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擁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在這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可磨滅的精神文明和物質財產。然而隨著城市化建設的發展,這些傳統景觀與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逐漸出現了一些違和感,因此如何更好的規劃和建設城區中尤其是商業街區中的傳統景觀就顯得尤為重要,并且傳統商業街區的景觀更新規劃已經成為我國各個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建設中的重點工作。
【關鍵詞】傳統商業街區;景觀;更新
我國是世界上發展歷史最長的文明古國之一,在很早的時期就已經有商業街的雛形在我國歷史上出現,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商業街已經發展的初具規模,規格模式十分多樣化。這些傳統的商業街不僅僅代表著我國歷史文明的發展,更與一個城市的發展演變息息相關,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歷史和精神特色,是我國在時代發展下的特殊產物和烙印。因此,對于這些傳統的商業街地方政府都應予以保護,然而在實際的城市發展中快速的經濟發展與傳統的商業街保護間存在著一些偏差,如何更好的規劃和建設現有的傳統商業街就成為我國當前城市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內容。
1. 我國傳統商業街景觀發展概述
1.1我國傳統商業街景觀發展歷史
我國的文明發展歷史悠久,尤其是在商業發展這一方面,早在商代就已經有了和經商有關的歷史記載,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較具有規模的商業區,在我國悠遠的發展歷史中刻上了濃厚的一筆。秦朝中國統一后,商業發展又達到了一個高潮,甚至出現了和現代商業類似的行業集中區或集中商業街,而發展到漢魏兩朝后商業街的形式更是得到了規模上的擴大和形式上的改變。宋朝后出現了臨街設點的商業街模式,也是商業街歷史發展上的一個里程碑,直到清朝商業街的模式已經發展的十分規范化和繁華,《清明上河圖》是記錄當時繁華熱鬧商業街的一個最好證明。我國現有的一些商業街也是由這些傳統商業街發展而來的,如北京的相國寺附近、上海的城隍廟和南京的夫子廟等廟會遺址發展成為當今的一些商業街。近現代后隨著西方文明和西方商人流入中國大陸,尤其是一些沿海地區,使得我國的商業街發展有著西華的趨勢,如上海的永安公司等,并且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政策的開放,一些國外商人涌入中國興建商業,在傳統商業街的模式也形成了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如上海的南京路等,就是中西文化碰撞下發展的產物。
1.2我國傳統商業街景觀現狀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直到今天是我國商業發展速度最快、變化最大的一個階段。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商業模式發展主要是通過擴大規模來完成的,但是由于我國處于商業發展剛剛起步的階段,一些商業建設模式和管理理念都較為欠缺,因此在商業模式的發展上沒有什么新意,主要還是體現在以大面積、大規模的商業區取代傳統小型商業區的形式,導致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商業街被破壞。到了20世紀末期,早期沒有規劃的商業街發展模式帶來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與大型商業街模式隨之而來的是交通不便利、街道擁擠、周圍環境惡劣等問題,并且對傳統建筑的破壞更是對歷史文明財富的一種浪費,甚至是對城市形象的一種抹黑。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城鎮居民在購物上已經不再僅僅是為了滿足物質需求,他們的消費觀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更看重購物環境和商場品味能夠帶來的休閑娛樂性。所以,我國傳統的商業街模式需要更加正確和科學的規劃建設以保障我國的傳統商業街的可持續發展。
2. 我國傳統商業街景觀實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經濟上的不可持續性
我國商業街發展初期,由于地方政府部門和一些開發商缺少對商業模式、科學開發建設的認識,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導致新興商業街的建立都是在破壞傳統的商業街的基礎上,采取推到重建的模式,這就導致商業街的建設工時更長、耗費資金更多,而且還破壞了城市原有的傳統建筑,將歷史遺留下來的精神文明全部拋棄。造成經濟上不可持續性的一個原因就是過度密集的商業化建設,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大型商業區的建設,反而忽略了城市本身對商業的需求程度,使得商業規模遠遠超過了城鎮居民的購買能力,并且商業區的過度集中會造成地價的升高從而使商業的發展成本提高,長期以往不利于商鋪的良好發展。太過集中的商業區也會給經營者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甚至會出現惡性競爭,一些經營不良的店鋪就會被淘汰,使得商業區的整體發展變得不是很和諧和統一。同時,我國在傳統商業模式的規劃和工程過程中往往沒有什么新意,只是簡單對空間進行一些改造,使得商業購物環境變得比較單一、大同小異。然而未來商業模式發展的趨勢就是多樣化、富有人文氣息的購物環境。并且簡單化的商業模式更新和單方面的擴大商業區還會使得周邊的居住用地大幅度的減少,從而使得消費人流大大減少,失去了本地市民的購買力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城市商業區的發展和經濟收益。
2.2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發展的不可持續性
簡單大規模的擴展商業街使得我們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然而一些開發商單方面的追求經濟利益,不考慮城市的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盲目的建設商業區,使得城市環境發生了改變,交通變得十分擁擠、不便出行、自然和人文環境被破壞等,這些因素使得商業區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更嚴重的是歷史文化財產和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造成了許多無法換回的損失。同時單一的商業模式使得每個城市的商業街看起來都沒有太大的差別,那些具有城市特色的老街道、老字號卻消失了。這些城市特色的消失不僅僅是城市財富的一種流失,更是我國歷史文明的一種流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破壞。
3. 傳統商業街區景觀更新的設計原則
3.1注重開發傳統商業街的歷史文化發展
傳統商業街的最大特色就是其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因此我們要重點開發傳統商業街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也是傳統商業街景觀更新的主要方向。將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筑與遺跡等保留下來,必將成為商業街的一個賣點。對傳統商業街的一種保護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延續,是對我國民族精神的一種傳承,不僅會增加城市特色,也使得商業街更加具有個性和靈魂,在全球更加具有影響力。
3.2保持傳統商業街的商業環境多樣性
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社會角度來說城市的發展方向都是朝著多樣性城市發展,傳統商業街的形成歷經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他經歷了不斷的改革和變化,最終發展成為功能多樣、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商業街模式。因此,在對傳統商業街進行景觀更新時要保留其原有的多樣性,增加空間的同樣性,根據現代商業的發展需求增添具有當代特色的商業功能區,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傳統商業街的活力和功能多樣性,為現代城鎮居民提供更好的購物休閑環境。
結語
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我國在傳統商業街區建設和景觀更新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由于早期的商業規劃建設意識存在問題,對傳統商業街區的景觀已經造成了一些破壞,因此在未來的商業區規劃建設中,尤其是傳統商業街的建設一定要注意保護歷史景觀,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多樣性的商業區。
參考文獻
[1] 葉齊茂. 新城市主義對解決中國城市發展問題的啟迪)對新城市主義創始人Peter Calthorpe ,國外城市規劃[J],2012(2):137-140.
[2] 劉宛. 城市設計理論思潮初探(之二):城市設計)紀念性形式的表現,國外城市規劃[J], 2011(6):40-46.
作者簡介:于朋(出生1987.12),性別,男 職稱 無;主要從事的工作或研究 景觀設計。工作單位:上海中景地景園林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