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疑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
鄒晴周開華康道現康絮煦王璐
(瀘州醫學院附屬成都三六三醫院皮膚性病科,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疑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ACD)患者常見的過敏原及其特點。方法對98例老年疑似ACD患者進行斑貼試驗檢測,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斑貼試驗總陽性率63.27%,陽性率前五位的過敏原依次為硫酸鎳、重鉻酸鉀、甲醛、布羅波爾、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不同性別的疑似ACD患者的陽性率不同,女性患者對硫酸鎳、甲醛的過敏陽性率均顯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部位的疑似ACD患者的陽性率不同,重鉻酸鉀、布羅波爾在手部較面部和軀干四肢有更高的陽性率(P<0.05);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香料I在面部較手部和軀干四肢有更高的陽性率(P<0.05);甲醛在軀干四肢較手部和面部有更高的陽性率(P<0.05)。結論斑貼試驗是診斷ACD的重要手段,不同性別、不同發病部位常見過敏原不同。
關鍵詞〔〕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斑貼試驗
中圖分類號〔〕R758.13〔
第一作者:鄒晴(1980-),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皮膚性病學研究。
變應性接觸性皮炎(ACD)是接觸物的半抗原誘發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進而引起皮膚的變態反應性改變的疾病〔1〕,臨床上表現為慢性、復發性及頑固性的皮膚瘙癢、濕疹樣改變〔2〕。近年來由于引起ACD的過敏原種類較多,老年ACD患者發病率逐年上升〔3〕,而且老年ACD患者由于皮炎反復發作且遷延不愈,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并給其生活帶來極大的疾病負擔,所以查找出ACD的常見過敏原,并避免接觸是防治老年人ACD發作并減少復發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過斑貼試驗對引起老年人ACD的過敏原進行分析,探討老年疑似ACD患者常見的過敏原及其特點,為臨床治療和預防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老年疑似ACD病人98例,其中男46例,女52例,年齡(65.62±5.14)歲。納入標準:符合國際接觸性皮炎研究組(ICDRG)制訂的ACD診斷標準者〔4〕;≥60歲者,男女不限;自愿接受本實驗并按照醫囑按時復查、依從性好者。排除標準:<60歲者;試驗部位有毛囊炎、潰瘍等皮損;急性發作期皮炎;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試驗前3 w內曾經使用過糖皮質激素、組胺藥或免疫調節劑者;對本實驗不愿接受、不依從者。
1.2方法采用北京百億怡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斑貼試驗及皮膚過敏測試器(精典綜合系列BY-01)進行試驗,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將19種變應原按照順序放在斑貼測試芯室中,然后將加有變應原的斑貼測試器貼在受試者脊柱兩側的正常皮膚上,粘好以后輕輕按壓每個小室使其中的變應原均勻接觸皮膚。48 h后去掉斑貼測試物,并用棉簽清洗粘貼部位,間隔30 min后進行結果首次判定,再經過72、96 h對結果進行第2、3次判定。
1.3結果判定ACD的判定標準按照國際接觸性皮炎研究組(ICDRG)標準進行:“-”即陰性反應,皮膚沒有任何的變化;“±”即可疑反應,皮膚只出現輕度的紅斑;“+”即弱陽性反應,皮膚出現紅斑、浸潤,并有少量的丘疹;“”即強陽性反應,皮膚出現紅斑、浸潤、丘疹、水皰;“”即極強陽性反應,皮膚出現紅斑、明顯浸潤、丘疹、水皰、大皰;“IR”即刺激性反應,“-”及“±”可疑反應在72 h后加劇者,則診斷為陽性反應。在計算陽性率時應排除IR、“-”及“±”患者。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Fisher精確概率法。
2結果
2.1斑貼試驗陽性率見表1。本研究斑貼試驗陽性反應患者62例(63.27%),陽性率前五位的過敏原依次為硫酸鎳、重鉻酸鉀、甲醛、布羅波爾、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極強陽性率居前五位的過敏原依次為硫酸鎳、甲醛、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布羅波爾、重鉻酸鉀。對一種過敏原致敏的患者26例,陽

