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我國城市交通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說明在我國發(fā)展城市交通的必然性。并且針對中國目前的國情,列出了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步伐加快,出現的諸多的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良性發(fā)展的問題。
關鍵詞:軌道交通、現狀、存在的問題,辦法
縱觀世界交通發(fā)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是由從軌道交通到汽車交通又回到軌道交通發(fā)展的歷史。經國內外實踐證明,只有以城市公共交通為主,才能解決嚴重的交通問題,只有一城市軌道交通為骨干,輔以公共汽車電車,實現多層次多方式的立體綜合交通系統,才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途徑。
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國民經濟發(fā)展較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圍擴大,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客運量急劇增加。為了緩解日益緊張的城市交通擁擠堵塞狀況、改善城市環(huán)境、減少空氣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一些大城市相繼提出建設城市軌道交通要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量大,每小時運量大于4萬人次,輕軌運量略低于地鐵、速度快,時間準,旅行速度每小時35-40公里,為公共電汽車的4倍、干擾小,安全可靠、無污染,耗能低,乘坐舒適等一系列優(yōu)點,滿足了現代都市市民對生存環(huán)境質量和時間速度的要求。在國外大城市得到迅速發(fā)展,不但解決城市交通存在的擁擠堵塞問題,而且可以促進大城市進一步發(fā)展。國外大城市發(fā)展證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促進城市郊區(qū)發(fā)展,促進城市由單中心向多中心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建設,是一個城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一個涉及面廣、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的建設和實施是城市中的百年大計,對城市的形成和發(fā)展的模式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怎樣做好一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規(guī)劃、編制原則和需求條件,以及一旦軌道交通項目按規(guī)劃建成后,是否能充分發(fā)揮城市交通和市際交通的整體效益和促進土地的有效開發(fā)利用,這些都是當前急待探索和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目前已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2006年底,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大連、長春、武漢、南京、廣州、深圳等10個城市建有軌道交通系統,運營里程總數已接近580km;上報和審批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guī)劃的城市近20個,規(guī)劃建設里程近2000km。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步伐加快,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影響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良性發(fā)展。
1、資金問題
地鐵線路雖不長,但車站多,車輛等設施昂貴,造價大大高于鐵路與高速鐵路。日本地鐵平均每公里造價達1億美元,高者達1.2億美元,目前國內地鐵造價每公里一般為5億元人民幣。
北京地鐵總公司總經理高毓才算了一筆賬。2010年要實現120公里地鐵路網,需新建線路78公里,即便按現行每公里綜合造價4億元人民幣計算,需312億元投資在今后16年中每年需投資19.5億元人民幣;在2010年至2050年的40年中,需新建180公里,不考慮物價增長因素,每年需投資18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投資,只靠市政府單一資金投入,顯然是無力承受的。
2、城市軌道交通類型選擇及建設標準問題
我國大城市公共交通以軌道交通方式為骨干,形成高、中、低運量相匹配的網絡結構已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軌道交通方式技術復雜、造價昂貴,選擇不當將對國家經濟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我國已有20多座城市在策劃修建地鐵或輕軌交通,雖然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但項目選擇、系統規(guī)模和建設標準等決策觀念,都存在這一系列問題。目前,國際上地鐵和輕軌交通都很發(fā)達,種類形式繁多,都各有利弊和一定的適應范圍。應深入研究分析國際上各種成熟的軌道交通類型各自的技術特征、標準制式、技術兼容性比重、環(huán)境影響、客運能力、適用范圍和經濟技術指標等各種技術參數,分析比較我國基礎工業(yè)條件的裝備生產能力,提出在我國當前經濟條件下大、中客運量軌道交通方式的基本模式,推薦采用的依據和準則,以及制定我國城市近遠期發(fā)展軌道交通系統的基本原則。
3、線網規(guī)劃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城市交通服務水平、工程投資大小和系統運營效率,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是國家對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審批立項的主要依據之一。目前,在線網規(guī)劃編制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1)規(guī)劃范圍不一致
一些城市的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是在主城區(qū)范圍內編制的,如西安、鄭州、哈爾濱等,一些城市的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是在市域或都市區(qū)范圍內編制的,如上海、廣州、南京等,各城市在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編制中確定規(guī)劃范圍不一致。
(2)客流預測結果的可信度低
J客流預測結果是確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的依據,其結果直接影響著軌道交通建設工程投資的大小。目前一些城市在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編制工作中,常常出現規(guī)劃預測的客流結果大于實際客流結果的現象,有的誤差甚至在1/3~1/2之間,在決策一個城市是建設軌道交通大運量系統還是建設中運量系統時,以及確定一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項目的建設標準時,客流預測結果往往起到關鍵性作用,客流預測結果的可信度低將會導致建設資金的巨大浪費。
(3)線網規(guī)劃功能層次不清晰
一些城市在主城區(qū)編制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規(guī)劃線網表現為單一的地鐵或輕軌系統,另一些城市在都市區(qū)或市域內編制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軌道交通形式出現多元化。但部分城市僅僅將既有規(guī)劃的地鐵或輕軌系統由主城區(qū)向都市區(qū)或市域延伸,系統服務水平沒有提高,居民出行時間過長,線網功能層次不清楚。
(4)規(guī)劃可操作性差
隨著城鎮(zhèn)化發(fā)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一些城市的軌道交通線網頻繁修編,規(guī)劃控制工作難以操作。一些城市的線網規(guī)劃深度不夠,不能有效地控制用地,給未來的工程項目建設帶來巨額拆遷資金。
4、票制票價
國際大城市經驗表明,建立一體化公共交通運輸系統是大城市建立經濟、高效的交通運輸系統的關鍵。一體化公共交通運輸系統包括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公共巴士、市郊鐵路等。統一的票制票價體系是建立一體化公共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具有吸引力的決定性因素,是在客運市場上能吸引客流的關鍵。目前,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票制票價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票價演變基本以運營成本核算為依據,隨物價指數逐步提高,忽視了票價的杠桿作用,尚未形成統一的票制票價制訂策略,軌道交通引導城市有序發(fā)展的作用難以發(fā)揮。
(2)城市軌道交通票價沒有考慮區(qū)域差別化特征,票價結構沒有體現鼓勵長距離出行乘客的政策,難以成為交通需求調節(jié)的有利手段。
(3)城市軌道交通之間、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guī)公共交通之間的票制票價缺乏合理銜接,換乘時增加附加費用,難以增強軌道交通吸引客流能力。
借鑒國際大城市的經驗,我國大城市軌道交通建立統一票制票價體系勢在必行。
現代高度流動化的社會,需要快速、順暢的軌道運輸系統來加以實現,現代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象征著當今高新技術應用的典范,這意味著陳舊的傳統技術已不是我們發(fā)展的目標,但是過于強調現代新技術,將帶來高昂投資的代價。因此在我國當前經濟條件下,發(fā)展軌道交通系統應著重在技術成熟,能便于國產化的實施,適應于大眾化的客運條件,滿足安全、經濟、快速和適當舒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淺論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技術發(fā)展問題》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年
2 .《鐵路軌道》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年
3 .《城市軌道交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