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建筑空間安全設計的基本認識,然后闡述了當前建筑空間安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最后詳細的探討了建筑空間安全設計的具體策略。近年來高層建筑的不斷發展,使得建筑的安全性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在此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空間;安全設計;問題及策略
一、前言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居住環境逐步提高,同時,人們對改善空間環境的要求愈來愈迫切。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不能片面地追求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完美”的結合和“最大”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結構設計人員應針對具體工程特點,選用合理的規范規定、考慮結構的耐久性、安全度等,還要從結構的體系、構造、材料選擇設計以及施工和使用中的各個環節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同時還應與結構設計、給排水等專業設計相結合,最終達到滿足結構安全的目的。
二、對建筑空間安全設計的基本認識
1、建筑空間安全設計的概念
建筑空間安全設計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是指為了避免建筑使用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而進行的設計,它是建筑設計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建筑設計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安全設計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從建筑的前期策劃階段到中期施工階段和后期試用階段等都要確保其安全性。同時,每個階段又要充分考慮到建筑結構設計以及建筑水暖電設計等方面的安全問題。
2、建筑空間安全設計的內容
建筑空間安全設計既包括結構安全、電氣安全、防火安全、以及安全設備等,也包括建筑安全規劃、安全防范設計、場地安全設計、以及降低施工風險的建筑設計等。在進行建筑安全規劃時,要對區域環境進行調查進行區域安全規劃;同時還要研究城市災害源、城市應急資源、以及城市的基礎設施和重要機構的設置等,進行城市公共安全規劃;此外還要針對災害情況制定減災防災和避難策略。在進行場地安全設計時,要分析建筑場地的周邊環境,劃分安全防范的等級,并設置緩沖區,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而安全防范設計的主要目的是防范犯罪的發生,因此要特別對走廊、電梯、廁所等空間加強安全設計。
三、當前建筑空間安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高層建筑沒有避難層
為了緩解土地緊缺的狀況,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高層建筑的開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并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受造價成本、住宅容積率、以及建筑結構設計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大多數的高層建筑沒有設置避難層。這就導致一旦發生火災等險情,救援消防云梯車無法達到救援所學的高度時,就會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同時結合當前我國實際,即使在一些設置了避難層的高層建筑中,由于其防煙系統的不完善,使得大量煙氣會從風口位置進入到避難層內,達不到防煙的目的。
2、建筑消防通道存在問題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開發商往往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致使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小、空地少,縮減了防火間距,沒有設置消防車通道。而在一些高層建筑中,雖然按照相關規定設置了消防車通道,但一般沒有設置在平坦空地上,且很多不是環形車道,沒有回車場,限制了消防車的順利通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建筑內部至少要設置兩個以上的消防安全出口和消防疏散樓梯,同時在建筑物之間也要設置連通消防安全出口,保證各樓之間可以實現相互疏散。此外,在消防登高面的一側,要設置至少一塊消防登高場地,保證消防車能夠迅速展開施救工作。
3、建筑中的裝修和配套設施不健全
當前,建筑越來越追求外表的美觀和功能的健全,因此開始實行集中供應冷熱水和空調,這樣就增加了建筑自身的負擔,使燃氣、燃油、鍋爐等存在潛在安全隱患。在一些建筑中,為了美觀直接把消火栓箱鑲嵌在墻體里,致使墻體自身的耐火極限達不到要求。因此,為了消除這些安全隱患,在進行建筑安全設計時,要盡量把消防栓設置成環狀管網,在一些條形建筑中可以把管網豎向擺放成環狀。此外,在高層建筑中進行安全設計時要確保建筑物耐火等級,保證建筑物的結構短時間內不被損毀,從而為進行人員疏散爭取更多的時間,也可以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四、建筑空間安全設計策略
建筑的生命周期一般分為規劃設計階段、施工階段、以及使用維護階段,因此在進行建筑空間的安全設計時,要從這三個階段出發,考慮到工程建設的各個方面,把建筑存在的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1、規劃設計階段
建筑工程的規劃設計階段,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筑選址、環境勘察、方案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設計、招標投標等,在一些情況下還要制定初步的施工方案。在這一階段,參與的人員主要有業主、管理人員、以及規劃設計人員等,由于此時的建設環境和建筑構造還沒有成形,一般不會出現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情況。但是,規劃設計階段的安全設計需要對后續工程的施工和建成環境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進行預測和識別,并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加以預防和控制。規劃設計階段的安全設計要從現場調查著手,對建筑設計進行危害分析,預測在施工階段和使用維護階段可能會出現的安全問題。一般通過分析地質狀況、周邊交通、地下管線、空中電纜、以及施工環境等,進行安全評估,然后再擬定出相應的安全措施。同時,還需要對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和維修等問題制定出對策,避免出現安全問題。例如,當建筑區有地下電纜或煤氣管線時,為了避免發生觸電或煤氣泄漏事故,需要事先制定保護措施加以應對。
2、施工階段
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施工階段的安全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盡量減少建筑施工過程中造成的安全問題。首先,在工程施工時,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工作,對于建筑結構以及消防設施的安置等不能隨意更改,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還要保證建筑材料和機械設備達到質量標準。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物質基礎,建筑材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建筑的質量和安全;而機械設備是施工順利進行的關鍵,關系到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因此確保建筑材料和機械設備的質量與建筑空間安全密切相關。同時,還要保證施工人員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素質,盡可能地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建筑安全問題。
3、使用維護階段
在使用維護階段,與之相關的人員主要包括業主、來訪者、維護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等,主要包括建筑、設備、以及事故發生時可能會波及到的任何物體。因此,在進行建筑空間的安全設計時,不僅要使建筑物本身具有防火、防災的功能,還要根據建筑物的地域特點和性質,全面分析和判斷來自建筑內部及外部的安全威脅,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帶來的安全隱患。例如應對洪水、地震、臺風、恐怖襲擊等安全問題的防范措施。
五、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近年來高層建筑的不斷發展,使得建筑的安全性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建筑空間的安全設計需要受到足夠的重視。 同時還應該注意與其他智能化系統協調, 如: 出現緊急情況時往往需要照明和廣播系統的配合, 供電方面的保證, 樓宇自動化系統和空調系統在設計方面的協作。通過這些因素的整合, 來明確或改善空間性質, 使得人們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同時, 亦有一個舒適宜人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鄭安.提高我國大型建筑的安全性與耐久性設計標準[J]. 中華建設. 2007(10)
[2] 吳桂芳.建筑外部空間安全設計宏觀對策[J]. 中華建設.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