表1 疑似ACD患者斑貼試驗的人數和陽性率情況〔 n(%)〕
性率為26.53%,對二種過敏原致敏的患者22例,陽性率為22.45%,對三種過敏原致敏的患者10例,陽性率為10.20%,對四種過敏原致敏的患者2例,陽性率為2.04%,對五種及以上過敏原致敏的患者2例,陽性率為2.04%。
2.2不同性別的疑似ACD患者的陽性率比較男性患者致敏原居前五位的是:重鉻酸鉀、香料I、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布羅波爾、甲醛;女性患者致敏原居前五位的是:硫酸鎳、甲醛、重鉻酸鉀、布羅波爾、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女性患者對硫酸鎳、甲醛的過敏陽性率均顯著高于男性(χ2=32.179,6.341,均P<0.05),見表2。
2.3不同部位的疑似ACD患者的陽性率比較見表3。重鉻酸鉀、布羅波爾在手部較面部和軀干四肢有更高的陽性率(χ2=12.242,9.378,均P<0.05);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香料Ⅰ在面部較手部和軀干四肢有更高的陽性率(χ2=25.059,8.216,均P<0.05);甲醛在軀干四肢較手部和面部有更高的陽性率(χ2=6.949,P<0.05)。

表2 不同性別的疑似ACD患者的陽性率比較〔 n(%)〕

表3 疑似ACD患者不同部位陽性率比較〔 n(%)〕
3討論
老年人群ACD病程時間長,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沒有查找出病因,且由于接受過不規則的抗生素治療,耐藥性增加,根治比較困難。斑貼試驗是通過讓人體皮膚接觸小劑量的過敏原致使患者再次產生皮膚的損害,從而核實對哪種過敏原過敏,根據這個結果,找出陽性過敏原存在于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并避免接觸,從而達到根治ACD的目的。本研究老年可疑ACD患者總陽性率,高于安徽地區〔5〕,低于成都地區〔6〕,這可能與地區差異及采用的斑貼試劑有關。本研究還提示老年可疑ACD患者過敏原復雜多樣,導致根治困難。另外本研究這與陳浩〔7〕的研究結果大致相近。硫酸鎳是本地區最多見的接觸過敏原,主要存在于合金、電鍍物品中,比如耳環、手表、眼鏡框等,由于這些日常生活用品與皮膚長期接觸,加上本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酷熱導致易出汗,硫酸鎳與汗液接觸形成鎳離子進而導致發生ACD〔8〕,而且有許多食品中也含有鎳元素〔9〕,食用后也會引起或加重ACD,這些原因均會導致硫酸鎳陽性率高;甲醛廣泛存在于建筑材料、染料、化妝品、膠水、消毒劑、防汗劑中,而且由于生活中很難避免接觸這些含硫酸鎳、甲醛的用品,從而導致此類患者治療困難。
本研究不同性別的疑似ACD患者的陽性率不同,這可能與女性經常佩戴首飾、眼鏡、使用化妝品、染發劑、香水及接觸洗滌劑的頻率都比男性高有關。重鉻酸鉀主要存在于皮革、火柴、涂料(油漆)、漂白劑和膠水中,布羅波爾主要存在于爽身水、手露、面露、護發素、染睫毛油、藥物制劑以及洗滌清潔劑等日常芳香產品中含有的香料中,本研究結果可能是由于手接觸比較多導致的。對羥基苯甲酸酯混合物、香料I在面部較手部和軀干四肢有更高的陽性率,可能與化妝品的使用有關。而且甲醛更容易引起軀干四肢的皮損,但由于甲醛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所以治療比較困難。
4參考文獻
1Febriana SA,Jungbauer F,Soebono H,etal.Occupational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nd patch test results of leather workers at two indonesian tanneries〔J〕.Contact Dermatitis,2012;67(5):277-83.
2Choi JK,Oh HM,Lee S,etal.Oleanolic acid acetate inhibits atopic dermatitis and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in a murine model〔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3;269(1):72-80.
3Pontén A,Hamnerius N,Bruze M,etal.Occupational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caused by sterile non-latex protective gloves:Clinical investig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es〔J〕.Contact Dermatitis,2013;68(2):103-10.
4Serra-Baldrich E,Rincon C,Guedes A,etal.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methyl gentisate.〔J〕.Contact Dermatitis,2009;60(4):225-6.
5劉蔚,姚秀華,張蘭芳,等.安徽地區283例慢性過敏性皮膚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3):447-50.
6王振遠,路永紅,劉蘭,等.333例皮膚病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22):3105-7.
7陳浩.華中地區370例疑似變應性接觸性皮炎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8Niiyama S.Tp immune respons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ickel-induced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J〕.Int Arch Allerg Immun,2010;153(3):303-14.
9Schmidt M,Goebeler M.Nickel allergies:paying the Toll for innate immunity.〔J〕.J Molecul Med,2011;89(10):961-70.
〔2014-08-19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