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鳳山,字久經,1938~1940年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二戰期間,他向數千名猶太人發放了到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
生死一線間
何鳳山上任時,希特勒掌權下的納粹德國在歐洲肆虐橫行,掀起殺害猶太民族人民的狂潮。1938年3月,德國吞并了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地——奧地利。納粹分子欲將這里的猶太人趕盡殺絕,把幾乎所有猶太人都關到集中營里面,成批屠殺。因此,對奧地利的猶太人來說,離開就是生存,不能離開就意味著死亡。
頂住壓力的生命簽證
要離開奧地利,首先要有目的地國家的簽證,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國領事館之間,卻大都沒有結果。富有同情心的何鳳山勇敢地打開了向猶太人發放簽證之門。這消息在猶太人中迅速傳開,中國總領事館門前每天從早到晚排著長龍,許多求助無門的猶太人在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簽證”,從而逃離歐洲來到中國,或轉道上海去了美國、巴勒斯坦、澳大利亞等地。頂住壓力的何鳳山成批地給猶太人發放簽證,引起了納粹當局的不滿。納粹找個借口沒收了領事館的房子,何鳳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領事館搬到了另一處很小的房子里,堅持發放簽證。
歷史銘記英雄
何鳳山到底向多少猶太人發放了簽證,至今尚無準確數字,只是以找到的簽證號碼推算,大大多于紀實小說《辛德勒名單》中記錄的1200人。
上海虹口一座不起眼的老房子,近年來經常有從以色列等世界各地遠道而來探訪的猶太人。他們扶老攜幼,深情、虔誠地尋訪他們當年的“諾亞方舟”,感念著當年何鳳山的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