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素通過調節PLC-γ1信號通路對膽管癌細胞功能的影響
江愷
(浙江省人民醫院普外科,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目的探討辣椒素(CAP)對人膽管癌(CCA)細胞系RBE增殖及凋亡的影響。方法體外培養的RBE細胞采用0、50、100、150、200 μmol/L的CAP及200 μmol/L的CAP處理0、24、48、72 h,用MTT方法和流式細胞儀檢測RBE細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變化,采用Western印跡方法檢測RBE細胞中磷脂酶C(PLC)-γ1信號通路的磷酸化活化情況。采用PLC-γ1信號通路抑制劑U71322阻斷RBE細胞中PLC-γ1信號通路后,再以CAP處理RBE細胞,MTT方法和流式細胞儀檢測RBE細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變化情況。結果與0 μmol/L CAP處理組相比,50、100、150、200 μmol/L的CAP可顯著抑制RBE細胞的增殖能力(P<0.01),并增加RBE細胞的凋亡水平(P<0.01),且這種作用具有劑量依賴性。Western印跡結果顯示,CAP顯著活化RBE細胞中的PLC-γ1信號通路,且隨著CAP處理濃度的升高,PLC-γ1信號通路活化水平逐漸升高。U71322阻斷RBE細胞中的PLC-γ1信號通路后,CAP抑制RBE細胞的增殖能力顯著降低(P<0.01)。結論通過活化PLC-γ1信號通路,CAP可抑制RBE細胞的增殖能力,并促進RBE細胞凋亡。
關鍵詞〔〕辣椒素;磷脂酶C-P1信號通路;膽管癌
中圖分類號〔〕R73〔
第一作者:江愷(1986-),男,碩士,住院醫師,主要從事肝膽胰外科疾病研究。
膽管癌(CCA)具有惡性程度高、預后差等特點,死亡原因多為腫瘤復發或轉移〔1〕。已知CCA的危險因素包括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肝硬化、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糖尿病、肥胖、吸煙和飲酒等〔2,3〕。CCA通常在發現時已處于癌癥的晚期,僅能采用光動力治療(PDT)、全身化療和(或)放射治療,即便如此患者的治愈率卻未得到明顯提高。辣椒素(CAP)是從紅辣椒的果實中萃取物獲得的紅辣椒活性成分,不僅能減少炎癥及疼痛,還對多種胃腸道腫瘤細胞具有抗增殖的作用〔4〕。然而,CAP在腫瘤形成中的作用目前還存在很大爭議;也有文獻報道,CAP具有促進癌細胞增殖生長的作用〔5〕。本研究通過體外實驗觀察CAP對CCA腫瘤細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細胞培養與處理人CCA細胞系RBE用含10%胎牛血清(BSA)的RPMI-1640培養基培養于37℃、5%CO2的培養箱中。細胞長至80%融合進行傳代培養,至細胞進入對數生長期開始功能實驗。活化實驗中采用0、50、100、150、200 μmol/L的CAP及200 μmol/L的CAP處理0、24、48、72 h。
1.2細胞總蛋白提取上述CAP處理細胞以冰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2次,400 r/min離心,5 min;于細胞沉淀中加入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劑和適量的CytoBuster 蛋白提取試劑,高速渦旋細胞裂解混合物25 s,室溫放置15 min;4℃,12 000 r/min離心15 min;吸取上清部分即細胞總蛋白,除留部分樣品檢測蛋白濃度外,其余分裝10 μl/管,-80℃凍存。
1.3二喹啉甲酸(BCA)法測定蛋白濃度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標準品BSA稀釋;按體積比50∶1混合BCA 試劑盒中的試劑A和試劑B,獲取工作液;ELISA板中每孔加入200 μl工作液,隨后加入25 μl倍比稀釋的標準品或待測樣品,每種樣品設置3復孔。37℃孵育30 min;振蕩器短暫混勻后在波長562 nm處測定OD值;根據標準品的光密度值和濃度梯度繪制標準曲線,根據標準曲線及待測樣品的OD值推算各蛋白樣品濃度。
1.4Western印跡等量的提取蛋白經5%濃縮膠和8%的分離膠分離后,半干轉印至硝酸纖維素膜上,以含5% BSA的Tris鹽酸緩沖液(TBST)室溫封閉2 h,加入一抗4℃過夜孵育。第二天用0.1% TBST洗膜3次,每次5 min,加入相應的辣根過氧化物酸(HRP)標記的二抗,室溫孵育1 h。0.1% TBST洗膜3次,硝酸纖維素膜以Supersignal West Femto/Pico HRP敏感化學發光底物對條帶進行顯色。β-actin作為內參對照。所有實驗至少重復3次。
1.5噻唑藍(MTT)增殖檢測上述CAP處理的細胞接種于96孔培養板中,每孔中加入20 μl的MTT溶液,作用4 h后吸出上清,加入150 μl的DMSO溶液,低速振蕩10 min后,波長490 nm處測定OD值。阻斷磷脂酶C(PLC)-γ1信號通路實驗中,在加入完全培養基及CAP前,先以U73122(5 μmol/L)預處理細胞1 h。細胞增殖率=(實驗孔平均值/對照孔平均值)×100%。
1.6凋亡率檢測收集上述CAP處理的細胞,1 000 r/min離心,5 min,1% BSA PBS洗滌1次。用100 μl Binding緩沖液將細胞重懸,加入2 μl Annexin V染料和0.1 μl碘化丙啶(PI)染料,避光15 min,流式細胞儀檢測。阻斷PLC-γ1信號通路實驗中,在加入完全培養基及CAP前,先以U73122(5 μmol/L)預處理細胞1 h。
1.7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5.0軟件進行t檢驗。
2結果
2.1CAP對RBE細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響CAP可顯著抑制RBE細胞的增殖能力,并促進RBE細胞的凋亡;隨著CAP濃度的升高和處理時間的延長,RBE細胞的增殖能力逐漸降低(P<0.01),而凋亡水平則逐漸升高(P<0.01。見表1。
2.2CAP對RBE細胞中PLC-γ1信號通路活化的影響隨著CAP濃度的升高和處理時間的延長,RBE細胞中PLC-γ1信號通路活化水平逐漸升高。見圖1。

