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共建共享”黨建新格局
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黨組織設置形式、城鎮居民、農民就業方式等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單靠傳統的黨建模式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變化趨勢,更無法解決許多新產生的問題和矛盾。
本期所報道的珙縣巡場鎮、江安麻衣新農村片區和成都市溫江區永寧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基層黨組織主動適應新變化,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抓好社區黨建工作,通過大力整合轄區黨建資源,為企業、居民、農民提供了優化創業環境、提供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等一系列貼心服務,構建起“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難事共管”的黨建新格局。
燈光明亮、琳瑯滿目的閱覽室里,一群小學生正安安靜靜地讀書;旁邊,幾個佩戴志愿者徽章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耐心輔導他們的功課……在珙縣巡場鎮南井社區服務中心,每天下午都會出現這樣溫馨的場面。
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過程中,珙縣主動適應群眾服務需求、活動領域和城市風貌的變化,自覺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抓好社區黨建工作,通過大力整合社區黨建資源,為城鎮居民提供了內容豐富的社會化服務。

社區陣地提檔升級
“辦完事還可以跳跳廣場舞,然后不慌不忙去買菜,好方便喲。”地處縣政府旁邊的黃金地段,安民社區服務中心人頭攢動,辦事的老百姓一臉喜色。
據了解,本著突出“珙縣城市社區全域規范化”的基本定位,該縣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與現代靈秀新城相適應的示范精品社區,“我們不搞所謂一美遮百丑的‘盆景示范區’,建成的四個社區中心覆蓋中心城區9平方公里,讓居住在縣城內的10萬居民都能受益?!笨h委黨建辦主任、組織部副部長王躍軍介紹。
為了方便群眾,該縣結合社區的中心位置、居民聚居區和人群集中點等多種因素選址,要么毗鄰文化廣場,要么融入主題公園,構建“步行15分鐘服務圈”,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參保登記、培訓技能、健身娛樂、生活學習等便捷服務。
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金融單位云集,被當地群眾戲稱為“巡場華爾街”的龍祥路上,一棟三層樓房成了新的龍祥社區服務中心,健身房、圖書室、手工工作室一應俱全。記者注意到,盡管幾個社區服務中心面積很大,但干部們卻坐得相當擁擠,以南井社區為例,除一站式服務大廳外,其他的場所都用于居民活動室?!拔覀償D一點沒事,只要群眾滿意就好?!鄙鐓^黨總支書記張玉釗說。
在高標準建陣地的同時,珙縣還運用“一定四通”群眾工作服務平臺,把社區服務陣地聯成一體,推進社區全域規范化建設:健全完善2.3萬余名社區常住人口的基本臺賬和8000余戶“幸福家庭檔案”;綜合運用珙縣數字化城管指揮平臺,融合現代化城市管理,100個高清電子眼全天候服務,推進社區網格管理信息化、精細化。
一社一品獲“點贊”
“如今的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有什么困難都能就近找社區干部解決。”巡場鎮的老百姓津津樂道。
各個社區除突出清廉、法治、忠孝、仁愛等文化主題外,還結合群眾需求突出黨建特色,開展“一社區一品牌”的特色精品化服務。
安民社區內有39家縣級部門和單位,用黨總支書記吳強的話說:“黨員多、干部多,黨組織開展活動有獨特優勢。”社區黨總支整合入駐單位、醫療機構等服務資源,不斷擴大“共建半徑”,成立“社區黨建聯席會”,構建起“組織共建、資源共享、大事共商、難事共管”的社區黨建新格局,破解了多項黨建工作和民生訴求難題。
“我們社區少年兒童多、下崗失業人員多、老年人多,他們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饼埾樯鐓^黨委適時推出“愛潤三陽”(朝陽、驕陽、夕陽)溫馨服務,幫下崗失業工人重新就業,經常走訪慰問老人,并組織志愿者和留守兒童結對,讓留守兒童和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南井社區轄區內學校較多,學生下午四點就放學,而家長往往六點過才到家。“小學生自控力較弱,父母特別擔心孩子沉迷于網吧或是在外玩耍不安全。”為了讓上班族們放心,社區推出“快樂成長之家”青少年關愛服務,整合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輔導站和托管課堂,由教師志愿者幫教輔導,受益學生近400人。
新橋社區流動人口多,商業繁榮?!吧鐓^流動居民只有找到穩定的工作,有相對固定的收入,才能談得上安居樂業?!鄙鐓^開通“就業快車道”,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和“量身訂制”的就業推薦服務,使700余名流動人員順利上崗。
“要想讓群眾滿意,必須針對群眾的需求開展工作。老百姓左手被蚊子叮了,你偏用花露水噴人家右手,費了勁也不會有人領情?!饼埾樯鐓^黨總支書記張勤說。
黨建引領“大合唱”
“社區黨組織主動適應社區治理的新要求,有助于實現統籌整合社區各類黨組織、社團、人才等資源,更好地推進政府公共管理和社區自我治理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1月上旬,記者的實地采訪印證了這一說法。
“這兩年一到重陽節,社區黨總支只要發出為老人免費體檢的倡議,轄區內無論公私醫院都積極響應,爭獻愛心?!卑裁裆鐓^黨總支有效整合黨組織資源,使過去難辦的事迎刃而解。
龍祥社區黨總支除與縣就業局等單位開展聯合培訓外,還和多家民營企業保持密切聯系,近3年共幫助400多名下崗失業職工就業,徹底消除了社區零就業家庭?!叭绻用駴]有工作,家庭必然不穩定,這樣的家庭多了,一個社區休想安寧?!鄙鐓^書記張勤一語中的。
新橋社區流動人員多,社區黨組織對非戶籍人員同樣關懷備至,為其經商就業提供優質服務,使其感受到濃濃溫情。來自云南的殘疾人何禮富在巡場鎮開設按摩店近20年,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并踴躍捐款,用他的話說,社區就是個大家庭,家和萬事興,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巡場,隨著社區黨組織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各種富有特色的黨建活動也應運而生。
黨組織引導社團開展系列文體活動,為居民群眾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扮钔┕纭?、攝影家協會等20余家社團組織服務社區,開展了草根攝影師作品賽、“幸福的微笑”居民形象大賽等70余項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吸引了3000余名居民積極參與。延伸縣僰鄉義工協會、春苗助學基金會、慈善總會等公益組織進駐社區,發現和培育了一批政治素質好、組織能力強的志愿者,引導了4000余名流動人口融入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建立“存儲善行,增值美德”為載體的困難群體幫扶長效機制,開展黨員干部到社區“雙報到”、“點亮幸福微心愿”等30余項主題活動,參與黨員群眾約4000余人,受益群眾達1.6萬人。
(作者單位:孫遠航/宜賓市委組織部 趙婷/珙縣縣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 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