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類社會文明度逐漸的提高,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日益明顯,時代和社會都在發生著的變化,城市發展更是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改革,城市發展的每個階段都需要與之相對應的發展方針,為城市發展建設提供依據和方向。我國城市發展應順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對城市發展方針做出相應調整,使之符合現代城市發展需求,保障城市可持續化健康發展。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溫室效應及城市霧霾問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未來城市發展新格局將向著低碳、環保、綠色、節能、低污染方向發展。本文將針對城市發展方針的調整及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格局展開討論分析。
【關鍵詞】城市發展;方針調整;未來城市;發展新格局
引言:城市發展方針影響著城市發展建設方向和思路,為了保障城市建設發展能夠緊隨新時代發展的步伐,實現滿足現代人對城市的要求,城市發展方針必須適時做出科學調整,以此保障城市發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面積正在不斷擴張,調整城市發展方針,建設城市發展新格局意義重大。城市經濟是我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城市建設發展水平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深刻影響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如何進行城市發展方針調整,建設城市新格局已經成為了眾多學者研究的新課題。
一、目前我國城市發展方針現狀
城市發展方針是經營城市、建設、發展城市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目前世界很多國家都會根據城市發展現狀,制定相關城市發展方針,以此保障城市發展和建設,城市發展方針對城市建設發展意義重大。目前隨著城市經濟在經濟結構的地位越來越高,工業化建設程度的不斷提高,城市發展方針開始被人們所關注。雖然我國很多城市已經紛紛制定了城市發展方針及戰略,但實際應用開展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只能起到表面作用,最終浪費了人力物力,卻并無法有效推動城市發展和建設[1]。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目前我國城市發展方針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環保發展觀念薄弱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很多城市發展建設中,急于發展工業,注重經濟建設,不計后果,導致工業排放的廢氣、廢水、重金屬嚴重破壞了城市環境和生態[2]。目前我國城市霧霾日益嚴重,城市霧霾以由以往的幾個小時,變成了現在的幾天不散,很多城市甚至半月見不到太陽[3]。這是城市發展方針考慮不夠全面,缺乏對城市環境和生態的保護,環保意識淡薄,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導致的。雖然一些城市在發展方針中也相應的涉及到了城市美化,但是這些美化多是注重城市表面形象,只起到了表面美觀作用,并沒有真正起到保護城市環境生態的作用。并且一些表面工程不僅浪費資源,更增加了城市排放,沒有起到改善生態作用,反而浪費了人力物力。目前城市發展方針缺乏生態環保意識,已經成為現代我國城市發展的通病,雖然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但是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城市發展方針落實中存在問題
城市發展方針對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很多城市在制定了城市發展方針策略后,卻沒有進行有效的落實,城市發展方針變成了一紙空文,無法有效發揮其職能和作用[4]。并且在城市發展方針制定時缺乏與實際的結合,因此城市發展方針往往與城市發展需求大相徑庭,最終導致城市發展方針無法為城市建設發展提供依據和方向[5]。另一方面,城市發展方針落實沒有良好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是實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為缺乏監督和制度的約束,所以城市發展方針就沒有辦法有效的實施。因此強化城市發展方針的落實,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和管理度勢在必行。
(三)缺乏對大中小型城市規劃不明確
通過對現行的城市發展方針進行調查發現,現行的城市發展方針對大、中、小城市劃分標準不明確,存在不合理現象,尤其是對大城市的劃分標準更是已經脫離了客觀現實。我國于一九八四年試行新的市鎮建設標準,其中明確規定了鄉政府所在地非農業人口超過2000人,可由鄉建鎮,鎮的非農業人口在六萬人以上,年生產總值達兩億元以上,可由鎮建市。規定中規定了大城市規模非農業人口應在50萬以上,低于20萬為小城市,在這中間的為中等城市。而這些規定在2008年被廢除。之后城市規模和城市規劃及發展規模都沒有明確界定,因此城市發展方針中幾乎很少涉及城市規模劃分,導致了城市規模出現無限制隨意擴張的趨向,但是城市設施卻沒有相應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依然是按照50萬建設,最終導致了一系列城市發展中存在的通病。
二、城市發展方針的調整及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格局
(一)建設綠色環保城市,強化城市發展方針中的環保條款
目前我國城市發展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因此在城市發展方針調整時,必須對綠色環保條款進行全面的考慮,明確未來城市發展將趨向,向綠色、環保、低碳城市發展,強調人與自然和諧,減少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及不利影響,避免造成環境自然破壞。在城市發展建設時應首先考慮對自然影響的程度,在進行經濟建設,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這個家園只有一個,如果地球的生態被破壞,那無疑人類將無家可歸。
(二)調整城市發展方針的可操作性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發展方針都是一紙空文,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城市發展方針是我國城市發展建設的標桿,因此將城市發展方針落實下去對城市建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了保障城市發展方針的落實,可通過調整城市發展方針的執行力度和可操作性抓起。另一方面,通過規則制度,對城市發展方針落實進行監督和管控,實現規范和督促城市發展方針落實,以實現利用城市發展方針,促進城市發展建設,實現城市可持續健康發展目標。
(三)科學調高大、中、小城市規模標準
城市規模標準,應根據我國城市發展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城市發展建設應符合我國國情,立足于國家資源環境承受范圍內,以城市公共設施和人口比重作為基本劃分條件,適當調高不同城市規模的劃分標準,正確引導發展城市群建設,嚴格控制超大型城市,合理發展中小型城市,避免大型城市嚴重壓制中小城市發展的現象。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城市新格局,穩定城市發展形勢,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方向。
結束語:對于人類來說地球是唯一的,隨著城市化的加快,污染問題不能忽視,因此城市發展方針在規劃城市發展和建設中,必須融入生態發展理念,強化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意識,利用減排技術,創造美好的城市環境。城市發展方針作為建設和發展城市的主要手段,必須應時代需求做出及時調整,滿足建設城市發展新格局,為我國人民建設健康城市。
參考文獻:
[1]周墨菁.我國城市發展中,城市污染對生態環境及系統的影響研究[J].湖北職業技術經濟管理學院,2012,13(11):119-124.
[2]李志搏.城市發展方針如何進行改革和調整分析[J].浙江經濟管理學院,2011,19(14):132-136.
[3]王慧麗.生態理念對城市發展建設的作用[J].湖北科學技術學院,2012,16(07):119-123.
[4]田麗芳.城市化帶給生態系統的污染和破壞研究[J].江蘇現代職業技術學院,2011,15(03):116-151.
[5]趙黃偉.我國城市化發展新格局,綠色生態城市[J].江蘇現代職業技術學院,2012,13(01):1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