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業化被認為是建筑業的朝陽產業,具有設計標準化、部品工廠化、施工機械化、管理信息化等特點。本文闡述了國內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現狀,重點分析了制約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幾個問題,并對國內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前景做了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建筑工業化;制約因素;發展前景
0 前言
在未來幾十年中,房地產業仍將作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繼續以一定速度發展,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及人們對生活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社會需要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更多的高品質的建筑產品。建筑工業化就是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以集中的、先進的大工業生產方式代替過去分散的、落后的手工業生產方式。
1 建筑工業化在我國的發展
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提出建筑工業化的問題,借鑒前蘇聯的經驗,開始在全國建筑業推行標準化、工廠化、機械化,發展預制構件和預制裝配建筑。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預制混凝構件生產經歷了大發展時期,到20世紀80年代末,全國已有數萬家構件廠[1]。這期間,建筑業曾開展了一系列的新工藝,對建筑工業化發展起到了有益的推進作用。但這些有益的實踐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均未有大規模的推廣,主要是因為在改革開放之后,西方和日本等國家現代化建筑造型和結構形式漸漸的在國內推廣開來,而預制混凝土構件在工藝高度、建筑型式、功能要求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
進入21世紀后,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有設防要求的地區,基本上全為現澆結構。雖然這一體系在整形能好、抗震能力強等方面有較大的優點,但由于現澆結構體系的工序復雜,手工勞動多,受外界干擾大,許多成本因素難以控制,且工期越長,影響成本的因素變化就越多,進一步加大了成本控制的難度[2]。工程質量更是難以控制,這幾年工程質量事故頻繁,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分析造成這些工程事故的原因,與所采用的現澆混凝土結構體系施工質量難以控制有很大的關聯。進入新時期,國外的預制拼裝技術成熟的發展,為我國建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參考。
2014年5月25日,海門中南世紀城96號樓主體封頂。作為國內首幢超百米全預制裝配技術住宅,該項目對比傳統式的現澆結構工期縮短了三分之一,人工節省了一半,木材節省了85%以上,水節省了65%,完全避免了傳統施工中砌墻抹灰的空鼓、收縮裂縫等問題。此次運用在海門中南世紀城項目的預制拼裝技術是是由江蘇中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亞康諾克公司合作引進的NPC 結構體系,其成功的實際案例表明NPC結構體系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且符合我國建筑工業化和綠色環保節能的發展趨勢。
2 我國在推廣建筑工業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雖然建筑工業化可以給建筑施工和建筑質量帶來諸多益處,但是建筑工業化在我國推進速度還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除少數標桿企業在探索和實施建筑工業化,在市場實踐中仍以政府為主導的公益性公共建筑為主。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建筑年竣工面積僅3 000 萬m2,不足全社會竣工面積1%[3],在城市建筑中,大量的建筑仍然采用現場澆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根據對全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現狀的統計分析,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了目前建筑工業化推廣緩慢的原因。
2.1 生產運營成本偏高
首先,建筑工業化采用工廠式的方式進行組裝,包括房屋的門窗、柱子、樓板等承重構件在工業廠房中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相比于傳統的建設方式,工廠化生產增加了建設的前期投入,如建設標準化的工業廠房,購置工藝設備,培訓專業的技術人員。其次,由于我國稅法體系中工業和建筑業設置不同稅種,導致同類產品中工業化生產方式的增值稅稅負較傳統建筑施工方式營業稅稅負高了近兩倍[4]。
2.2 相關行業標準發展滯后
近年來,我國已經出臺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等關于建筑工業化發展的一些技術規范,但總體上,我國建筑工業化的標準尚不完善,體系不健全。從歐美、日本等國家的發展來看,國家層次主導和制定嚴格的規范和標準體系,對于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具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其次,建筑工業化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標準,沒有形成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建筑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互相掣肘,難以協調發展的尷尬局面。
2.3 社會的認可度較低
建筑工業化在我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在上世紀80年代修筑過一批裝配式建筑—大板樓,也由此培育了我國最早的建筑部品生產企業—構件廠。但由于受當時的預制混凝土技術限制,普遍存在產品單調、靈活性差、造價偏高等問題。相比之下,后來發展的現澆混凝土技術,由于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整體性能而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使用,因此早期的裝配構件工業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最近20年來,我國的建筑業和建材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過去的很多問題現在也有較好的解決方案。但受到過去建筑工業化的負面印象影響,還有很多人對建筑工業化持負面的看法,給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推廣或進一步發展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
3 對我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展望
在建筑生產安全文明化、施工現場建筑垃圾零排放的要求下,將持續推動我國建筑工業化的快速發展[5]。放眼當下,以萬科為首的住宅產業化企業,在建筑工業化的道路上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列。2003年萬科集團開始實行住宅標準化運動,形成了萬科的標準化部品庫。2004年,萬科集團在標準化工作的基礎上,,成立了工廠化中心,開始萬科工廠化住宅的研究工作。2007年,萬科成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先后與清華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抗震所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結構所合作進行結構實驗和研究,保證結構質量和施工技術的可行性。2013年,萬科新開工的工業化住宅面積698.1 萬平方米,工業化項目開工占比達到 42%。從萬科的發展步伐中我們不難看出,建筑工業化將在萬科開工項目中的比例會逐漸加大,也漸漸明確了其以后的發展方向。這同時也促進了國家制定嚴格規范和標準,為建筑工業化發展提供更穩定的環境。在我國大力發展城鎮化的背景下,2002年,建筑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40%,而到2012年底,建筑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增加到了歷史最高的26.4%[6]。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而現代建筑工業化也勢必會迎來有一個快速發展的春天。
4 結語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被稱為國民經濟的先行。但是長期以來建筑業的施工方式是大規模的手工生產方式, 而建筑工業化對縮短施工日期,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質量以及勞動生產率有著明顯的作用。眼下看來建筑工業化雖然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但從長遠來看,它是符合工業化生產的發展方向的。建筑業應在整個行業范圍內形成技術創新的氛圍、機制和壓力,轉變觀念,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新型裝配式結構體系的科學研究,從而推動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志縉,李慶梅.我國建筑安裝施工技術的進步[J].施工技術,2002,31(5):1—4.
[2]嚴微.裝配式結構體系的發展與建筑工業化[J].重慶大學學報,2004,26(5):131—136.
[3]任憑.淺析新型建筑工業化[J].建材發展導向,2004,8(12):11—15.
[4]胡鋒.新型建筑工業化與稅收政策研究[J].財務,2011,5(8):115—116.
[5]李志飚.推進新型工業的幾個問題[J].浙江建筑,2014,31(3):49—51.
[6]王琰.我國工業化住宅現狀及發展前景[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