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目標,丹棱縣堅持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突出“五個抓嚴抓實”,加快了貧困村脫貧“摘帽”、貧困戶脫貧的步伐。
抓嚴抓實駐村幫扶。“第一書記”、聯系部門、駐村干部、鎮村干部組成調研組,集中1個月時間進村入戶,摸清家底,制定“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工作臺賬。建立“1+1+1+1+X”駐村幫扶機制,每個貧困村成立1個工作組,選派1名縣級領導、1名“第一書記”和2名以上駐村干部,實行責任包干制和干部輪換制。按照產業落后、基礎落后、技能落后等三類不同情況,對應選派農口、基建、人事勞動等部門“一把手”擔任相應村“第一書記”,并建立“兩單一簿一本”監管制度,人手印發一套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四個當天”臺賬簿和民情日記本,力促“第一書記”履職盡責。
抓嚴抓實宣講培訓。聯系市、縣兩級領導帶頭進村宣講中央、省、市全會精神,講明扶貧目標、脫貧路徑、政策措施等。制定駐村干部兩年培訓計劃,與清華、浙大等知名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定期開設現代農業、旅游開發、城鎮規劃等專題培訓班,提升駐村干部扶貧能力。實施貧困村“扶志扶智扶能”工程,組織村組(后備)干部、農村青年、大學畢業生等重點群體,舉辦種養技術、旅游服務、企業務工等特色培訓10期以上,提升貧困地區發展內生動力。
抓嚴抓實項目實施。充分依托市、縣兩級聯系部門行業特點和資源優勢,每年向貧困村傾斜項目資金,特別是省定貧困村傾斜項目資金達30%—50%,相關項目資金直接用于扶持貧困戶達10%以上。統籌危房改造、地質避險搬遷戶,利用原王場鄉政府舊址和張場鎮,規劃建設2個聚居點,打造扶貧移民工作成就新亮點。按照“長短結合、種養結合”原則,重點實施“路水電”三大基建工程、種植業“125工程”和養殖業“135工程”;采取“農旅融合、一三互動”方式,力爭將4個省級貧困村列入全省旅游扶貧試點,對接川旅集團規劃建設“國家鄉村公園”,打造生態康養勝地,預計兩年可實現貧困村“摘帽”,使475戶脫貧。

抓嚴抓實考核考評。建立駐村扶貧工作紀實制度,制定駐村臺賬、工作臺賬、群眾問題意見“三本臺賬”,采取“一村一簿”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對貧困戶信息、項目推進、資金使用等情況“兩公示一公開”。制定“一月一查”工作推進制度,組成扶貧工作專項督導組,每月深入貧困村查看項目現場、隨機走訪貧困戶、聽取“第一書記”匯報,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將扶貧工作納入目標績效考核,對未完成任務的實行“一票否決”,取消“評優”資格,并直扣40%目標考核總分。
抓嚴抓實黨建引領。實施“夯實基層、保障基礎”黨建工程,統籌選派年輕干部、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大學生等優秀人才到產業黨支部鍛煉,幫助貧困村聯系項目和資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創新鄉村治理體系,在4個省級貧困村試點開展“村集中活動日”活動,每月固定一天組織村民開展活動,集中抓黨建、議村務、普科技、學法治、促交流,有效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作者系中共丹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