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華嬋,李東風,陳欣彤
(湛江衛生學校,廣東 湛江 524000)
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體格檢查教學中運用的實踐與思考
涂華嬋,李東風,陳欣彤
(湛江衛生學校,廣東 湛江 524000)
目的 探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在中職體格檢查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將我校2011級農村醫學專業學生隨機分成對照組及實驗組,對照組采用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結果 實驗組技能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95.7%的學生對該教學方法滿意。結論 運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溝通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
教學做一體化;體格檢查;診斷學基礎
我國執業醫師法明確規定,農村醫學專業學生從業前必須取得助理醫師資格。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包括技能考試及綜合筆試兩部分,技能考試及格者方才參加綜合筆試。技能考試采取分站式考試,其中第2站考試內容為體格檢查和基本操作技能。在農村醫學專業診斷學基礎教學中,體格檢查是核心內容,是每個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體格檢查教學實踐性強,如何在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會學生查體技能,掌握溝通方法,讓中職生成為合格的基層醫療工作者,是我們一直探討的課題。我校自2012年以來,在農村醫學專業診斷學基礎課程體格檢查教學中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取得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1級農村醫學專業學生共92名,入學隨機分成1班、2班,年齡16~36歲。1班為對照組,46人(男生29人,女生17人);2班為實驗組,46人(男生28人,女生18人)。兩組學生的入學成績、已修科目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
1.2 教材
兩組均選用李煥章主編的衛生部規劃教材《診斷學基礎》。對照組按傳統“理論講授—教師示教—學生練習”形式開展分段式教學;實驗組根據基層醫生崗位技能要求,將體格檢查內容按操作項目分成若干模塊,圍繞操作目的、用物、方法、結果以及臨床意義方面將教材內容重組,讓學生在動手中掌握體格檢查知識和技能。
1.3 教學方法
(1)對照組采用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以理論教學為主,先開展理論教學再開展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課時比例為2~3∶1。理論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理論知識學習結束后再到實訓室上實踐課。實踐課中學生先觀看錄像,然后教師示教,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最后抽查總結。
(2)實驗組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教學均在實訓室進行,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將教材內容整合后開展教學。教師課前指導學生預習,上課時利用多媒體設備講解基本理論知識及相關陽性體征,學生結合圖像理解深刻,同時觀看體格檢查錄像,對操作手法產生感性認識,教師再次示范操作,學生邊看邊做,教師巡視指導,最后抽查總結。例如在肺部聽診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3種正常呼吸音的特點,課上教師直接在一學生身上示教聽診,學生一邊聽教師講授,一邊學習聽診正常呼吸音操作,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相互操作,確定正常呼吸音的聽診位置,掌握相應呼吸音特點,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此外,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其主觀能動性。
1.4 評價指標
(1)體格檢查內容授課結束后,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鞏固練習,并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項目參照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技能考試,統一評分標準,學生隨機抽簽,采用監考人員與學生一對一的方法考核。(2)在兩組學生中開展不記名調查。
1.5 數據統計方法
將學生技能考核成績錄入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向兩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92份,回收92份,回收率100.0%。
2.1 技能考核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體格檢查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結果顯示:實驗組技能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學生對兩種不同教學方法的評價結果[n(%)]
3.1 教學做一體化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體格檢查教學中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模式,符合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對培養以能力為本位的中職農村醫學專業學生起到了理論知識具體化、技能操作規范化的作用,較好解決了該課程難教、難學問題。在傳統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難記易忘,學習興趣低,加上從理論到實踐有時間間隔,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1]。在體格檢查教學中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教學場所設在實訓室,師生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調查顯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培養學生團結協助精神,提高學生技能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課程目標與專業培養目標一致。
3.2 教學做一體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根據培養目標要求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能力本位特點,從以教師為中心“教給”學生向以學生為中心“學會”轉變,從以教材為中心向以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為中心轉變,從以課堂為中心向以實驗室為中心轉變[2]。在體格檢查教學中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驗組學生操作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表2顯示實驗組97.8%的學生認為能激發學習興趣,93.5%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學習效率及解決問題能力,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滿意度達到95.7%,充分說明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可提高農村醫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其職業素養。
3.3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需要“雙師型”教師主導
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要求執教者必須是“雙師型”教師,應熟悉教材,具有整合教材內容的能力,重視教學設計和教學環節銜接;必須堅持臨床實踐,了解臨床工作現狀和發展;其本身就是執業醫師,專業理論知識扎實,技能操作規范;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深厚的人文素養。
針對中職生普遍文化基礎差、自我約束能力弱、好動、缺乏責任感等特點,教師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醫學圖片、視頻,讓學生直觀認識異常體征及規范的操作手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欲;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靈活采用情景教學法、PBL教學法等多樣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語言溝通能力、團結協作精神、人文關懷意識、職業道德等職業素質和工作能力。
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基礎,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為使改革深入持久進行下去,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理論,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膽實踐,同時善于借鑒不同類型學校及專業教學改革經驗。
[1]盧玉仙,高薇,孫靜,等.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0(1):13-14.
[2]常明,馬朝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J].職教通訊,2011(14):52-53.
G421
B
1671-1246(2015)07-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