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村莊規劃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鄉村規劃涉及內容及范圍,最后詳細探討了鄉村規劃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保障規劃順利施行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規劃實施;城鄉規劃法;城鄉協調發展;鄉村特色
一、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進程的發展,農村建設已經成為了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成分,而農村規劃是發展農村建設的基礎,本文針對農村規劃的特點,對農村規劃的內容和范圍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了探討。
二、鄉村規劃的概念和內容
1、農村規劃概念
我國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始于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的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下設了鄉村建設管理局,負責指導和協調全國農房建設工作,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也成立了鄉村建設處,但是這一階段的鄉村規劃管理工作缺乏法律的規范,只停留在政策性的行政管理層面。國務院發布《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以行政法規的形式規定了鄉村規劃建設問題,鄉村規劃制度在我國才有了法律依據,開始走上制度化、規范化。我國農村人口多, 鄉村人居環境的規劃和建設與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程度不相適應, 是我國農村現代化進展遲緩的主要因素。目前, 規劃的主流實踐主要集中于城市。通過長期實踐, 小城鎮規劃建設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不僅小城鎮數量大幅增加, 其空間結構、功能和環境也有顯著改善。而鄉村建設盡管每年的投入不少, 但基本上處于自由、無序和盲目狀況, 存在著住區功能不全、環境質量差、基礎設施不足、土地浪費嚴重、民居傳統與地方環境空間丟失、居民點分散、規模偏小、農業服務條件不足等問題。導致我國鄉村規劃建設目前這種比較無序和混亂狀態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本位的思想嚴重影響了我國鄉村規劃與建設的步伐, 規劃理論、實踐的方法和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上。
2、農村規劃內容
大量規劃學理論成果、技術規范、技術標準都是以城市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大家都認為鄉村的規劃與建設只要照搬城市的模式就行了, 導致廣大鄉村的規劃與建設都是一個模式, 完全失去了鄉村應有的特色。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 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 特 別是鄉村居民人居環境意識的覺醒, 加上城市環境問題日益顯現, 人們對城鄉協調發展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的支持,鄉村與城市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人員等的交流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沒有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就沒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而鄉村人居環境的好壞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于是人們開始重視鄉村的規劃與建設, 當然, 這與國家對農村建設的重視是有著直接關系的。
三、現階段我國鄉村規劃建設中的問題所在
1、我們國家在鄉村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外在問題。一是鄉村的規劃編制質量不同,有一些規劃是在多年以前就進行了編制,對于村莊以后的發展速度以及規模沒有過多的預計,之后又沒有進行及時的修訂,與村莊發展的需求相比明顯滯后。還有一些規劃對于鄉村居民點存在的特殊性沒有充分的考慮,花昆曲了很多土建工程對城市型社區進行了建設,最后導致失去了鄉村的地方風格。除此之外,以前鄉村規劃也不夠全面,還有一些規劃只對建房進行了規劃,沒有交通規劃,給排水系統以及公共服務設施方面的規劃,對村民安全項目也沒有太多的涉及,這些內容都是鄉村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二是沒有健全的鄉村基礎設施,鄉村居民點的形成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在發達的過程中,因為不具備科學的規劃指導,在建設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導致房屋沒有整齊的排列,各個年代建設的房子都有,道路也不通暢,公共活動場地以及綠地普遍缺乏,在用地結構上非常不平衡。除此之外,因為鄉村居民點的布局較為分散,規模不大,并且也不沒有相應的財政支持,在公共設施運營方面的維持非常困難。所以,給每一個村莊都配上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存在一定的困難。
2、我們國家在鄉村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內在問題。一是鄉村規劃建設沒有足夠的思想認知,過去各級政府對于村莊的建設都不夠重視,重城輕鄉的現象普遍存在,國家在城市支持鄉村方面的戰略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到村莊的規劃建設中,實質性的辦法非常缺乏。村委會在村莊規劃的重要性方面也沒有深刻的認知,使得建設出現嚴重的混亂場面,不但對土地造成浪費,而且,還對資源與環境造成破壞。二是鄉村規劃建設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在進行鄉村規劃的過程中,政府沒有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地方政府也是把爭取過來的農業項目資金都用在養、種以及加工等產業的扶持中,在鄉村居住環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設施的提升方面,是嚴重缺乏資金方面的支持。另外,農民的增收較為緩慢,對規劃的發展也有了一定的限制。近些年以來,國家在惠農政策方面的實施有很多,但是,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農民的增收還是非常的困難,這也對鄉村進一步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在二元的結構下,長期對鄉村沒有足夠的投入,賣到現在很多鄉村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沒有足夠的編制規劃的費用,對規劃的編制啟動造成制約,給后期的建設帶來很大的影響。
3、村規劃建設缺乏長期投入機制,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鄉村建設的投入力度,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長期以來鄉村基礎設施投入偏低,多年來的建設水平遠遠不能滿足鄉村發展的需要,甚至有些舊的建設由于缺乏后期資金投入尚未完成,加之新的建設對資金的需求量又十分龐大,對鄉村建設所需資金試圖主要依賴財政投入解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同時由于缺乏長期投入機制,至今難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明顯“力不從心”。
四、保障規劃順利施行的建議
1、制定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措施,鄉村規劃建設不僅受到村莊周邊地形地貌的影響,還受到區域內重大項目建設、現有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影響,只有將鄉村規劃建設置于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中統籌規劃,才能統籌協調村莊與周圍區域的關系。
2、大力引導資金投入鄉村建設,地方的鄉村面貌與鄉村發展直接體現了領導部門對鄉村建設的認識與決策水平,規劃管理部門應從長遠、社會各個方面考慮,不斷提高宏觀決策水平,不要盲目建設與急于求成。同時,要切實落實國家的各項支農政策,對于破壞鄉村生態環境、違背農民意愿的建設應堅決制止、追究責任。此外,政府應將鄉村公共設施建設放在首位,立足于公共利益,注重每一項規劃措施的社會效益。
3、公眾參與的滲透 ,應加強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村民代表大會等方式,主導、深入地了解村情民意,同時村莊規劃在編制階段應采取方案公示、集中討論等方式,讓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權、話語權和決定權。
4、管理策略的落實 ,鄉村規劃的實施和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能簡單依賴于政府和市場這兩大傳統主體,而是需要由村集體和村民的一致行動來解決。因此,理想的鄉村規劃實施機制應該是:引導村民通過公開、民主的方式,真正表達自身需求;規劃師對村民的需求進行整理匯總和分析研究,形成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結合政府公共財政狀況和農村社區力量執行,最終推動村莊生產、生活環境和條件的改善。
五、結束語
總之,鄉村規劃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環境綜合考慮,依照現有的法律基礎進行實施,保證了鄉村建設有法可依,同時促進了農村經濟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獻. 對目前新農村建設規劃問題進行分析[J]. 建材與裝飾旬刊, 2010, (9):54-55.
[2] 黎朝鋒. 淺析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問題與對策[J]. 大眾科技, 2010, (10):228-229.