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暢,姚文華,徐茂錦,李兆申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上海 200433)
淺析標準化病人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作用
孫 暢,姚文華,徐茂錦,李兆申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上海 200433)
目的 將標準化病人應用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評估其教學效果。方法 以我院內科基地擬2015年出站的59名規培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教改實驗組與傳統教學組。分析兩組問卷調查結果及考試成績,評估教學效果。結果 與傳統教學組相比,教改實驗組學習興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患者的溝通能力以及病例分析成績更好;而對教師的滿意度以及基礎知識考核成績,兩組無顯著性差異。結論 應用標準化病人有助于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效果。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化病人
醫學教育是終生教育,包括醫學院校基本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其中,住院醫師培訓是臨床醫師必經的基礎訓練階段,也是醫學生畢業后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臨床醫療技術骨干的主要途徑,對提高住院醫師素質、醫療質量和醫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上海市擁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院39家,培訓基地288個,累計招錄住院醫師6 089名。雖然規范化培訓已取得許多成績,但仍有一些缺陷與不足。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無論是三級甲等醫院還是二級醫院都存在收治病種不夠齊全問題,原因是醫院科室在收治患者時,主要收治符合本科醫療特色的病種。這一做法雖然對科室發展和患者救治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對于規范化培訓來說卻是目前無法回避的弊端。
標準化病人是從事非醫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經過培訓后能扮演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在專門設計的表格上記錄并評估醫生操作技能,充當評估者和教師。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標準化病人作為教學媒介進入醫學教育領域,被廣泛用于教學和查體、采集病史等臨床技能考核中,為學生提供了練習機會,并為評價教學質量提供了部分依據,是國外醫學院校十分流行的一種教學和考核方法[2]。
因此,在教改實驗組,我們將標準化病人應用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作為對臨床病種不全的補充;而對照組中不全的病種通過教師課堂講授方式進行學習。以我院消化科為例,該科醫療特色為膽胰疾病,而較少收治肝硬化等疾病患者,在本研究中,我們以此病為例,觀察教學效果。
1.1 標準化病人的招募與培養
從社會招募無醫學背景的志愿者,要求是學歷高、語言表達能力強并具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健康人[3]。最終培訓4名志愿者為肝硬化標準化病人。培訓分為3部分:(1)肝硬化基本知識,包括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輔助檢查以及治療原則;(2)描述病史,要求符合肝硬化典型癥狀,達到統一標準,并且以通俗語言進行陳述;(3)綜合演練,從而形成逼真的標準化病人。
1.2 研究對象
教改實驗組:長海醫院內科基地擬2015年出站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員,共30人。
傳統教學組:長海醫院內科基地擬2015年出站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員,共29人。
1.3 研究方法
教改實驗組在“肝硬化”單元采用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傳統教學組采用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法。兩組課時數均為3學時。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具體為:先進行2學時的標準化病人教學,由規培生對標準化病人進行病史采集和查體,教師點評示教并帶領學生分析病例,再由帶教教師進行1學時的肝硬化知識教學補充。傳統教學法則是帶教教師先帶領學生觀看肝硬化相關教學錄像2學時,然后進行1學時教學補充。兩組授課教師相同。
1.4 檢驗項目
問卷調查:兩組在課程結束后均進行有關“肝硬化”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12道題目,分別涉及學生對本內容的學習興趣、對教師滿意度、與患者溝通能力的鍛煉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4方面[3]。
試卷分析:兩組進行考試,試題包括基礎知識和病例分析。
1.5 統計方法
對問卷調查結果采用χ2檢驗,對考試成績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全部數據使用SPSS 17.0軟件分析。
與傳統教學組相比,教改實驗組床邊問診及查體標準化病人應用激發了學生對肝硬化疾病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大大增強了與患者溝通能力。而對教師的滿意度,兩組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問卷調查結果(%)
教改實驗組病例分析成績高于傳統教學組(P<0.05)而基礎知識成績兩組無明顯差異。
表2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s,分)
組別 基礎知識成績 病例分析成績教改實驗組傳統教學組P值8 3.2 ± 6.9 7 9.2 ± 9.9>0.0 5 8 0.0 ± 1 1.7 7 1.4 ± 1 1.6<0.0 5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培訓機構和醫學生的熱情參與[1]。這就要求各培訓基地不斷總結、創新、探索教學方法和技巧,切實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
將標準化病人應用于規范化培訓,作為病種不全的應對,最大限度地模擬臨床真實情況,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知識掌握程度以及醫患溝通能力都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標準化病人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思考及解決問題,而教師則從教學主導者變為引導者。這一簡單的身份轉變,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我們堅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為廣大醫療機構輸送更多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高質量臨床醫學人才。
[1]彭遠慧,林萍.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提高臨床醫學人才質量[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6,6(10):764-767.
[2]趙華棟,魯建國,何顯力,等.普外科臨床見習中應用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2):403-405.
[3]魯明,沈楊,樊東升.標準化病人教學在神經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18-19.
G192.3
A
1671-1246(2015)07-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