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建筑工程項目也越來越多,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建筑材料則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質基礎,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好壞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握好建筑材料質量,要做好質量的檢測和控制。本文對于建筑材料質量的檢測與控制做了一次深入的探討,分析現階段建筑材料的范圍和質量檢測發展現狀,并對質量檢測和控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對其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建筑材料質量;檢測;控制;措施
1、建筑材料范圍及質量檢測發展現狀
建筑材料一般分為建筑主體材料和建筑裝修材料。建筑主體材料包括水泥和水泥制品、磚瓦、混凝土、砌塊、混凝土預制構件、墻體保溫材料等,而裝修材料包括建筑陶瓷、花崗巖、石膏類制品、粉刷材料、吊頂材料以及其他新型的飾面材料等。從前,我國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控制大多以施工單位自行控制為主,而在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加強對于工程質量監督的管理工作,改為以質量監督站為主的質量控制體制。以往長期使用傳統的手工填表來檢測工作,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準確性不高,技術水平的落后,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并且不易于管理。近年來,這種情況得到了改善,由于一些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有關程序在不斷的開發和應用,許多檢測機構都擺脫了老舊的全手工檢測,而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檢測,從業務和管理兩方面入手,提高檢測和管理水平,滿足當前發展的需要。
2、建筑材料質量檢測的程序與方法
2.1確定檢測試驗項目
建筑施工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種類較多,投入使用前應進行檢測,施工材料應做相應的檢測,其試驗材料應符合國家以及當地建設主管部門的規定,并有相應的證明。例如混凝土用的水泥,應對其強度,細度,安定性,凝結時間等進行檢測。
2.2取樣試樣
在取樣時,應有代表性的抽取,一般在一批材料的不同位置隨機抽取規定數量的樣品,要求不僅取樣的數量要正確,還要按規定的方法進行抽取,取樣的數量關系到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取樣數量過少,或者部位和方法有偏差,會導致試驗誤差加大,甚至出現相反的結果,但實際上常常會出現取樣不具有代表性這種情況。
2.3環境溫度與濕度
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對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影響較大,所以在規定標準中,對材料的養護極為重要,測試時對環境條件有明確的規定,只有嚴格按照這些規定試驗,試驗結果才具有有效性。例如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這種防水材料,其對溫度的感應較為敏感,在做拉伸試驗時,要求溫度控制在23℃±2℃。將取自同一母體的樣品制作成九組試件用于抗拉力試驗,將其分為三組,以5℃為一個溫差等級,做拉力試驗,其中一大組在試件要求的23℃環境溫度要求下做試驗,第二大組在28℃的環境溫度下做試驗,第三大組在18℃的環境溫度下做試驗,試驗后,分別計算出每一大組的抗拉強度的平均值,發現在28℃環境下試驗的平均值比在23℃標準溫度下的平均值低2.8%,而在18℃的環境溫度下,試驗試件抗拉強度平均值則比23℃溫度環境下試驗的抗拉強度平均值高出3.5%。這個試驗有效反映了溫度和濕度的偏差對于材料試驗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將試驗的溫度以及濕度,都應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2.4試驗誤差
試驗步驟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若出現因個別試驗人員在作鋼筋拉伸試驗時,只考慮將試件進行勁縮而不將其進行拉伸至斷裂,這是不正確的,這會導致試驗結果產生誤差,這屬于人為的誤差,所以要求試驗人員要精確操作,減少誤差的產生。
2.5數據處理
由于試驗復雜,所以同一組試件中,試驗數據有時相差較大,為使試驗結果達到準確,就要求我們對試驗的結果數據,要有取舍,例如在水泥膠砂強度抗折試驗中,當得出的三個強度值,其中有一個超出平均數值,應該將其刪除,如果有兩個超出平均值,剩下一個則為抗折強度結果?;炷梁蜕皾{的試件,其抗壓的平均值,都有其規定的取舍方法,應予以注意,而不是將數據簡單的相加就行,計算后得出的數據,其尾數要按照四舍五入的單雙法進行進位,并且按照標準的規定保留數據后面的位數。如果三個測定值全部超出,那么需要重新測驗,在試驗過程中,一組試件的數據相差大,出現各項性能指標相互矛盾的情況,應引起重視,查明原因,再進行反復的試驗。
3、建筑材料的質量控制措施
3.1材料進場前的質量控制
在材料進場前,應仔細閱讀相關的文件,例如施工的設計文件、施工圖紙、施工合同、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材料文件等,并了解文件對于材料的要求,如型號、規格、品種、強度等,確保材料的質量。在掌握材料信息后,選擇供貨的產商,應尋找優質可靠的產商,獲得質量好、價格低的材料,保證工程質量,要及時掌握承包商材料供應的情況,并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反饋。
3.2材料進場的質量控制
材料進場后,應確認材料和物單是否相符合,材料的實際情況和所要求的在型號、規格、強度、品種方面是否相一致,檢查產品的生產編號和生產日期,是否有國家提供的產品認證書,如果有一項不符合的,則不允許產品進場,應予以退貨,而進場的產品應確保其有產品的質量保證書,包括了生產許可證和使用許可證、質量證明書和質量試驗報告單等。書面材料上應印有單位的紅章。
3.3材料進場后的質量控制
在審批后進場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構建和設備應該得到合理的存放,施工現場不能放置與工程無關的材料或者不合格的材料,所有進場的材料應與提交的資料一致,所有不同種類、不同型號、不同批號的材料應分開堆放,避免造成混亂,清楚有條理的安放材料,能夠大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保證材料的品質,還應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管理,嚴格控制材料的進出,保證不出現偷換材料,以次充好的情況產生,保證材料在施工過程中得到合理使用。
結論與建議: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礎,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施工的優劣,我國出現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對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這要求我們對于建筑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避免不合格的材料投入使用,加強材料的進出控制,嚴格控制材料的進場驗收,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材料,建立相關的材料檔案,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保證我國建筑施工的質量,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何建平.建筑質量的難點與對策[J]中國教材科技,2010(06);
[2]閆高峰.山西省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和今后發展方向探討[J].山西建筑,2010,36(10);
[3]齊永順,張俊顏.淺談建筑施工中材料管理中材料的監理控制[J]房材控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