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漿中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
桂士良1王茉琳2羅振國1郭玉剛1曹會峰1遲寶進1王偉群2張鵬霞2吳長利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300211)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精漿中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方法無菌收集前列腺按摩液及按摩前后尿液并進行常規鏡檢及細菌學培養。確診50例正常對照者和128例CP患者,Ⅱ型前列腺炎31例,Ⅲ型前列腺炎 97例,其中ⅢA型前列腺炎45例,ⅢB型前列腺炎52例。禁欲4 d以上,手淫法采集精液,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精漿中白細胞介素(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0和IL-6的含量。結果Ⅱ組、ⅢA 組患者IL-1β、TNF-α、IL-10水平顯著高于ⅢB組和對照組, Ⅱ組IL-6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 05),IL-1β與TNF-α之間存在正相關(r=0.582,P<0.01), IL-1β、TNF-α水平與EPS中白細胞計數之間不存在相關性,IL-1β與IL-10呈正相關(r=0.382,P<0.05),IL-10水平和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CPSI疼痛癥狀評分之間呈正相關(r=0.602,P<0.01)。結論TNF-α、IL-1β作為炎癥促發因子,其表達水平與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細胞計數之間不存在相關性,IL-10與CP患者的疼痛癥狀評分呈正相關,提示檢測患者IL-10的濃度可能成為一個判斷CP療效的指標,針對IL-10的細胞因子阻斷治療也許能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癥狀。
關鍵詞〔〕慢性前列腺炎;細胞因子
中圖分類號〔〕R697+.33〔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No.12521542)
通訊作者:吳長利(1961-),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膀胱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佳木斯大學基礎醫學院
第一作者:桂士良(1972-),男, 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泌尿外科及男科學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CP)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在各種類型CP發生、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細胞因子水平的精細調節,炎癥、炎性細胞與細胞因子交互作用促進了 CP 的發生發展〔1〕。本研究通過測定并對比不同類型CP患者和正常人精漿中促炎性細胞因子、抗炎性細胞因子的兩種代表性因子,即白細胞介素(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和IL-10、IL-6的含量,了解CP患者前列腺局部的免疫反應狀況,分析這些細胞因子在CP的診斷、分型、指導治療方面的作用〔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門診CP患者128例。年齡27~50〔平均(33.9±5.8)〕歲。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及下腹部、會陰區、睪丸疼痛或不適癥狀及性功能減退。對前列腺按摩前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EPS)鏡檢和尿細菌培養,并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標準對患者進行分型,Ⅱ型前列腺炎31例,Ⅲ型97例,以EPS鏡檢白細胞計數(WBC)>10個/HP和WBC≤10個/HP將細菌培養陰性CP分為ⅢA和ⅢB型,其中ⅢA型前列腺炎45例,ⅢB型52例。入選同期在我院進行查體的正常男性 50 例作為對照組。年齡29~57〔平均(35.3±5.8)〕歲,無前列腺炎和尿路感染史。
1.2標本收集及處理禁欲4 d以上。無菌收集EPS及按摩前后尿液進行常規鏡檢及細菌學培養。手淫法采集精液。收集前段精液,待液化后離心,取上層精漿,-20℃保存。
1.3精漿中細胞因子的測定酶聯免疫檢測(ELISA)試劑盒購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精漿中IL-1β、TNF-α、IL-10和IL-6的含量。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軟件行方差分析、直線相關分析。
2結果
2.1NIH-CPSI癥狀評分CP各型分組之間患者的年齡、病程、NIH-CPSI癥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各組精漿中的細胞因子水平比較Ⅱ組、ⅢA 組患者IL-1β、TNF-α水平顯著高于ⅢB 組和對照組,Ⅱ組、ⅢA組患者IL-10水平顯著高于ⅢB 組和對照組,Ⅱ組IL-6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 05)。見表2。

表1 各組NIH-CPSI癥狀評分

表2 各組精漿中的細胞因子水平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ⅢB 組比較:2)P<0.05
2.3各種細胞因子相關性分析IL-1β與TNF-α之間存在正相關(r=0.582,P<0.01), IL-1β、TNF-α水平與EPS中WBC之間不存在相關性(P>0.05),IL-1β與IL-10呈正相關(r=0.382,P<0.05),IL-10水平和患者NIH-CPSI疼痛癥狀評分之間呈正相關(r=0.602,P<0.01)。
3討論
近年來,細胞因子作為炎癥過程中的主要調控介質,在CP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得到廣泛關注〔3〕。細胞因子是由免疫細胞分泌的具有調控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多肽,作為細胞間信號傳遞分子,通過自分泌、旁分泌和內分泌方式介導多種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主要調節免疫應答、參與免疫細胞分化發育、介導炎癥反應等〔4〕。細胞因子種類繁多,根據其在感染和炎癥反應中的作用,主要分為促炎性細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抗炎性細胞因子如IL-10、IL-6等,這些細胞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系最終可能影響炎癥的過程和轉歸〔5〕。
本研究推測Ⅱ型、ⅢA型CP可能具有相同的病理改變和炎癥反應,病原學及病因發病機制可能相似。ⅢA、ⅢB型CP可能具有不同的發病機制。本研究提示檢測患者IL-10的濃度可能成為一個判斷CP療效的指標,針對IL-10的細胞因子阻斷治療也許能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癥狀,有待進一步研究。
4參考文獻
1何慶鑫.慢性前列腺炎與細胞因子的關系研究進展〔J〕. 中國男科學雜志,2011;17(10):939-42.
2何樂業,王勇,龍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2、IL-10、TNF-α的表達的臨床意義〔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9;23(2):38-41.
3Schaeffer AJ.Evaluation of the cytokines in genital secretio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J〕.J Urol 2005;173(3):844-5.
4郭輝,許月敏,葉章群.細胞因子及熱休克蛋白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漿中的含量及臨床義〔J〕. 中國男科學雜志,2012;18(12):1088-92.
5段志國,楊為民.細胞因子與慢性前列腺炎關系的研究現狀〔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5:19(1):57-9.
〔2014-03-12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