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市天宮鄉大膽嘗試“一約三評”的治村工作方法。用“村規民約”規范老百姓的言行舉止,開展“干部評等、黨員評星、家庭評美”的“三評”活動,評出了滿意,評出了動力,也評出了鄉村美麗,實施一年多來,取得了良好效果。
“村規民約”:約束村民的“鄉土法規”
今年初,天宮鄉天宮院村制訂了十條“村規民約”,并對違規人給予全村通報、批評教育等處罰。該“村規民約”經過“三上三下”的征求意見和反復修改最后交由村民代表大會審查通過,當天共有286名村民積極參加,有278人投票表決通過,村民踴躍參與并在承諾書上簽字。
“制定‘村規民約’主要是為了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培養良好的民風。”天宮鄉黨委書記鐘源說。
在天宮鄉,首先制定出“村規民約”的天宮院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現在其他7個村也紛紛出臺了“村規民約”。對于將“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納入“村規民約”,天宮院村村民鄧洪江表示,“現在這個提倡很好,既減少了污染又防止森林火災!”他響應號召,把秸稈砍成小結,腐爛后直接還田。
天宮院村一戶農民修路,請來履帶式挖掘機,把修好的公路弄壞了幾處,被村民發現違背了“村規民約”,自罰1000元維修,并向村民作了檢討。
干部評等:讓責任與壓力同在
在天宮鄉,各村干部會定期對一段時間的工作進行述職,由黨員群眾進行滿意度測評,通過曬成績,來接受群眾的測評。根據民主測評和調研走訪的實際情況,對村干部進行劃格定等,好的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差的進行點名批評,該撤的撤,該歇的歇。
天宮院村監委主任鄧國權以前大部分時間在做自己的生意,很少關心村上的事情,黨員和群眾提出意見后,他虛心接受改正,現在工作很積極;寶珠寺村黨支部是個后進黨組織,該鄉通過評等后認為一些干部不能勝任,勸其村主任辭職,村副主任羅某被誡勉三個月;西河塘村村副主任繆朝文當上干部后在班子配合上不積極,通過評等后現在主動參與村上的工作。
“作為村干部我們時時感覺肩上的責任重、壓力大,以前那種想混日子、磨洋工的工作方式已經無法蒙混過關了,使我們干部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西河塘村黨支部書記張吉林說。

黨員評星:無職黨員亮出“身份”
天宮鄉以前有句口頭禪:“黨員不黨員,只差兩毛錢。”說的就是農村黨員不履職盡責的現象。怎樣讓農村無職黨員發揮好應有的作用,天宮鄉推行農村黨員評星活動,包括“安全星”、“環保星”、“和諧星”、“致富星”等,進一步激發無職黨員干事創業動力。
龍山驛村十一組的繆永徽是一個孤寡老人,也是低保戶。村上的黨員輪流為她挑水、送糧、砍柴,關愛和照顧讓老人頤養天年。天宮院村黨員王艷華在村上修路的20天時間里自愿當質量監督員,為施工方免費燒開水,工程做完了,為了表達對村支部和施工隊伍的敬意,自辦了四桌壩壩宴感謝。村里為了表彰她,給予她1000元獎勵,她卻把獎金捐給了家庭更加貧困的村民。
黨員評星開展以后,黨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有效解決了農村無職黨員“無權管事、不會理事、無法辦事”的問題。
家庭評美:戶戶爭創“白富美”
天宮院村是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當地以“孝、誠、和、美、勤”的標準,評選“美麗家庭”農戶,增強村民的榮譽感,形成講衛生、愛清潔、比健康的良好氛圍。
西河塘村村民張林以前家庭環境很差,經濟發展沒有門路。今年在當地黨員干部的幫助下,他硬化了院壩,而且對房屋的立面進行了風貌整治,承包了10畝魚塘,種植香水睡蓮,不但賣得好,而且還獲得農民藝術節嘉賓的好評。
在天宮鄉,對于家庭環境的改善,農民喜上眉梢,農閑的季節,他們還經常到農家書屋、村博館和文化廣場參加讀書活動和廣場舞演出,農民們說現在住的條件改變了,更要注重精神文化上的追求。
“一約三評”家喻戶曉,潤物細無聲。天宮鄉鄉長王毅說,“一約三評”的開展使鄉風民風更加淳樸,黨員干部的干事創業激情倍增,充滿活力。“我們將進一步把村規形成鄉約,形成常態化的管理制度,把基層民主治理和依法治村結合起來,提高村民自治,不斷提高村民和黨員干部參與村級公共事務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閬中市委報道組)
責任編輯: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