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影響因素
邵通王紅英陳長香李淑杏張敏
(河北聯合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了解滄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的發生情況,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會支持量表(SSRS)及一般情況調查表對整群隨機抽樣的12所養老機構內730名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老年人抑郁情緒的發生率為31.6%,其中體育鍛煉、社會支持水平、睡眠質量、日常生活能力及業余愛好為老年人抑郁發生率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結論生活在老年機構的老年人抑郁情緒發生率高,影響因素復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得到社會和相關部門的關注。
關鍵詞〔〕養老機構;抑郁
中圖分類號〔〕R161.7〔
通訊作者:李淑杏(1979-),女,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研究。
第一作者:邵通(1980-),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老年人社區衛生管理研究。
抑郁是老年期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1〕,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危害嚴重,會導致老年人軀體功能急劇下降、已有的軀體疾病治療困難加大、殘疾的危險性增高、生活質量受到嚴重損害〔2〕,但是老年抑郁癥在臨床表現上不同于其他年齡階段,表現為非典型抑郁癥,具有隱匿性,不易察覺,鑒別診斷比較困難。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的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2年3月對滄州市12所養老機構中的≥60歲的老年人共730人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在養老機構生活6個月以上并且自愿配合的老年人。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軀體疾病和器質性疾病;②目前正在接受抗抑郁治療的;③精神分裂癥或存在認知障礙及言語聽力障礙不能正常交流者。收回有效問卷719份(98.49%),其中男347人,女372人,年齡60~97〔平均(75.20±7.46)〕歲。婚姻狀況:209人在婚,不在婚510人;文化程度:文盲194人,小學227人、初中及以上298人;宗教信仰:有宗教信仰121人、無宗教信仰598人;退休前職業:農民198人,工人286人,干部87人,教師、醫生56人,個體74人,其他18人;經濟來源:有經濟來源660人,無經濟來源59人。
1.2方法①老年抑郁量表(GDS)〔3〕:共30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分,共30分。評分標準≤10分為正常范圍,即無抑郁癥狀,11~20分為輕度抑郁,21~30分為中重度抑郁。②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由軀體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組成。共14項。分值范圍14~56分,評分為1~4分4個等級:自己完全可以做計1分;有些困難計2分;需要幫助計3分;根本沒辦法做計4分。總分≤14分為完全正常,15~21分為由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22分為明顯功能障礙。③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SSRS)〔3〕:有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三個維度。分析方法:第2、6、7條評分之和為客觀支持分,第1、3、4、5條評分之和為主觀支持分,第8、9、10條評分之和為對支持的利用度分,10個條目計分之和為總分,分值越高,社會支持越高,≤22分為低水平,23~44分為中等水平,45~66分為高水平。④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基本人口資料、健康情況、飲食狀況等。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及線性回歸分析。
2結果
2.1老年公寓老年人抑郁情緒的發生情況227人(31.6%)為抑郁者,GDS得分為(9.27±6.33)。其中172人(23.9%)為輕度抑郁者,55人(7.7%)為中重度抑郁者。
2.2影響老年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發生率的單因素分析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患病與否、體育鍛煉、睡眠質量、業余愛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支持狀況都是老年人抑郁發生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2.3影響養老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的多因素分析以有無抑郁情緒(GDS總分)為因變量,以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來源、患病與否、體育鍛煉、睡眠質量、業余愛好、日常生活能力、社會支持水平等十種因素為自變量,帶入回歸方程,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對影響老年人抑郁情緒發生的多項因素進行分析。見表2,在α=0.05 的水平上,有5個自變量入選回歸方程。根據逐步回歸分析結果得出方程:GDS總分=9.406-0.232X1-0.164X2-0.153X3-0.127X4+0.161X5。根據Beta值可以得到以上因素對老年人抑郁情緒的影響效果從大到小依次是:體育鍛煉、社會支持水平、睡眠質量、日常生活能力、業余愛好。

表1 老年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發生率的單因素分析〔 n(%)〕

表2 養老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的主要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高于楊本付等〔5〕所報道的29.39%的發生率,提示該人群抑郁癥的患病率高,應該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本研究與國內外研究結論一致〔6,7〕。隨著人口的日益老齡化,其日常生活功能障礙的發生率也逐步升高,表現為生活自理能力和獨居生活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尤其以獨居生活能力缺失為主〔8〕,因此老年機構在照顧老年人生活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多項研究表明〔9〕,社會支持低下本身可導致個體產生不良心理體會,如孤獨感、無助感,從而使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因此,養老機構及家庭應盡量滿足老年人物質需求、做好生活護理,同時應更多地給予老年人心理及精神上的慰藉。
相關研究報道興趣愛好與體育鍛煉是預防老年人抑郁癥狀發生的重要保護因子〔10〕,興趣愛好廣泛、積極參加室外文體活動及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其抑郁癥狀的發生率顯著低于無興趣愛好和不參加各類活動者〔11~13〕,本研究支持前人研究結論,因此應鼓勵老年人應積極參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培養興趣愛好,豐富個人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增加與他人交流接觸的機會,降低抑郁情緒的發生率。
本研究表明睡眠質量影響老年人抑郁情緒的發生率。充足、優質的睡眠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睡眠障礙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的心情,因此消除睡眠障礙,形成良好的睡眠模式,從而改善睡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降低抑郁情緒的產生。
4參考文獻
1徐晶,包禮平,姜長斌.老年神經精神病學〔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8:223-8 .
2Cole MG,Mc Cusker J,Elie M,etal.Systematic detec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care of depression inolder medical in patients:a randomized trial〔J〕.Can Med Assoc,2006;174,38-44.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217-9.
4張作紀.行為醫學量表手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6):517.
5楊本付,劉東光,邵光方.濟寧市老年抑郁情緒的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的探討〔J〕.中國老年學雜志,1999;19(7):195-6.
6呂探云,馬敏芝,曹育玲,等.社區老年人抑郁癥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1;16(7):387-9.
7Stek ML,Vinkers DJ,Gussekloo J,etal.Natural history of depression in the oldest old: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J〕.Br J Psy Chiatry,2006;188(1):65-9.
8吳海勤,高曉燕.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量化評估及護理〔J〕.南方護理學報,2004;8(11):50-3.
9王麗芳,邢鳳梅.社會支持與老年人抑郁情緒關系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3;17(7):50-1.
10范珊紅,化前珍,馬艷,等.西安市城市社區老年人抑郁癥狀發生率及危險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2):483-5.
11賈長寬,廖春花,羅森亮,等.空巢老人抑郁癥狀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7;22(6):61-2.
12Ishikawa M,Tamakoshi K,Yatsuya H,etal.Factors related to frequency of engaging in outside activities among elderly persons living an independent life at home〔J〕.Nagoya J Med Sci,2006;68(3-4):121-30.
13邢翠珍.健身鍛煉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1):4229.
〔2013-07-17修回〕
(編輯趙慧玲/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