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然后就轉型中的誤區進行了研究和思考。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長期以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為主導產業的資源型城市已經或即將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因此,資源型城市轉型迫在眉睫。 本文在此論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可供參考。
【關鍵詞】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前言
隨著城市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現如今,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急需解決,因此,我們要不斷進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相關問題的探討,使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更加順利。
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介紹
所謂資源型城市(包括資源型地區)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資源型城市為我國各個地區發展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隨著資源的枯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源型城市的發展面對了許多問題。集中表現為:產業結構低下,失業人口增多,生態破壞嚴重,接替產業乏力。為了保障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以及長期的能源資源供給,必須加快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建立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三、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1、低層次的城市化水平
礦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其從業人員的地域性集中,導致各種人口和非農業活動的地域性推進。在礦城建設初期的從業勞動人口構成中,除了屬于城市人口的礦業技術工人、轉業軍人外,大量的半城市化的“亦工亦農”人口比例較大,包括大量民工、當地農牧民和部分職工家屬。城市基本人口雖較大,城市化水平較高,但“高農村人口”的構成又暴露出了低層次的城市化水平。
2、畸形的高工業化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過分依賴自然資源的產出,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喪失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主要原因。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結構的形成,不是從傳統農耕業或采掘業向制造業、社會服務業轉化,即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化,而是以工礦業為主導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大,在向高級化產業結構推進中,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相對較為落后,表現出“高工業化”的假象。受資源和計劃經濟體制的限制,資源型城市在其發展中根本沒有考慮未來如何發展的問題,沒有考慮到礦業的發展與城市發展的不同之處。
3、復雜的地礦關系
國有大中型資源型企業是資源型城市的主體,也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渠道。但從生產和服務職能上看,企業與政府具有明顯差別。過去礦業企業辦社會非常嚴重,也很普遍。“機關求大,職能求全,級別求高,隊伍求多”的“全能式”企業體制,難免造成企業經濟效益低下和政府職能不暢等弊端。由于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礦山企業,到礦山開采后期,矛盾更加尖銳,財政收入銳減,經濟大幅度下滑。伴隨資源的枯竭,圍繞企業改制后的下崗職工安置、企業辦社會的包袱等問題,企業與城市政府的矛盾就更為突出。
4、城市發展面臨資源枯竭和環境容量有限的兩難境地
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非再生的能源與礦產資源,不論后備資源勘探進展多大和開發時間多久,資源持續性利用最終是有限的。而粗放型采掘、資源浪費嚴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則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突出難題。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一般比非礦業城市的平均水平要低。生態環境保護是政府應該抓的事情,但許多資源枯竭型城市,由于政府財力不足,往往難以承擔昂貴的環境治理費用。而以營利為目標的礦山企業自身是沒有動力從事生態環境治理的,因而造成我國礦業城市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局面。
5、社會負擔極其沉重
我國礦山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少礦業城市此類支出占到了礦山企業總支出的15%~20%,甚至更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企業辦城市的現象。礦山企業辦社會不僅僅加重了企業的負擔,拖累甚至拖垮企業,更不正常地衍生了兩個履行城市管理職能的主體――以市政為主體的城市功能圈和以礦務局為主體的城市功能圈,城、礦關系始終不能理順,二者甚至矛盾重重,對城市和企業的發展均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四、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方法
1、統一思想認識,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在轉型發展上
意見,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和調查研究等方式,認真分析發展中面臨的困難,深刻反思發展中的教訓,進一步深化區情認識,在黨代會、人代會上明確了“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新的轉型發展思路,統一了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凝聚了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力量,全區上下都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上,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
2、實施產業原地轉型,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升工業化水平。近兩年來,萬山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產業原地轉型、城市異地轉型”的第一抓手,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堅持以商招商,以誠招商,以項目招商,誠心誠意對待客商,經常主動與他們加強情感聯系,以真情感化他們到萬山投資興業。深入開展“強拉強運、強買強賣、強攬工程”等影響投資環境的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四幫四促”、“五進五問”等活動,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企業投資的信心明顯增強,營造了親商、敬商、安商、富商的最優社會環境。
3、加快城市異地轉型,著力構建一城兩區新格局
全力推進謝橋新區建設以項目落地為重點,以城市路網建設為核心,全力推進謝橋新區建設。一是抓好規劃,確定目標。不斷完善老城區配套服務設施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則,加強老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提升城市配套服務功能。一是加強環境整治,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相繼完成了城區電網、路網、給排水管網改造及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配套建設,建成城市中心廣場、體育館、農貿市場改造等一批公共設施,完成城區主干道“白改黑”工程和綠化、亮化工程。二是加大老城區的保護和利用。以萬山汞礦文化遺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充分利用工業文化遺產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重新高標準建設“中國汞都博物館”,豐富展陳內容,突出遺產特色,使其成為科普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夏令營基地,重點打造汞工業發展“時空隧道”、傳統產業工人懷舊旅游基地、原生態旅游基地,全力爭取建立中國汞工業科考研究中心、國家級汞工業生產基地、歷史和老工業題材影視拍攝基地,實現了“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三是實施采空區危房搬遷改造工程。積極實施采空區危房改造、生態移民搬遷等利民工程,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五、結束語
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至關重要,因此,在后續發展中,要不斷提加強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重視,保證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正常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青云,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張秀生,陳先勇,論中國資源型城市產業發展的現狀、困境及對策經濟評論,2011
[3]孔微魏,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的現狀及障礙分析[J],商業研究,2011
[4]李向陽,誰來為21世紀中國加油[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吳金星,生態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證研究[M],吉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