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價的確定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新時期,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是土建工程項目建設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本文根據我國土建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分析了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合理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工程造價;現狀;措施
一.我國土建工程造價控制發展的現狀
我國工程造價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發展歷史。即便如此,仍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建筑行業的迅速崛起,土建工程造價管理才開始被管理者重視起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工程造價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國采取的是概預算定額管理模式,土建工程造價難以客觀真實的反映出來,預算不合理,成本費用過高等,極大地阻礙了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
二.我國土建工程造價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設計階段的項目投資控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工程造價的管理與控制應該存在于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竣工等項目實施的各個階段。項目實際開展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施工過程中的造價管理與控制。然而,縱觀項目實施過程,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時期應該在設計階段。設計的質量好壞、功能大小、項目規模、建筑結構等不確定因素,決定了項目投資的最高限額。
許多項目管理者忽視了準備階段的造價控制,對設計階段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對項目投資情況的精確估算;而只著眼于施工階段和竣工結算階段的成本管理,本末倒置,導致資金浪費、項目開展困難的窘境時常出現。
2.行政干預過多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是通過價格機制來調整供需,調節市場。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政府應該對各種經濟行為起引導調控作用。然而,有時政府過多的干預、不合理的預測,都會使價格變動幅度過大,逾過正常價格變動范圍,甚至會超過工程造價預留費中估計的漲幅。例如:1992年后,隨著投資體制、對外貿易體制的改革,稅率、匯率、價格等變化幅度過大,給土建工程項目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3.管理體制的漏洞
(1)多數企業并沒有建立項目成本管理手冊與工作程序,使得項目管理體制與手段沒有具體的行為準則加以規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
(2)管理部門權責不統一。公司下設分公司、分公司設項目部、項目部又設組織機構,管理鏈條過長,信息經過如此長的管理鏈條傳播,失真現象嚴重。同時,沒有明確的責任規定,成本管理、造價工程意識不強,各部門責任不明確、分工混亂,給土建工程造價控制、成本管理的工作增大了難度。
4.項目成本考核獎懲體系不完善
賬目不清晰,給結算核對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獎勵機制不健全,考核不落實,竣工后費用超支的現象時有發生。很多公司重獎輕罰,項目盈利時,分發獎勵,當超支虧損時,千方百計找客觀原因,缺乏激勵與約束機制,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造成員工造價工程意識差、主動性不強,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降低。
5.施工階段出現的問題
我國目前的監管模式仍停留在“計量與評價”分離的層面,且跟蹤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有些素質較低的施工隊伍經常不按照設計的施工圖紙作業,致使人力、材料、資源大量浪費。
土建工程施工階段造價控制目標不合理,預算過低。為了完成指標,施工單位不得不弄虛作假。當然,這也有另一極端情況,就是施工單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故意扭曲合同,以少報多,通過設計變更來增加工程量。
三.加強土建工程造價控制的對策
1.健全責任成本管理體制
實現權責統一是加強工程造價控制的基礎。所以,完善成本管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a.建立組織機構,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成立由項目經理任組長,項目總工程師任副組長,計劃、財務、物資、施工、安質部門,以及各工點負責人為成員的責任成本管理領導小組。主管部門為計劃合約部,并負責責任成本管理相關工作。
b.提高全員參與意識,以公司的《工程項目責任成本管理辦法》和《工程項目責任成本管理實施細則》為依據,從技術方案、成本核算、材料采購與消耗、人力費用、班組管理、驗工計價、管理成本等環節入手,經過反復討論,制定規章制度,如臺賬制度、月度報表制度等。要把責任劃分具體到各人,并落實考核獎懲制度,提高員工主動性,建立“人人有份參與項目管理”的概念。
c.明確責任控制的目標,分層級。根據工程量清單進行成本的核算并且編制責任的預算;調研市場,確定目標成本,再將目標成本分化給每一個小的責任中心。分析出控制的目標,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d.建立成本管理責任中心。使責任分工更加明確,管理實施方法更加規范合理。
2.加強對項目開展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控制
主要對設計和施工兩個階段提出以下合理建議:
(1)設計階段
要秉持“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原則,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結合市場現狀和企業自身情況來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
a.加強對設計圖紙的審核和監督。設立圖紙審查中心,嚴格控制設計方案的質量。
b.確立設計概算時,需經過工程標準限額造價站的審核來確定最終的投資限額。
c.完善獎懲制度,所用成本低、功能全、被審查中心評為優秀的的設計,要對其設計員工進行獎勵。對設計方案定期進行評比,選出最優,提高員工創新意識和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
d.限額設計標準化。限額設計是最為有效的成本、項目規模控制管理的方法。工程量的控制是限額設計的核心。但是行業內缺乏統一的限額設計標準,致使現場使用時,無法掌握合理的“度”。所以,盡快根據施工項目類型、規模制定出行業內統一的限額標準十分有必要。
(2)施工階段
a.選擇質量高、價格相對較低的材料是工程造價控制的重要內容。具體控制價格方法如下:首先,建立嚴格的材料采購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規定采購材料的預算、采購流程與各部門的相關責任,防止各部門推卸責任,并可采取招標采購的方法。其次,依據市場行情與實地考察,選擇最優供應商。供應商需通過質檢、審計、財務部門的考核與批準。選擇供應商后,應建立供應商檔案與準入制度,及時掌握供應商的資金狀況與信譽度。最后,建立價格檔案與價格評價體系。通過報價,分析價格不同的原因。采購人員必須按照“采購材料價格不得高于價格檔案中的材料價格”的原則進行采購,杜絕鋪張浪費和盲目采購的現象。
b.施工過程中,應定期進行工程造價實際值與先前預算的工程造價控制目標進行比較,分析偏差原因,找到應對措施。
c.嚴控設計變更。施工單位應嚴格遵守設計規范。在不得不需要設計變更的情況下,需制定出變更后造價增減分析。設計變更的批準程序也應該規范化,要將造價預測增減情況、預計工程量變化和圖紙交付給設計單位進行審查,經設計單位批準后,才可發放變更通知。
3.建立項目管理體系,提供法律保障
(1)推行成本責任制,在與項目成本發生直接關聯的相關部門進行劃分,建立有秩序的層次,分級進行承包。項目經理要明確上級下達的成本指標;并具體到個人,實行考核評定,讓每個人都最大限度的參與成本管理的行列中來。
(2)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培養全員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樹立競爭的意識,成本效益的觀念需更新。一種成本雖然增加了,但提高了企業在市場中的信譽與競爭力,那這種成本增加也是有益的,因為隨著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會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四.結語
工程造價控制是一項范圍廣、難度大的復雜工作,并貫穿于投資決策到竣工決策的各個階段。只有權責統一,施工、建設、設計單位各司其職,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才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