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瓊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一堂PDCA循環實踐教學課方法探討
鄭衛瓊
(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西雙版納 666100)
目的 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授課內容具體化、細化,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邊學邊做,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改變純理論教學模式。方法 針對工作中常見的現實問題,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并解決問題,領悟PDCA循環的真正含義和精髓,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結果 此法深受學生歡迎,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分析問題,達到教學目的。結論 該方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可嘗試應用到更多理論課教學中。
PDCA循環;實踐教學;理論教學
PDCA循環最早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一個循環過程由4個階段8個步驟組成,4個階段即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行動。在第一階段有4個步驟,分別是:第一步調查分析質量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第二步查出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第三步確定影響質量的主要原因,并列出解決目標;第四步針對主要原因,制定解決對策。第二階段主要是落實第一階段的計劃,也是管理循環的第五步。第三階段是循環的第六步,針對實施過程,將第一階段制定的目標措施與第二階段的落實過程進行比對,總結成功與不足。第四階段分兩步,第七步把第六步總結的成功經驗加以肯定并適當推廣、標準化;第八步將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作為下一個PDCA循環重新啟動[1]。PDCA循環核心思想是全面質量管理[2],是全面質量管理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也是現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對訓練學生的臨床管理思維具有指導意義。
2.1 教學分組
一般情況下,一個教學班有40~50名學生,可分為4~5個大組,大組又可根據情況分為若干小組。
2.2 設置教學目標
通過分組教學活動,學生掌握PDCA循環的工作方法與步驟,掌握利用PDCA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為將來熟練解決臨床問題打下基礎。
2.3 PDCA循環方法分解
第一步,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其面對的現實狀況,找出在教學中或生活中學生最關心但又未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確定最值得解決的若干問題。
第二步,根據討論選定一個熱點問題,由學生分組找出問題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因素。
第三步,將討論分析結果匯總分類,一類為現有條件下不能解決的原因,寫成書面報告提交上級領導解決;另一類為可以解決的原因,歸類后由各組分別選擇一個原因作為本組的問題進行解決。
第四步,每組根據所選問題,制定目標以及解決問題的相應措施。
第五步,每組將自己制定的措施設想一一落實。
第六步,設想在落實措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與設定的目標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差距。
第七步,分析落實過程,對措施適當、達到標準的目標的原因進行分析,維持現狀并加以鞏固。
第八步,落實過程中沒有達到標準的目標,將其作為一個新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具體見圖1。

圖1 PDCA循環方法分解圖
根據教學策劃,教師從討論的熱點問題中確定一個主要問題,如“護理實驗室利用率低”,作為PDCA循環的教學起點由學生分4個組討論該問題形成的原因,之后每組派代表將本組找到的原因寫在黑板上,小組其他成員補充完善。教師與學生一起將寫出的原因分類,一類是學生與教師在現有條件下不能解決,需要上報有關部門由領導協調解決的原因,如實驗室太少、實驗設備不足、實驗經費不足、實驗教師太少、實驗課時少等;另一類是在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下能夠解決的,如實驗課安排不合理、課余訓練時間少、學生積極性差、實驗室利用率低等。將能解決的原因由4個組分別認領一個作為本組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相應目標及解決措施,完成PDCA循環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模擬現實,將措施加以落實。
第三階段,模擬檢查,設想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環節,討論可能出現的問題及不能解決的問題。
第四階段,將第三階段的情況歸納總結,對好方法進行鞏固提升,并將成功經驗盡可能納入標準,進行標準化處理,遺留問題則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作為問題進行討論。最后,將4個組解決問題情況匯總,形成解決問題的流程圖,具體見圖2。


圖2 PDCA循環教學實施流程
4.1 PDCA循環是一種科學管理方法
PDCA循環適用于生活或工作中的每項任務或活動,是做事的思路、方法,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引導學生將問題由淺入深、由大到小逐漸分解。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教學實踐學會并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行為習慣。這種訓練方法能使學生積極參與,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4.2 教學前的策劃相當重要
