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燕,丁環宇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1331)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實訓考核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段春燕,丁環宇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1331)
通過分析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實訓考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從考核內容、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評價方法,構建適合專業需求的實訓考核評價體系。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實訓考核;評價體系
高職實踐教學環節是職業技術院校的重要教學活動,高職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其實踐教學環節[1]。建立實訓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要作用在于通過全面客觀的考核,引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激發技能訓練興趣,促進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和就業綜合素質的發展提高,使高職教育在實訓教學和評價上越來越符合行業企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2]。目前,關于實訓課程評價的研究多包含在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之中,針對實訓課程評價的專門研究較少,評價領域(尤其是實訓課程評價領域)缺少職業教育特色,對像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這樣辦學時間不長的專業,研究開展的更少。本文通過分析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實訓考核評價存在的問題,從考核內容、考核形式等方面提出評價方法,以構建適合專業需求的實訓考核評價體系。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評價以能力為核心,能力是指從事某一個具體工作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的統一規定[3]。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評價應體現出職業特點[4]。目前醫學高等專科院校實訓教學評價仍沿襲普通教育體系,具體表現在:(1)實訓考核項目和考核要求沒有建立標準。實訓考核基本上是由教師自行選擇,沒有統一的考核時間、考核項目和考核要求,大多實訓考核項目沒有與學生從業資格證書要求的技能相關聯。(2)實訓考核評價主體單一。目前實訓考核評價多是教師根據學生實訓情況自行給出實訓成績,缺乏來自行業/企業、社會、學生的評價,導致評價結果存在片面性、不公正,不利于發現實訓存在的問題,找出改進實訓教學的方向,也難以發揮考核評價的激勵作用[3]。(3)實訓考核內容多是對學生技能的考核,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如文獻資料的查閱、試劑的配制、職業道德等方面。(4)實訓考核重終結評價,輕形成評價。職業學校專業技能實訓的評價一般是在期末時通過一次筆試或操作考試來進行的,但一次考試無法準確判定學生整體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
醫學高等專科院校現有的實訓考核評價方式,必然會導致學生職業素質缺失,實踐能力不足,已不適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其原因如下:(1)傳統的教育思想認為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在醫學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同,教學重心多放在理論教學上。實驗教學容易被輕視,教師缺乏全身心投入實驗教學的熱情,學生沒有參與實驗課程的興趣,因此實訓教學效果不佳。(2)實驗教學評價仍以“學校評價教師”為主,實訓教學效果取決于授課教師的表現,忽略學生角色的重要性。(3)任課教師各自為政,缺乏專業人才培養的全局觀念,且在實訓考核評價方面缺乏與行業/企業人員的溝通交流。
高職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應以過程評價為主。通過分析調研,結合本校實際狀況,確定評價要素,在此基礎上設定評定指標。指標應盡可能定量化,排除人為因素影響,使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形成系統,成為體系[5]。
2.1 醫學高等專科院校實訓考核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1)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相結合原則。在實訓考核過程中,不僅考核學生技能操作,還應測評學生的工作態度、工作精神、協作溝通能力等職業素質。(2)過程評價與最終評價相結合原則。技能評價要涵蓋整個實訓過程,觀察、收集和評價學生平時技能實訓的表現。采用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方式更能反映學生的實訓態度和技能掌握情況。(3)評價主體多元化原則。實訓課程應采用教師、學生、企業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多元評價能夠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鍛煉學生的評價能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我總結、不斷前進。(4)考核項目與職業資格能力關聯性原則。實訓考核內容應與職業資格相關技能一致,以滿足工作崗位需求,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和競爭優勢。
2.2 醫學高等專科院校實訓考核評價體系構建方法
通過大量搜集、研讀文獻資料,初步了解醫學高等專科院校實訓教學現狀、評價方法,采用訪談、開放式問卷調查收集相關信息并編制問卷調查表。進行問卷測評。調查對象為教師、學生、行業人員,調查內容為實驗態度、實驗操作過程、實驗報告、實驗結果等方面。調查完成后,整合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結果,通過SPSS 17.0軟件進行資料分析,最后系統歸納出研究結果,并擬出具體的醫學高等專科院校實訓考核評價指標。通過專家咨詢法確定指標權重,構建實訓考核評價體系,并進一步分析研究結果。

表1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實訓考核評價體系(分)
采用調查歸納法和系統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概括和歸類整理出實訓考核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自評、行業專家/實習單位評價3部分,其中教師對學生評價分為2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學生自評部分和行業專家/實習單位評價指標內容相同,分別分為2個一級指標和11、12個二級指標;采用了咨詢法來確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自評、行業專家/實習單位評價二級指標權重,每個指標的評價都有具體分值。最終的實驗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評價內容分為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職業素質主要評價學生學習的狀態、溝通協調能力、遵守實訓紀律的情況等;專業技能是衡量學生操作水平高低和熟練程度的主要標志,是評價學生實訓成績的主要指標,主要考查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技巧水平、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及操作方法、執行操作規程、技能操作熟練程度等。實訓過程采用模塊測評法,即在開展階段性實訓時進行成績評定。根據實訓目標將實訓成績分解為相應的幾個模塊,各模塊的分值根據考核的側重點而定,其評價標準依據相應的職業素質與專業技能的考評要求。實訓內容安排在企業單位完成的,由行業/企業專家現場評價學生,通過打分及評語可進一步了解社會對學生的認可程度,以便對后續的實訓課程進行調整。
課題組對我校2010級、2011級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共83人3門課程的實訓成績進行調查分析,驗證了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實訓考核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并針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素質情況,對實習單位、用人單位進行追蹤調查。結果表明,實習單位、用人單位對實施實訓考核評價體系的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均給出了較高評價,并一致認為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為了保證評價的公平性,在實訓考核評價體系實施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問題:(1)實訓課程學習開始之際,教師應將評價標準包括實訓教學進程安排告知學生,根據評價標準考評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表現。(2)《教育部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的加強實踐能力培養部分已指出,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訓實踐的時間和內容,使學生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6]。在增加實訓時間和內容的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對專業技能實訓的重視。(3)為了保證實訓的順利開展,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實訓管理制度、質量監控和反饋體系。學校督導組通過隨機聽課、教學環節檢查、學生走訪、教學質量評估等方式,對實訓教學、考核過程進行監控。
[1]黃華.浙江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杜文麗,趙靜,楊旺,等.高職實訓考核評價體系初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8(17):103-104.
[3]時會美,張殿明.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0(9):67-69.
[4]單春曉.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7(17):89-90.
[5]劉素梅.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職教論壇,2005(9):37-39.
[6]孫艷,徐繼紅,曾學慧.基于TAFE理念的高職實訓課程評估體系的創新探索[J].職教論壇,2011,28(33):77-79.
G424.74
A
1671-1246(2015)07-0028-02
注:本文系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2012年教育評估研究課題(YJPH20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