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理念是發展戰略的靈魂,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成果在價值層面上得到認同的前提。發展理念在發展進程中得以實現的程度,取決于發展理念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倡導公平正義,回應人民期盼,讓發展在更廣范圍內、更大程度上、更高水平上造福于全體人民。
共享發展要求實現公平正義,促進人人參與。人人參與是共享發展的必要條件,一個人民群眾普遍參與的發展過程,才能實現發展成果的共有與共享。就現實價值而言,人人參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浪潮自東向西的梯次推進,以及伴隨而來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保障水平的漸次提高,都需要調動好、運用好勞動這一重要的生產要素。一個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才有可能形成推動發展的持久性力量。人人參與,要求有公平的發展機會,讓每一個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辛勤勞動的應有回報;人人參與,就要有彰顯正義的制度保障,讓每一個人都相信,勞動能夠創造價值,創新能夠實現價值。實現公平正義,才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讓每一個人都參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來,為實現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共享發展要求創新發展手段,激勵人人盡力。要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的轉變,破解當前的發展難題,必須營造一個激勵人人盡力的發展氛圍。優化經濟結構,進一步做強第二產業,加快第三產業發展,要求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創造力;增強發展動力,提升各類生產要素配置的合理性,尤其是勞動、技術等關鍵性要素,進一步提高發展動力的可持續性,也需要依靠人人盡力;補齊發展短板,需要針對問題,區別應對,沒有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難以實現;化解社會矛盾,實現和諧發展,既需要人民群眾的主動參與,更需要人民群眾的自覺維護。人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物質層面上的發展,也包括精神層面上的發展。激勵人民群眾盡心謀發展,盡力推發展,需要創新手段,讓人民群眾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在未來五年,我們必須加大社會保障體系的支持力度,為每一個人發展提供基本的保障;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貧困群體獲得實現自身發展的機遇與能力;普及教育和提升教育質量,主動矯正收入分配差距,為每一個人發揮自身的天賦打開機遇之門。
共享發展要求堅持發展共識,實現人人享有。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人人享有既是共享發展所蘊含的價值理念,也是共享發展的目標。要實現人人享有,就必須堅持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指出,“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要務。這既是規律,更是共識。要實現人人享有,就要遵循發展規律,形成發展共識。必須認識到,人人享有,不是低水平的分配,而是高水平的共享;人人享有,不是在原有發展模式中復制已有的成熟經驗就能實現的。我們不可能以現有發達水平人口消耗資源的方式來實現人人享有。必須形成發展共識,以共識凝聚發展力量,匯聚發展智慧,在創新發展的進程中實現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開放發展,打開共享發展這一發展理念前所未有的實踐空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塑造新的發展力量,為我們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省委黨校)
責任編輯:舒小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