在訓練之前,教師要設計一個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同時又是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以保證學生齊心協力,開動腦筋。有些問題雖只能得到部分解決,但對教學影響非常大。所以,策劃質量影響學習效果,策劃成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影響其工作思維方法。
4.3 實施是教學策劃的具體落實過程,也是執行力的表現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在執行上出現各種問題,如經驗或能力不足、責任心不強、執行力差等。教學策劃的實施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提高自身素質,以控制好實施過程,提高解決問題能力,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好引導工作。
4.4 檢查監督是PDCA循環不可或缺的環節
在實施中對每個環節進行檢查,發現好壞,引導學生總結和分析。教學重點是假設與現實相結合,包括策劃是否有瑕疵、執行是否到位、有無認真對待等。對解決問題表現優秀的學生及小組,及時給予鼓勵,對存在問題給予協調,若不能及時解決,要進行說明或進入PDCA循環改進環節。
4.5 教學歸納總結
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必須對4個組討論結果進行客觀分析評價,好的給予表揚,不足部分分析原因,找方法技巧,持續改進。如此循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存在質量提不高的問題。這就是PDCA循環的真正含義。
5.1 對教師的影響
教師必須對PDCA循環的4個階段8個步驟的理論理解、熟悉,才能較好地把握、掌控討論分析過程;必須對管理實踐過程較為熟悉,有一定管理實踐經驗,且對工作、生活中出現的管理問題具有較為敏銳的觀察力和應對力,才能發現問題,較好地對學生提出的管理問題做出解答。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隨時可能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必須一一指導和引導,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對管理過程和管理理論較熟悉的同時,注意收集教學和管理素材,突顯實用性,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
5.2 對學生的影響
5.2.1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任務分配到組,再分配到個人,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目標明確。組員間以問題為橋梁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積極參與討論,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增強了合作能力,調動了積極性,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能力。
5.2.2 熟悉了科學管理方法 PDCA循環通過閉環管理,將脫節或瑣碎繁雜的工作內容分類,導入4個階段8個步驟,第一個PDCA循環的結束是第二個PDCA循環的開始,以此類推,促使管理工作持續有效地改進,更有利于學生提高管理能力。
5.2.3 有利于科學管理理念的形成 通過PDCA循環實踐嘗試,學生明確了做事要有計劃,計劃要執行,執行要檢查與監督,有問題要改進;凡事依計劃而行,不斷檢討執行過程好壞,保持不斷改進的心態,管理工作才會越來越好,工作效率才會提高。在管理中,通過眾多小變革能實現企業的持久改善,從而獲得巨大成效。
5.3 對教學的影響
5.3.1 教學收獲 PDCA循環教學實踐,把純理論認識轉化為質量控制的實踐過程,內容層層遞進,科學、嚴謹。通過分析問題、定目標、定措施、實施、檢查、監督、討論,師生共同改進與創新,促進質量和管理水平提升。過程有利于現場控制,保證“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避免管理真空,師生均有收獲。
5.3.2 教學不足 花費時間長,教學設計困難大,教師素質要求高,涉及面廣,要有一定管理經驗和應變能力,學生要參與活動。
應用PDCA循環管理規則,可規范管理行為,有利于管理和監控,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適應現代教育需要,符合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PDCA管理循環的優勢:目的性強,通過發現和解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教學方法,學生學會解決問題,使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針對性強,PDCA循環針對具體問題設定,教師自身素質不同,設定的PDCA循環不同,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學生可以從中學到不同的方法;全員參與,每個人用不同的視角去解決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收獲,真正實現集思廣益。
實踐證明,PDCA循環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過全面、動態、系統的管理工作,每個循環每次解決一個小問題,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保證了師生間的互動,建立了良好師生關系,為改善教學效果打下良好基礎,提高了師生滿意度,為教學質量提高提供保障。
[1]宮玉花.護理管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
[2]李繼平.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G424.2
B
1671-1246(2015)07-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