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法國發(fā)生恐怖襲擊事件;11月19日,我國公民樊京輝被“伊斯蘭國”(IS)殺害;11月21日,3名我國公民在馬里人質劫持事件中遇害。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強烈譴責“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殘忍殺害中國公民這一暴行,就我國公民在馬里人質劫持事件中遇害作出重要批示,向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公敵,中國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堅決打擊任何挑戰(zhàn)人類文明底線的暴恐犯罪活動。
一連串的恐怖襲擊事件讓人心有余悸,世界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危險因素,一旦不幸碰上了,該怎么辦?
留意那些與普通人行為舉止不同的人
當你逛商場或市場,甚至在你到達新學校的第一天時,首先,要牢記出口的位置,最好是多個出口的位置。其次,觀察那些似乎足夠牢固、在需要時可以用來遮蔽的大型物品或物體的位置,如固定間隔而立的柱子等。還有,在公眾場所,要特別注意與普通人的行為舉止不同的人。
從來沒有聽過槍聲的人常常會把它比作引擎回火或者是響亮的鞭炮聲。在商場或教室等封閉的環(huán)境中,武器的射擊聲是截然不同的。有人認為射擊會產(chǎn)生燃燒硫黃和火藥的氣味,然而,現(xiàn)代彈藥使用的是無煙火藥,實際上是無味的。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相信的感官是你的耳朵,射擊的聲音是不會被弄錯的。
不惜一切代價避開火力殺傷區(qū)
緊鄰射擊點的地方叫作火力殺傷區(qū),或稱為X區(qū),你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開火力殺傷區(qū)。如果你能在這種伏擊的前10秒鐘幸存下來,你活下來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要迅速反應,馬上離開。通常,應聲趴到地上或平躺下是人們直覺上首先要做的事情,但不要只是護住你的頭,并心存僥幸。你必須立即放低身子開始移動。如果你能沖向你早先確認的可以作為掩體的遮蔽物,就要馬上奔向你的掩體,姿勢要盡可能低。
不管你選擇什么作為掩蔽處或躲藏處,不要很多人聚成一團。在這種情況下,擠在一起的人形成了較大的和更有吸引力的攻擊目標,一發(fā)子彈就能穿透幾個人的身體。找到最初的掩蔽處之后,你要繼續(xù)遠離槍手,從一個掩蔽處轉移到另一個掩蔽處。開始你必須低姿匍匐前進,但當你離槍手越遠,你的移動速度就可以越快,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你甚至可以全速奔跑。
在你和暴徒之間要盡可能多地設置障礙物
雖然你已經(jīng)脫離了火力殺傷區(qū),但遭受槍擊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繼續(xù)保持較低的姿勢(略微彎腰弓背,將身體的重量壓到腳前掌內側),繼續(xù)從一個隱蔽處移動到另一個隱蔽處。身體離墻30厘米。當子彈擊中墻壁彈離之時,它傾向于沿墻而下,大約會落在離墻15厘米遠的地方,如果你靠著墻就會被擊中。
一旦成功地離開火力區(qū),你還需要快速移動,因為槍手可能正尾隨著你,所以不要冒險。在你和槍手之間要盡可能多地設置障礙物,比如,隨手關門,或者將商品推翻一地,使試圖追趕的槍手變得更難以通過。
當你感覺藏身之處相對來說只在短時間內是安全的話,這時,就是進入下一個求生階段的時候。首先,檢查你有沒有受傷。可能的話,要快速喝一次水。接下來,厘清你手中掌握的可進一步提供幫助的資源有什么。比如,有什么東西可以打破窗戶玻璃,或者有什么東西可以用作移動盾牌?此外,脫掉多余的或色彩鮮艷的衣服,扔掉不需要的隨身物品環(huán)顧四周,看能否找到可以幫助你逃離的東西、有助于運送傷員的東西、可以充當武器的東西。
遇到執(zhí)法警察,要將手里的武器遠遠扔開
有些時候,唯一的出路就是戰(zhàn)斗,總會有你的行動路線受到限制只能與槍手較量的時候。一旦發(fā)起攻擊,目標就是盡最大努力去攻擊攻擊者的武器,使其偏離目標。如果攻擊者手中持刀,你的目的就是保持距離。當你打算從出口逃離,認為遇到執(zhí)法人員的可能性很高時,你必須兩手空空,將所有的武器遠遠地扔到地上,雙手高舉,伸向空中,大聲喊叫:“自己人,我們沒有武器。”要不停地大聲重復這句話。
(摘編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