表1 CAP對RBE細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響
與前一組比較:1)P<0.01

A:不同濃度CAP處理RBE細胞后;B:200 μmol/L CAP處理RBE細胞不同時間 圖1 Western印跡檢測CAP對RBE細胞中 PLC-γ1蛋白磷酸化(P-PLC-γ1)水平的影響
2.3U73122可阻斷RBE細胞中PLC-γ1信號通路活化以U73122(5 μmol/L)預處理細胞1 h,可顯著阻斷RBE細胞中PLC-γ1信號通路的活化。見圖2。
2.4PLC-γ1信號通路在CAP調控RBE細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與CAP處理組相比,阻斷RBE細胞中PLC-γ1信號通路后,RBE細胞的增殖能力顯著升高(P<0.01),凋亡水平則顯著降低(P<0.01)。見表2。

圖2 PLC-γ1信號通路阻斷效果檢測

組別增殖率凋亡率對照組93.56±93.564.94±1.99CAP組14.56±14.561)40.45±7.461)CAP+U73122組92.45±18.241)5.34±2.011)
與前一組比較:1)P<0.01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CAP可顯著抑制人CCA細胞系RBE的增殖能力,并促進RBE細胞凋亡。與文獻〔6,7〕報道的CAP對多種胃腸道腫瘤細胞具有抗增殖的作用,以及CAP可抑制宮頸癌Hela細胞的增殖能力相一致。然而,也有文獻〔8〕報道,CAP具有促進癌細胞增殖生長的作用。這些文獻報道結果的不一致可能是因為體外實驗條件的不同,已知胰島素在低濃度時具有存進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而高濃度時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因此,不同實驗中采用的CAP濃度不同可能會導致結果的不同。此外,也可能是不同的腫瘤細胞對CAP的反應性不同所致。已知CAP可通過調控細胞內的Ca2+流動而對細胞的增殖和凋亡發揮調控作用〔9〕。PLC-γ1信號通路在調控細胞內的Ca2+流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激活的PLC-γ1可通過分解磷脂酰肌醇 4,5-二磷酸(PIP2)而產生甘油二酯(DAG)和 1,4,5-三磷酸肌醇(IP3),IP3與細胞內鈣庫中的IP3受體結合即可引起細胞內的Ca2+流動〔10〕。本文結果顯示,在阻斷PLC-γ1信號通路后,CAP抑制RBE細胞的增殖能力以及促進RBE細胞的凋亡能力均被顯著阻斷。
綜述所述,本研究結果提示CAP可通過激活RBE細胞中的PLC-γ1信號通路,引起細胞內的Ca2+流動,進而抑制RBE細胞的增殖能力,并促進RBE細胞的凋亡水平,從而在CCA的發生發展中發揮一定的治療作用。已知Ca2+流動在維持細胞的增殖活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CAP通過調控Ca2+流動而抑制RBE細胞的增殖能力,并促進RBE細胞的凋亡水平這一作用可能與破壞了RBE細胞內的Ca2+穩態有關,然而確切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4參考文獻
1Khuntikeo N,Pugkhem A,Titapun A,et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a Khon Kaen experience〔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ci,2014;2(8)1:521-4.
2Claessen MM,Vleggaar FP,Tytgat KM,etal.High lifetime risk of cancer in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J〕.J Hepatol,2009;50(1):158-64.
3Tyson GL,El-Serag HB.Risk factors for cholangiocarcinoma〔J〕.Hepatology,2011;54(1):173-84.
4Pramanik KC,Boreddy SR,Srivastava SK.Role of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complexes in capsaicin 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leading to apoptosis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J〕.PLoS One,2011;6(5):e20151.
5Bode AM,Dong Z.The two faces of capsaicin〔J〕.Cancer Res,2011;71(8):2809-14.
6Brown KC,Witte TR,Hardman WE,etal.Capsaicin displays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huma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cell culture and nude mice models via the E2F pathway〔J〕.PLoS One,2010;5:e10243.
7譚雋,胡玉蘭,楊中華.辣椒素對宮頸癌Hela細胞增殖影響的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2):213-5.
8Surh YJ,Lee SS.Capsaicin in hot chili pepper:carcinogen,co-carcinogen or anticarcinogen〔J〕?Food Chem Toxicol,1996;34(3):313-6.
9Minke B.TRP channels and Ca2+signaling〔J〕.Cell Calcium,2006;40(3):261-75.
10Huang Y,Wange RL.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beyond complex complexes〔J〕.J Biol Chem,2004;279(28):28827-30.
〔2015-01-21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