較之前增多;DWI示右半卵圓中心點狀高信號影,余改變同前。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酶、離子、血糖、凝血常規、免疫常規大致正常。眼科檢查:左眼視力1.0,右眼視力0.6;視覺誘發電位未見異常。血同型半胱氨酸:34 μmol/L。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30分。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23分,記憶障礙為主。頸部及顱內血管彩超:雙側頸內動脈等回聲斑塊形成,余動脈血流頻譜未見異常。頭頸部CTA:雙側頸內動脈虹吸部管壁見鈣化斑塊形成。余動脈顯影清晰,管腔未見明顯狹窄。臨床診斷:腔隙性腦梗死,腦白質病變,給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環、營養神經治療,癥狀好轉出院。
1.2基因檢測經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后,采集抗凝血,提取基因組,根據文獻提供引物序列對NOTCH3基因熱點突變區(外顯子2、3、4、5、6、8)進行PCR擴增,擴增產物送華大基因有限公司測序。測序結果與NOTCH3基因標準序列進行比對。
2結果
患者NOTCH3基因第3個外顯子發生c.303C>T雜合突變(rs3815188),第4外顯子發生c.682A>G純和突變(rs1043994),屬于基因多態性。見圖1。

A、B:NOTCH3 第3外顯子測序結果顯示C雜合突變為T,發生c.303C>T雜合突變;C、D:NOTCH3 第4外顯子測序結果顯示A純合突變為G,發生c.682A>G純和突變。 圖1 NOTCH3基因外顯子3和外顯子4正反雙向測序結果
第一作者:王倩(1987-),女,碩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研究。
3討論
查閱相關文獻,在腦組織中,NOTCH3通常在小血管的血管平滑肌細胞上表達。該基因的正常表達對保持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十分重要。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影響腦血流阻力,從而對腦血流量的調節發揮作用。正常情況下,人腦存在自動調節機制,即在血壓波動的情況下通過血管壁的舒張和收縮改變腦血流阻力,使腦血流量保持穩定充足。當NOTCH3表達異常,發生功能障礙時,小血管對高血壓反應失常,腦組織發生低灌注。其中白質對缺血尤其敏感,少突膠質細胞死亡,髓鞘變性,影像學上出現多處白質病灶〔1〕。
本病例為中年男性,以頭痛和視物模糊為主訴,無陽性體征,病程中發現血壓高,頭部MRI提示顱內多發散在點片狀病灶,磁敏感提示皮層及皮層下多發微出血病灶,符合腦小血管病影像學特點。2011年,H Schmidt在Brain上發表的年齡相關的腦小血管病NOTCH3基因多態性研究中提到腦白質病變的發生和進展與NOTCH3基因多態性相關〔2〕。與腦白質病變的發生和進展明顯相關的NOTCH3基因的SNP中,13949A>G(rs1043994)排在第一位。既往研究顯示,CADASIL突變往往位于NOTCH3類似表皮生長因子重復區,分散在第3、第4外顯子,以胞嘧啶堿基數量不穩定為特征。本病例存在的rs1043994和rs3815188即屬于普通SNP。最近一些研究顯示,某些同義突變能夠通過改變基因的翻譯效率影響NOTCH3在小血管壁上的表達,也可能是病理性的〔3〕。
4參考文獻
1Donahue CP, Kosik KS.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otcp mutations suggests a gain-of-function mechanism for CADASIL〔J〕. Genomics,2004;83:59-65.
2Schmidt H,Zeginigg M,Wiltgen M,etal.Genetic variants of the NOTCH3 gene in the elderl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rrelates of age-relate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J〕.Brain,2011;134:3384-97.
3Fouillade C,Chabriat H,Riant F,etal.Activating NOTCH3 mu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small-vessel-disease of the brain〔J〕.Hum Mutat,2008;29:452-9.
〔2013-07-11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