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芳
(騰沖縣荷花畜牧獸醫站,云南騰沖 679117)
淺談山羊痘疫情防控的幾點認識
王德芳
(騰沖縣荷花畜牧獸醫站,云南騰沖 679117)
山羊痘,俗名羊天花,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性人畜共患傳染病。2014下半年騰沖縣傳入山羊痘疫情,給養殖戶帶來了很大損失,對養羊業造成了極大危害,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本文針對騰沖縣荷花鎮該病發生的情況進行分析,談幾點認識并結合自身實踐提出幾點防控措施。
山羊痘;認識; 防控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以全身皮膚、有時也在黏膜上出現典型痘疹為特征。1997年被國際獸疫局(OIE)列為A類重大動物傳染病,在我國該病屬一類動物疫病。
⑴山羊痘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病毒傳染病,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發生在冬末春初,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疫情擴散迅速的特點。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損傷的皮膚或粘膜傳染,被感染的飼料、飲水都可成為傳播媒介。
⑵通過對比發現,不同品種感染羊痘病毒的情況也不一樣,本地黃山羊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均高于努比亞山羊的發病率與死亡率。見表1:
病羊最初精神沉郁,體溫明顯增高,可達41~42℃,食欲減退或廢絕。結膜腫脹潮紅,流淚,流粘性鼻液,2~3d后出現本病典型癥狀,即在羊體無毛或少毛的皮膚和粘膜上發生痘疹,如:眼周圍、唇、鼻頰、四肢內側、乳房、陰唇、陰囊、包皮及尾內無毛處。懷孕母羊多出現流產,羊痘可并發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關節炎癥,多數病羊會引起敗血性死亡,少數可自然恢復。
剖檢可見胃粘膜、腸系膜有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半圓形結節,嚴重的可形成糜爛或者潰瘍。咽喉部、支氣管粘膜也常常有痘疹,肺部成大理石樣硬塊結節以及卡他性肺炎區,體表皮膚呈典型的痘疹病理變化。
一方面可根據山羊痘實驗室診斷方法如:感染雞胚病變、電鏡檢查、瓊脂擴散試驗等進行診斷。另一方面可根據臨床癥狀如:毛稀處、乳房、四肢內側、陰唇、包皮、尾部發生丘疹、水泡、膿瘡、或干痂等病變來診斷,但要注意與”口蹄疫“相區別。
5.1 免疫存在漏洞,羊群常年保護率不高
該地養羊戶少,并且多是散養戶,以前從未發生過羊痘疫情,導致養殖戶防疫意識淡薄,不注重打羊痘疫苗。加之羊痘不屬于強制免疫病種,很少養殖戶會自行進行羊痘疫苗接種。另一方面,我們使用的羊痘疫苗是弱毒苗,既有一定的副作用,免疫反應的比例較高,還容易造成懷孕母羊流產,畜主有“畏免”心理。還有,影響免疫的因素很多(注射難度大、疫苗的質量、疫苗的運輸和保貯存方式、個體差異、母源抗體水平、營養和動物的生存環境等)客觀上造成了免疫漏洞,也增加了感染該病的風險。
5.2 流通環節難于監管
目前,由于畜禽交易活躍,流動頻繁。參與畜禽流通的眾多販運和加工的從業者對畜牧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一有疫病發生,這一類人往往又成了疫病的傳播和擴散者。尤其是屠宰加工戶,他們往往對自身和運輸工具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就千家萬戶亂竄收購。更有甚者明知是病羊,貪圖便宜,為了賺取豐厚的回報。昧著良心偷偷買賣、運輸、屠宰加工、銷售病豬。加之上述的免疫漏洞存在,往往會造成疫病的大面積傳播和擴散。

表2 接種和未接種羊痘疫苗羊群感染羊痘病毒情況表
5.3 疫情預警機制不全、疫情信息共享不暢
《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了動物疫病的上報和發布機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疫情。加之各地之間往往對疫情動態諱莫如深。導致相鄰行政區之間發生疫情已經威脅到自己了還一無所知。無形中失去了主動應對疫情的先機,當疫情傳入時,只能是被動的控制、撲滅了,費時、費力、費財,疲于奔命,所有措施只能是亡羊補牢了。
5.4 養殖管理方式落后造成疫病多發和頻發
散養戶規模小、品種差、養殖戶防疫意識淡薄、防疫措施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大多在居家庭院內飼養畜禽,人畜混居,衛生條件惡劣,人與畜禽長期密切接觸,一旦發生動物疫情,很容易交叉感染造成疫情流行。
6.1 預防
⑴加強飼養管理,注重環境衛生,建立嚴格的消毒防疫制度,提高羊群的免疫力。
⑵嚴禁從疫區購買羊只及羊肉、羊毛、羊皮等產品。
⑶進行預防接種,建立強有力的免疫帶。
未發生疫情時 免疫接種一直是人類對付各種疾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山羊可用山羊痘細胞化弱毒凍干疫苗,每年定期接種,接種時按瓶簽注明的頭份數,每頭加0.5ml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稀釋,不論品系、大小(除孕羊外),在尾根部或股內側皮內注射0.5ml,3個月內的哺乳羔羊在斷奶后應加強免疫1次,免疫期為一年。要注意的是,為防止懷孕母羊流產,孕羊等產后15d再進行接種。
受威脅時,在受威脅區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建立強有力的免疫帶,切斷傳播途徑。
發現疫情時,必須對患羊立即采取封鎖、消毒等措施,同時,避免健康羊到疑似被污染地區放牧,并及時組織實施緊急疫苗接種。這種情況下,只要是還未發病的易感動物包括同群畜都必須接種,不管羔羊還是孕羊一律按照0.5ml尾根部或股內側皮內進行注射,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羊群感染羊痘的幾率。注意:在緊急免疫接種進程中技術人員要特別注意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以免無意識的病毒擴散。
實踐證明,疫苗接種是最行之有效的防控山羊痘的方法。不論在什么情況下,接種了山羊痘疫苗的羊群比未接種的羊群發病率、死亡率都低。見表2:
6.2 治療
⑴對病羊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藥水、硼酸軟膏、四環素軟膏等。
⑵對繼發感染的羊只,肌肉注射青霉素80萬~160萬國際單位,每日兩次,或用10% 磺胺嘧啶鈉注射液10~20ml肌肉注射,每日3次。
⑶采取中藥療法。方法:金銀花100g、黃連100g、黃岑100g、柴胡50g、梔子50g、地滑皮50g加水10L,文火煎至3.5L,用紗布7層過濾3次,裝瓶滅菌,皮下注射,大羊每次10ml,小羊每次5ml,每日兩次。
羊痘作為一類動物疫病,傳染性很強,對生產的危害也非常大,我們所提出的治療方法只是為了緩減病情,防止繼發感染,并不能完全治愈羊痘,一旦發現羊痘就為時晚矣。所以,我們提倡防重于治,在進行羊生產時,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尤其要注重羊痘疫苗的接種。
[1] 許樂仁,周碧君.山羊痘的研究概況[J].內蒙古畜牧科技,2003,(4):13-15.
[2] 郭愛珍,姚火春.山羊痘爆發流行的診斷[J].中國獸醫雜志,2001,37(9):14-15.
[3] 萬向紅.山羊痘的發生與防治[J].農村百事通,2015,(4):51-52.
[4] 喬忠.畜禽傳染病免疫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