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因地制宜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作為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通江縣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在“扶貧小額貸”、“特色產業貸”、“扶貧搬遷貸”、“巴山新居貸”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多渠道增加扶貧開發資金,使金融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創新“扶貧小額貸”。為解決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的資金短缺問題,通江縣統籌金融、扶貧、財政等部門創新推出“扶貧小額貸”金融服務。按照“一授、二免、三優惠、一防控”(即授信,免擔保、免抵押,優惠貸款期限、貸款利率、扶貧貼息,風險防控)的辦法,將全縣32782戶貧困戶優先納入信貸支持。科學設定評級體系,為貧困戶量身定制誠信狀況、勞動力占比、勞動技能、上年度人均純收入等四項指標進行評級,在此基礎上合理確定授信額度。同時,縣財政安排足額專項扶貧貼息資金,按年利率5%予以貼息,切實減輕群眾利息負擔;設立扶貧小額貸1500萬元風險補償金,每個貧困村由幫扶部門籌集不少于10萬元的擔保基金,出現風險由政府、銀行共同組織評估定損、共同補償,將貸款風險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全縣建檔立卡精準識別貧困戶評級率、授信率分別達100%、86.5%,累計授信6.4億元,首批為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000余萬元,今年底可突破6000萬元。
提供“特色產業貸”。通江是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食用菌、茶葉和中藥材、干果、生態養殖業等特色產業是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縣委、縣政府設立農業擔保基金600萬元、小微企業與特色產業發展基金500萬元,組織縣內金融機構推出“特色產業貸”,加大對專業大戶、專合組織、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帶動了全縣近15萬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全縣已累計發放特色產業貸款近兩億元,縣信用聯社單次為巴山牧業公司貸款4000萬元,帶動2000余戶貧困戶從事巴山土豬養殖;為巴山紅獼猴桃專業合作社貸款1500萬元,帶動1200余戶貧困戶從事紅心獼猴桃種植。
實施“扶貧搬遷貸”。為改善群眾生存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取四川省農發行支持,實施“扶貧搬遷貸”,主要用于農村易地搬遷安置群眾的住房搬遷和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目前,通江縣已經注入財政資本金3.1億元,獲得省農發行發放的全省首筆易地扶貧搬遷貸款8億元,可建安置點54個,安置房23萬平方米,實現1萬余人搬遷安置。

推出“巴山新居貸”。為解決部分群眾建房難,縣委、縣政府設立專項信貸風險補償金1000萬元,組織金融機構推出“巴山新居貸”產品,用于轄區內農戶災后重建、農村危舊房改造,農村重點鎮、中心村和聚居點農房建設,重點工程移民搬遷和自行建設住房等。探索利用群眾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房屋所有權等資源進行抵押貸款,采取個人申請、多戶聯保、周轉使用、責任連帶、分期還款的管理辦法,按照“農戶申請—村級證明—鄉鎮認定—銀行調查—建檔—評級—授信—審批—發放—管理—收回”的程序,及時為群眾發放貸款。
目前,全縣已累計發放“巴山新居貸”4億多元,預計到2020年可累計發放10億元,支持6個中心鄉鎮、81個中心村和532個農村聚居點建設,支持全縣5.27萬農戶完成農村土坯房改造。
(作者系中共通江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