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懷筍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項目教學法在中職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盧懷筍
(江門中醫藥學校,廣東 江門 529000)
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不足,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而項目教學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項目教學法;生理學;綜合能力
項目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項目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各環節的基本要求。項目教學法的應用,轉變了傳統教育觀念及方式,不再將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目標,或者說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這一學習過程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同時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知識去解決具體問題,提高綜合能力。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歐美諸國紛紛倡導“主題探究”與“設計學習”活動;日本在新課程體系中專設“綜合學習時間”;臺灣地區推行新的課程體系中“十大能力”的第九條規定“激發主動探究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條規定“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國內地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推行研究性學習,改變學生單純、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學習環節,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以及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的機會[1]。
生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也是一門橋梁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醫學課程的重要基礎。傳統教學常用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情及主動性,沒有生動地展示理論與實際之間的密切關系,不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而項目教學法可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學生學習生理學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及主動性,從而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
2.1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在生理學教學中,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選出76名在校生為研究對象,將40名2012級康復醫學班學生作為實驗組,36名2011級康復醫學班學生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采用項目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內容選擇“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一節。實驗組在理論授課前布置實驗內容,學生自行分組進行資料收集及實驗方案設計,再結合實驗室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實驗安排。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組根據預先討論好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并觀察刺激的種類、刺激與反應的關系、興奮與興奮性的關系,最后討論本次實驗對今后的臨床工作(如護士注射)有何指導意義。實驗課結束后,教師再把“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這一節的理論知識詳細講解一次。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先理論授課,再實驗驗證。兩組在完成理論授課和實驗后,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統一使用“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相關理論試卷進行測試,并將兩組測試成績用統計學方法進行處理。
2.2 結果分析
由表1可知,實驗組測試成績高于對照組,經t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這表明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的實驗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比對照組學生好,說明項目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優于傳統教學法。
表1 兩組測試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測試成績對比(±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人數4 0 3 6成績8 0.2 3 ± 1 2.2 7 7 0.5 6 ± 1 8.2 9 2.6 6 8<0.0 5
當前,職業教育大多還是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被動聽課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這種機械學習方式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而且由于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被動接受知識,無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習熱情不高,易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學改革的關鍵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而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施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信息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個逼真的情境,還原知識產生的背景,恢復其原有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讓學生融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其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變被動式學習為積極主動式學習[2]。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實現了3個實質性的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任務為中心、由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轉變為以知識應用為中心。這在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3]。
(1)授課對象是中職生,其獨立工作能力及綜合素質普遍不高,教師選題不宜太深、太廣,以免學生難以獨立完成,且選題一定要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項目實施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查閱相關資料,采用少批評、多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時刻提醒組員之間要多溝通,爭取自己動手完成相應任務。同時教師也要加強監督、檢查,避免個別學生偷懶,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3)在實驗結果討論環節,盡可能讓學生自己總結,相互糾正錯誤,教師只做最后的歸納總結。
[1]成穎,任曉勇.項目教學法在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1):169-170.
[2]盧楷鋒,董雅潔.多種教學方法在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體會[J].承德醫學院學報,2009(2):223-224.
[3]李妍.項目化教學在發展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0(12):91-92.
G424.1
B
1671-1246(2015)07-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